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

与李保一家境况相似的农户可以说遍及整个平凉府。

崇祯九年至今,数百万陕北受灾农户被有序地迁移到平凉府、凤翔府、临洮府、西安府下属州县。

在各种有效举措的助力下,经过三年多来陕西行省上下诸多官吏的不懈努力,整个陕西省境内因为饥荒导致黎民冻饿而死的现象几乎绝迹。

大片荒芜的田地被开垦成了良田,各种水利设施也是日臻完善,有力地支撑了陕西全省粮食自给自足的良好局面,并且这种良好的势头正在持续。

朱由检在闻讯后,给陕西官场下达了新的任务,那就是在积蓄加大开荒拓田、兴修水利的基础上精耕细作,力争使陕西粮食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功成后,表现出众的官吏将会得到超擢。

正是这种官员升迁途径的畅通机制,极大地刺激了各级官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都会有数量不同的官吏得到拔擢重用,他们空下来的位子也是优先从本地递补,对于朝廷这种不同以往的选拔策略,陕西上下各署衙大小官吏们表示了热烈地欢迎。

如果朱由检亲临陕西视察的话就会发现,现在陕西官场的作风已经与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完全不同,现在陕西官吏们的状态更像是后世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上下官民一心、奋发向上的样子。

官吏们已经习惯于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不论是各级主官还是佐贰吏员,绝大部分人对于脱离实际的工作作风非常的排斥。

日常之时,衙门中很少看到有人有混日子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吏目书办们,这些出自本地的基层吏员,更热衷与给家乡父老办实事,在力争已出色的政绩升迁时,也能为自己留下一份好名声。

自从朱由检下旨,打破官吏之间唯身份升迁的陈规后,在吏部以及巡察御史、锦衣卫等有司先后给出的考察报告后,数以百计能力突出的吏员得以晋升到流官的行列中去,使得更多优秀的治理人才有了施展才能的平台。

这一日下午申时,县衙散值的时辰到了,卫护县县丞崔世生将手头的文档归置到一起,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身体后便准备去知县田一农的公房中走一圈,问问明日还有何等比较急的公务需要优先办理。

崇祯八年与谢仁星跟随着庄元洲一起自山西来投奔孙传庭之后,崔世生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陕西,这五年中与家人也是通过书信交流各自的情形和见闻,顺便督促下两个儿子的学业,叮嘱妻子在家一定要孝敬好爹娘,等着自己功成名就后,一家人再团聚。

在孙传庭带着秦兵返京准备出关作战时,崔世生选择留了下来,随后以生员的身份被安排到卫护县当了一名主簿,而谢仁星因为长于后勤统筹的缘故一直随在了军中。

庄元洲则是因为赴京参加春闱,所以早就提前去往京师背靠,而杨明盛因为表现出色,被孙传庭安排到山阳县担任了知县一职。

崔世生在主簿的职位上只待了一年多,后因前任知县方玉敏政绩突出,经各方面综合考察后,被拔擢为平凉府推官一职,而他空下来的知县位子则被原县城田一农接掌,崔世生便顺理成章地升为了从七品地卫护县县丞。

就在崔世生关上公房房门转身举步离开时,身后不远的月门处传来一声轻呼:“文成,等我一等!”

崔世生闻声回头看去,身形粗壮、一脸大胡子、看起来更像是一名武夫的主簿范英云面带笑容疾步向他走来。

“老范!你何时从乡下回返的?看你走路带风这般模样,莫不是又在某处留下了种子不成?

要是再过上几年,某要是与你一道去往乡下办差,保不齐就有诸多喊你大大的喽!”

崔世生站定脚步,负手笑眯眯地看着范英云打趣道。

“哈哈!某哪有你说的那般不堪!咱老范虽说是就爱女色这一口,可家中妻妾都是明媒正娶迎入门中啊!

你还别说,某此次下乡,到当真是看到一个从河南迁过来之小女子,那模样可真是叫人怜惜,待某回府后与家中大妇商议一番,看看能不能允我纳入门中!嘿嘿嘿嘿!”

范英云对崔世生的调侃毫不在意,反倒是颇为自豪地把自己的爱好正大光明地宣讲了出来。

“得得得,老范你可是年近四旬之人了,家中五房妾室还不够你发威的?小心你这杆老腰啊!”

范英云的回话让崔世生顿感哭笑不得,这时候除了劝他注意身体外,还能说啥?

范英云只是个寄学生出身,按照大明的规定,他这种身份是无法参加科举的,当初是通过花钱捐输才取得这么一个身份,为的就是拥有一袭衣巾以便享受免除劳役的特权。

范家在卫护县算是大户人家了,家族名下经营着木材、石料、煤矿、布行等生意,范英云作为大房嫡长子,家境还是相当不错的。

他家祖上也出过类似于县城主簿这样的低品级官员,但到了最近几代却是再也没有有人出仕为官,但是凭借这祖上留下来的关系,范家经商倒是风生水起。

到了范英云这一辈,眼见自己这个儿子也不是读书的料,为求在官府中能有人脉延续下去,他爹便花钱让他进了县衙当差,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数年前范英云终于熬到了户房司吏这个县衙中吏员最顶尖的位置。

崔世生在到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与范英云的数次接触以及侧面传闻,对这位举止豪爽的司吏印象倒是非常之好,包括范英云这几年广纳妾室这件事,足以看出此人的人品真是不错。

因为范英云所纳的妾室,都是从陕北及河南一带大量逃荒到卫护县的流民中买下的,这种行举与其说是好色,倒不如说是救人一命。

范英云纳妾是下的聘礼都是实打实地粮食,并且还把妾室们的家人安置到了名下的产业中,虽然不给薪资只管饭,但这种举动已是极大的善心了。

崔世生跟在孙传庭身边,见到过无数流民的惨状,在饥饿无食,不管成人还是妇孺都会随时冻饿而死的状况下,卖儿鬻女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一件事。

这个时候只要有人肯买自家孩子去,不管去做什么,都会给他(她)一口吃食,能够让孩子活下去,至于骨肉分离之事,有活命重要吗?

后来随着官府加大了对流民的安置和扶持,这种骨肉分离的悲剧才被彻底遏制住。

后来在卫护县主官位子发生变动之后,在各方面风评都不错的范英云得以被超擢为卫护县主簿一职,正式迈入了经制官的行列,这让范家上下都是欣喜不已。

“文成,你是否要去府尊处?

正好我也要跟府尊禀报一番下乡之见闻,你我正好同去,若是夜间无事,我请你跟府尊宴饮可好?”

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章 布防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
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章 布防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