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

在朱由检的关照下,皇明周报第二期刊发的同时,第一期的加印工作也一直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四海商行的商队担负起了驿传的职责。

第一期报纸每加印两千份,就会随同商队一同上路,或是南下,或是往西北方向,这其中尤以南下的数量为多。

商队每到一处州县的驿站,就会将一定数量的报纸留下,当地官府会派人前来取走,然后再安排售卖及宣传。

二十文一份的定价其实只是报纸的印刷成本,这个成本主要包括纸张和油墨,里面并不包含书办吏员及工坊工人的薪资在内。

也就是说,现在的报纸其实是亏损的,不过,这种亏损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相比较,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朱由检对于报纸将来能够扭亏转盈还是信心十足地。

在报社相关人员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随着受众人数地持续增加,报纸的发行量会提高,成本将会降低不少,再加上希望刊登广告地商户不断增多,广告收入也将会成为一种有效地盈利模式。

第一期报纸的印刷数量一改再改,最终定格在了七千份上,这其中京师的份额是三千份,大名其他行省四千份,这样的成绩是朱由检没有料到的,可以说是成果非常可喜。

大明崇祯十五年二月,印刷工坊的扩建工程终于完工,当期皇明周报的发行数量达到了一万五千份,仅在京畿地区便发售出去了五千份,在综合厂卫上报的信息后,朱由检决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皇明周报每期发行数量就定在这个份额上。

因为与大明各行省相比,京畿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异常,识字率也是大明最高的。

最近几年,仅仅是京师便办起了大大小小三十几所官办学堂,加上匠户子弟学校的就学人数,京师六岁以上孩童入学率与从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所有条件合适地孩童,都在官府的命令下强制入学接受教育,孩童所有上学所需费用全部由官府承担,这些费用包括笔墨纸砚、课本、早饭和午饭。

这笔银钱加起来并不是个大数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朱由检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数据:每一名入学孩童每年的花费大约在十两银子上下,三十几所学堂总共有学生五千余人,每年总计需银五万余两左右。

加上校舍建设、雇请老师和后勤人员的薪资、学堂课桌椅的添置更新等费用,这三十多所学堂基础建设共计投入了十五万两银子,后期所需运营费用,每年大概需要十余万两左右。

这笔资金由內帑与太仓分摊,不管是朱由检还是户部,都没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

成立官办学堂之事并没有在朝堂中引发太大的反对声。

因为有圣人“有教无类”的名言在先,尽管众多利益集团并不情愿看到那些草民家的后代也能读书识字,将来很可能会跟他们抢夺官位和话语权,但若是公开反对此举,那就摆明了是违背圣人之言,所以不管内心如何做想,朱由检的圣旨还是被贯彻了下去。

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学堂的早饭和午饭标准,都是按照朱由检制订的标准来配备的。

每个孩童两顿饭各有煮鸡蛋一枚,早饭是馒头和咸菜、稀饭,午饭则是两素一荤,鸡蛋是另外的。

所有饭食都是敞开供应,孩子们能吃多少吃多少,绝对不允许有人嫌弃孩子们吃的多。

便装厂卫会在某个阴暗角落里窥探,但凡发现有苛虐和嫌弃现象的,他们会马上把犯事之人带走谈话,如果再犯,那结局就是被以违背人伦的罪名发到皇庄种田去。

朱由检希望孩童们是在一种阳光畅快的环境下成长,不愿让他们过早的接触到人世间的阴暗面,他绝对无法容忍对孩童欺凌行为的发生。

在这个刚刚过上温饱日子的年代,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孩童们是非常能吃的,而有些心理阴暗的人看到能吃的孩子就会很厌烦,虽然吃的并不是他们家的,但这种人就是不喜欢看到这样的场面。

遵从朱由检旨意的厂卫们心里虽然对皇帝的这番小心思不以为然,但仍旧是尽职尽责的投入到了暗中探访的职责中去。

出乎厂卫们意料的是,那些雇工帮厨里,还真是有这样的人存在。

厂卫们先后在各所学堂里拿获了五六名犯事人员,这几个人都是动辄呵斥那些饭量大的孩童,有的甚至动手殴打,在厂卫们分别找他们谈话后,这些犯事人员只是消停一段时间,随后便故态复萌,重复着之前的恶劣行径。

觉得自己被藐视了的厂卫哪里忍得下这口气,这些被再次拿获的品性恶劣的人员,被厂卫们轮番上阵,动用刑具对他们进行了“亲切问候”,伤害没好利索便被解到皇庄。

这几人将在皇庄里劳动改造三年,平日里最脏最累的活儿就是他们的了,吃的是搀着沙子的糙米饭,睡的是柴房草棚,只要稍微偷懒,都会被那些管皇庄的小太监用鞭子招呼。

厂卫和太监都是皇帝的家仆,这种关系让他们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所以厂卫们将人解来时都特意嘱咐过,要“好生”招待这些心思恶毒之人。

有感于后世时很多大山里的孩子每天要来回几十里地走读,求学的过程异常艰辛,所以朱由检决定,这三十多所学堂采取的都是就近读书的形式开建,每所学堂招收的都是附近方圆五里之内的适龄孩童,这样既省去了上下学的时间,也保证了孩童们的人身安全。

仅仅是上学和吃饭免费还是不够地。

朱由检已经下旨,皇庄被服厂的裁缝们已经开始给每个孩童量身,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孩童们每年都会得到春装和冬装各一套、单靴和棉靴个一双、足衣(袜子)两双。

这些花费都由內帑出,等到条件成熟后,全大明各地的中低级学堂开办起来后,这些费用将由朝廷负担。

上述规定将会被添进祖训里,任何违背这条的皇帝臣子都会被视为不孝。

在以孝道治国的中华大地上,不孝是最大的罪名,意味着你将会失去一切,包括你的皇位和官职。

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四章 洪承畴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
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四章 洪承畴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