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

“如何软硬兼施?东南海上局势如何复杂?邹卿且讲来!”

朱由检当然知道这件事的复杂性,所以他对陈奇瑜的建议并没有马上表示认同。

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郑家以及福建海面上的势力几乎是不肯能的,除非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大海军,那样才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何况自己前几天刚当众言明,不搞秋后算账那一套,结果没过几天就要派遣大兵去灭了人家,这种打脸的事大臣可以做,但身为一国之主绝不可以。

失去了最起码的信誉,你让臣子们还怎么信任你?

“启奏圣上,据臣所察知,自郑氏封伯之后,其日常言行处处以大明勋贵自居,与臣相处时亦是谨言慎行,处处谦恭礼让,未见其有任何跋扈之举,其归心之意十分明显,故行开海之策时,臣建议对靖海伯要施之以软为好。”

邹维琏首先维护了一把郑芝龙,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温体仁还是那副不露声色的样子,陈奇瑜不置可否,杨嗣昌嘴角露出一丝讥笑。

朱由检则是微微点头表示了认可。

驻福州的锦衣卫千户所会定期将有关郑芝龙的信息送达宫中,邹维琏所说的与锦衣卫的情报基本一致。

郑芝龙封伯后行事之风大变,平日里很少出门,海上事物也大半交给了郑芝豹,他自己则是在家安享清净,以读书练字为主,并且专门聘请了当地著名的大儒教导长子郑森(郑成功),以求将来承袭爵位的长子能够更像是一名大明的勋贵。

为了看上去更像是一名大明贵族,郑芝龙还经常登门拜访邹维琏,向他请教相关礼仪,以免做出令人耻笑的事情来。

“虽说郑氏掌控东南洋面,手下从者多达数万之众,但因海贸之利甚巨,大多数人都参与其中,武力渐已懈怠,除却靖海伯及其弟名下还握有数股水师之精锐,以此来威慑他人,保其利益之源外,尚有别股强势之悍首拥有自家之势力。

至于郑氏一脉巨利之源,此为天下皆知之事,老臣就不再予以陈述。

老臣接下来要讲的是,海上不比陆地,我皇明官军强在内陆,但于海上却是鞭长莫及,就算靖海伯赞同开海之策,别股悍首怕是也不会应允,而一旦派遣大兵用强,其驾舟操船逃亡海上,别说所谓与荷兰国全面贸易,就连现有之状也难以维系下去。

大洋辽阔无边、大小岛屿难以胜数,若其不服朝廷号令,集结船只躲藏于各处,平日间以武力抢掠来往商户,长此以往,何人还敢与我贸易?

老臣以为,此事若想扫除隐患,还须着落在靖海伯身上。

圣上只需做出派兵之姿态,以此压迫福建,逼迫郑氏做出选择,然后遣钦差往福建与靖海伯面谈,对其晓以大义,阐明圣上并无拿其作伐之意,说动他抛弃儿女私情,舍掉江湖义气,那此事方有可为之处,此便为老臣所说软硬兼施之策!”

邹维琏的一番话让包括朱由检在内的其他人陷入深思当中,众人都在考虑邹维琏的建议是否可行,而朱由检内心已经认同了这位老臣提出的策略,他现在正在考虑派遣谁去福建,去试探和说服郑芝龙。

“此事不必急于求成,以朕之意还是要从两处着手,而壮大自身实力当为首要,打铁尚需自身硬,建立海军已是刻不容缓之举。

与荷兰国协议之中所谈采购炮船一事要加以改动,将原先所定采购两艘改为四艘,其中三艘为当今最新式之炮船,陈卿要嘱其特使,不论是购船还是与大明合作建厂之事,务必要尽快落实,至于荷兰所提请求,均在可应允范围之内!

稍后此协议改动后交司礼监用印,予以正式签署!”

开海已是势在必行,这关系到大明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能够早日让大多数子民从开海中获益。

朝廷有了足够多的银钱,现在已经铺开的摊子才能获得持续的投入。

不管是全面推行免费或廉价医疗,还是在大明全境建设更多的养济院,这些都会用到巨额银钱,单靠內帑支付这些费用是不现实的,皇权也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本该属于它的权利和义务。

对于雄心勃勃的朱由检来说,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光是医疗和养济。

以后还要大规模兴起基础设施建设,全境的道路都要拓宽平整,桥梁也要增加和改善,各地的水利设施都要配套齐全,这些需要政府投资的地方需要的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只有开源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一定要把本属于国家的钱财从某些利益集团手中夺过来,那些蝇营狗苟的士绅坐享大明两百余年的荣华富贵,也该收起贪婪之手了,要是有不识时务者,那就让他粉身碎骨,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吧。

粮食问题无法迅速解决,只要相应的措施部署下去,那剩下的就只能等待了。

现在摆在朱由检面前的大事有两件:改革军制、开放海禁。

一个是花银子的,一个是挣银子的。

军制改完之后,开海就立刻开始。

上海和明州的码头要全部收归朝廷,文臣中谁要是敢出头反对,那就马上罢职免官,发到北境去教书育人。

这种惩罚其实比直接杀人还要狠厉。

一个个平日里锦衣玉食惯了的官员,突然沦落到与那些他们口中的贱民同等的身份和待遇,这种生不如死的滋味相信没多少人能够承受的了。

当然,这样不代表朱由检不杀人,要看对方的态度是否死硬。如果是有人仗着多年来被皇帝的隐忍和同伙的护佑惯坏了脾气,觉得老天爷第二我第一,那就让你看看到底谁才是老大。

枪杆子在握,专治各种不服。

朱由检现在已经对江南利益集团失去了耐心。

有些人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他们还停留在只要自己的代言人们疯狗般狂吠一通,皇帝和朝廷就得乖乖地避让开来的传统思维中,浑然不知这个世界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巨变。

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已经看穿了他们虚伪的面孔,认清了他们外强中干的真实嘴脸,如果这些人还不顺应大势改变思路,结局将不会太美妙。

昭仁殿议事后的第二天,荷兰特使获准觐见,并获赐朱由检的肖像画一副,以及其他回赠的礼品,而西班牙使团则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这让埃特罗内心感到更加愤怒,促成本国政府派遣军队攻打大明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第三天,装作一无所获的荷兰使团,与遭受耻辱地西班牙使团一道,带上这几天在京城市场上采购的各种物品,在鸿胪寺官员的陪同下离开京师前往天津码头,他们将在返回福建后乘坐自己的船只返回欧洲。

不过,他们中途会经停马尼拉,在当地补充淡水和食物,荷兰使团会请求面见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交换对这次出访成果的看法和意见,以求取得某些方面的共识,这其中的议题将会包括联合出兵远东等等。

这是朱由检授意陈奇瑜对荷兰方面提出的一项要求,目的就是让荷兰人伺机取得西班牙在菲律宾的驻军布防形势图,以便为将来奇袭马尼拉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
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