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

当方以智和郑芝凤将葡萄牙船长的警告传达给船队的每个人之后,几乎所有人闻讯后都是面如土色,但事已至此,回头是不可能了。

两天之后,船队抵近了葡萄牙船长口中那个恐怖的海角处。

远远望去,只见陆地上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剑直插入海底,由于现在还没有人试图登陆上去,所以好望角上还没有树立灯塔,只有大片黑灰色的岩石蜿蜒伸展着。

好望角所在的天空上,乌云密蔽,连绵不断,一阵阵猛烈地西风劲吹,一个个涡旋状云系向东飞驰,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发出的阵阵吼声,震撼着船队每个人的心灵。

来自这个星球上的南北两股暖湿气流在此发生交汇,所产生出来的巨大能量碰撞着、撕扯着,有此衍生出来的强大气流,在海面上形成了如山般的滔天巨浪。

所有船只就像一枚枚处在漩涡中的落叶一般,随着海浪上下起伏,犹如后世的过山车一般,不断地被抛起后再忽忽悠悠地落下,船上每一个人的心脏都在跟着这个节奏上下波动着。

所有人的脑海中都被巨大的恐惧感填满,很多年纪较小的孩童已是痛哭失声,就连久历海上的郑芝凤也是面无人色,横向跨开大步,浑身紧绷,双手牢牢抓住舱门凸出部的方以智也是脸色铁青。

幸运的是,时节正值初秋,他们遇到的状况是好望角的常态,船队并没遇上冬季风暴最为密集和最为狂暴的时候,在经过约么一个时辰的强烈颠簸之后,整个船队除了少数几艘船只在风浪的摧残下有所损伤外,全部安全通过了这块魔鬼地域,从印度洋顺利的驶入了大西洋。

当晴天丽日、风平浪静地景色重现在人们的眼前时,所有人都松开束缚来到甲板上雀跃着、欢呼着,刚才只不过短短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让人竟然有着隔世之感。

接下来的时间,船队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大约十天左右,终于在大西洋东岸找到一处尼德兰人建造的补给点,船队得以在此靠岸修整,也顺便让受损船只得以修补一番。

虽然这个补给点比较简陋,条件非常一般,但对于刚刚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们来说,能够踏上久违的陆地,已经足以使大家兴奋和激动了。

这个补给点是由东印度公司修建的,为的是方便来往于东西方之间的尼德兰船队能靠岸歇息,同时也为经停此地的其他国家的商船提供淡水和食物,当然,价格也是昂贵的。

在得知这只规模较大的船队是来自遥远的大明帝国后,东印度公司派驻此地的特派员先是深感震惊,随后便展现出了比较友好的态度。

对于东印度公司来说,大明帝国可是一个强盛的国度,物产也是极为丰饶,东印度公司正在竭尽全力与大明开展全方位的商业合作,以便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

作为威名赫赫的郑氏家族的主要成员,郑芝凤并没有对这位特派员炫耀自己的身份,虽然他把自己的身份说出,会赢得更多的尊敬和便利。

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身份,知道自己代表的是大明皇帝,现在一切应当以方以智这位正使为尊,如果郑氏的影响力超过了大明,那未必是件好事。

在这个补给点修整了足足七天,在补充了一些必要的物资,受损船只也全部维修完毕,并且大家的心气重又恢复之后,方以智这才下令全体登船,船队依次缓缓离开大陆,重新驶入无边无际的大西洋。

在绕过好望角之后,船队行进的方向已经转为向北,接下来的航行中虽然也偶遇暴雨狂风,但在经历过好望角的一带滔天巨浪的洗礼后,大家对此已经不再有过度的恐慌感。

崇祯十年十月二十日,经过长达三百余天的艰苦航行,大明帝国使团船队终于抵达了此行出访的首站------欧洲最西南段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葡萄牙王国港口城市里斯本。

葡萄牙一词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温暖的港湾”,或者是“港口之地”,由此可见这个国家是以什么见长的。

此时的葡萄牙在经历了十五、十六世纪在全球的大规模殖民地扩张后,整体实力已经迅速衰退,从而被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所吞并。

但是随着哈布斯堡王朝几近覆灭之际,葡萄牙王室光复力量已经将哈布斯堡国王腓力四世赶跑,大明使团到来时,葡萄牙已经全面光复,新的国王若昂四世刚刚完成了登基加冕仪式,意气风发的若昂四世正想大展手脚,以期恢复上世纪葡萄牙的荣光。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大明帝国派出的首只使团抵达了刚刚从战乱、饥荒、政变中走出来的葡萄牙。

在获悉遥远东方强大而神秘的大明帝国使团抵达本土后,三十岁的若昂四世没有考虑太久,便迅速派遣自己的弟弟若昂·席尔瓦·维萨乌亲王前往港口迎接大明使团一行。

“我最尊敬的大明帝国使节方阁下、郑阁下,鄙人葡萄牙王国亲王若昂·席尔瓦·维萨乌,奉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的命令,热烈欢迎来自遥远东方帝国的客人,并代表国王陛下,对最为尊贵的大明帝国皇帝陛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我们葡萄牙王国与强大的大明帝国有着一百多年的交往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两国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始终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我们真诚希望贵使这次的到访,会给两国长期友好的交往带来新的篇章!”

在里斯本码头,年轻英俊地维萨乌亲王右手抚胸,冲着率先踏上陆地的方以智,以及稍稍落后半步地郑芝凤行礼并发表了热情简短的欢迎词,一名在澳门生活了三十年的葡萄牙传教士达·席尔瓦作为了双方之间的通事。

大明船队于昨日抵达里斯本,随后方以智派遣鸿胪寺一名主事拿着大明国书,在达·席尔瓦的·陪同下上岸与葡萄牙人进行了对接,所以维萨乌对此次到访的大明使团正副使的来历还是有所了解的。

“本官与郑副使代表大明皇帝和朝廷,感谢维萨乌亲王亲自前来迎接。

正如亲王所言,大明与贵国有着长期的交往历史,两国朝廷与民间都有着密切的交往,至今尚有数万贵国人员居住在我大明领土之上。

此次使团能够横跨数万里,抵达此等极西之地,也有赖贵国船长、水手鼎力相助,大明在征讨不服王化之割据时,贵国亦有大量军校予以助战。

有此可见,大明与葡萄牙两国之间,还是有着密切合作之良好基础,正是基于此点,大明皇帝陛下才特遣我等出访欧罗巴,并将首站定在葡萄牙王国。

本官与郑副使由衷希望,此次大明与葡萄牙朝廷之间能够达成诸多会惠互利之共识,以此来推动两国之传统友谊能够得到进一步之发展,最终使两国朝廷与民众从中受益!”

面对以亲王之尊的维萨乌亲自前来迎接,一声大红官袍的方以智以不卑不亢的语气,将此次到访的目的和愿望讲了出来。

“方阁下的阐述也正是葡萄牙王国的愿望!

我们葡萄牙衷心希望,我们两国能够在各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使两国得到更多的利益!”

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十五章 哗变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
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十五章 哗变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