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

俗话说,春宵苦“短”,此短还是彼短,各位自己细品就好。

在大婚后的第二天早上辰时,朱慈烺夫妇分别穿戴朝服和命服,依次到懿安皇后、朱由检、周后面前行礼问安,太子三跪九叩,太子妃三跪三叩,从今日起,王芝兰便正式成为了天家的一员。

随后,关于这场盛世大典上的一些趣事,也成为了京城百姓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而这些趣事都是发生在海外藩属国观礼嘉宾的身上。

比如某位参加宴会的朝官,亲眼看到酒酣耳热之际,某藩属国的嘉宾偷偷将桌上的盘子装进怀里的啦,某观礼嘉宾因为见世面少,误将侍女端来的饭后漱口水当做饮用水一口喝干的啦,某国王子看中一位侍女,想娶为正妻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都被朝官们当做趣闻讲给了家人,没过几天,这些事就传的满城皆知,百姓们在谈笑的同时,都对自己身为大明人而倍感骄傲。

要知道这些藩属国嘉宾可都是本国的上层人物,在本国里也是呼风唤雨的存在,没想到竟然连大明的一个七品芝麻官的见识都不如。

蛮夷之地就是出蛮夷啊,这天下,唯有我皇明之人才配称华夏,看来大明教化天下的职责还是任重道远啊。

京城的百姓哪里知道,这些前来观礼诸如真腊、暹罗、占城、渤泥等等小国的王子,或者是高官贵族,在初临北京时,小小地心灵便被大大的震撼了一把。

在他们本国的国土上,何时见过北京这种宏大洁净的大城?何时见过如此精美绝伦的建筑?何时吃过品种如此繁多的美食?何时目睹过如此多相貌气质身材都属完美的妇人(宫女)?

大明京城的一切人和物,都让这群藩属国贵宾既感惊奇又觉自卑,原本在本国时,他们都自以为自己平时所享用的物质已经是天下最好的了,但是今天才知道,用井底之蛙来形容自己,可以说分毫不差。

等到应邀进了紫禁城后,这群嘉宾直接傻掉了,心里的自卑感瞬间渗透到了血管骨髓之中。

原来大明天子居住的地方,堪比他们本国的一座大城,相比之下,自己日常所居,简直就跟猪圈一样,及脏又小。

当有人好奇而小心翼翼地问道:大明天皇陛下所住的皇宫到底有多大时,鸿胪寺官员眼底的轻蔑感一闪而逝,随即轻描淡写的告诉这群土包子,这只是前殿,圣上所居在后宫,你们看到的这些,只是皇宫的一个角落而已。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震惊之后,这些嘉宾们都变得麻木了,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正在重新定位自己国家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儿子辈降为孙子辈。

太子大婚仪式结束后的几天里,藩属国的嘉宾们在鸿胪寺官吏的陪同下,开始在京城进行参观和购物等活动,用大明银币购买大明的商品,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观光项目里增加了理工学院。

自从大明内阁下昂藩属国发出了“邀请”后,各国国主先后将自己的子嗣送到了大明理工学院人文分院学习,方以智把这些人分别与大明举子安置在一起,在叮嘱举子们与他们友好相处的同时,也恳请那些名士大儒好好教导他们,这次既是故乡有人前来,那自然要去看望一下,顺便给本国的留学生留下生活费。

来大明学习的费用可不低。

这些留学生除却每人每年缴纳两百银币的学费外,另外还要支付被服、食宿费、文房四宝费、课本费、辅导费、外出观光费等费用,杂七杂八加起来,每年总计需要五百银币左右,这还不算休沐时外出餐饮娱乐的花销。

好在前来留学的都是各国顶尖家族出身,不差钱的主,就算其本人在家族排不上名号,但是这点银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内阁辅臣们心里都清楚,这次各国打发来学习的所谓王室子弟,大部分都是在本国不受重视的那种,但这又如何呢?

在内阁制订的计划中,只要这些人真心热爱和仰慕大明的文化,对大明忠心,那等他们学成回国后,大明会动用一切力量扶持他们上台掌权。

这个策略会一直执行下去,要让藩属国从上至下,对华夏文明有彻底的认同才行。阁臣们认为,顶层决策者是最重要的,既然皇帝想要建设华夏文明圈,那各国的决策层必须要对大明朝廷的号令并行不悖,否则便应该被淘汰掉。

与朱由检心目中各国睦邻友好、平等对待的理念不同的是,在内阁辅臣们,包括绝大多数重臣心目中,这些藩属国与大明行省没啥区别,那些个国主不过就是一省巡抚而已。

不听话?换就是了,还怕没人愿意干?

这几年大明从藩属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而这些利益既有助于改善民生,稳定大明局面,同时又让自己和家人从中受益匪浅,这种非常显著的收益,也使得朝臣们对增加藩属国数量变得更加热切。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对从大明百姓身上吸血感兴趣了。

因为大明太有钱了。

随着银币的大范围流通,仅仅是回收银两铸成银币的利润,太仓每年就可获利四百万两左右,而吕宋铜矿的开采更是另外一大财源。

四海商行以廉价雇佣当地人开矿,然后将作局设在吕宋的分局再将矿石熔化后铸成精美的铜钱,再用这些铜钱购买各藩属国的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大明百姓会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购买这些海外粮食,再用这些粮食喂养猪牛羊鸡鸭鹅,等到家禽家畜长大后拿到市面上销售赚取高额利润,这整个环节算下来,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大明百姓自产的粮食除了口粮外,以每石三钱银币的价格售卖给四海酒业,而采购的海外粮食价格却只有一钱银币一石,这一来一去,无形之中每石就赚了两钱,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大明百姓想亏钱都难。

其实有心人早就想明白了,朝廷这种策略,其实就是把原本该大明百姓负担的,转到了别人身上而已。

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十八章 容情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十七章 樊城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章 证据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
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十八章 容情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十七章 樊城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章 证据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