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

就在江南一带乱象分呈时,千里之外的京师已是进入到了一年中最为热闹的忙年时节。

南北两城的各大市场到处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中间夹杂着孩童的嬉笑声、吵闹声,大人们的呵斥声、叫骂声,熟人之间碰面的问好声、大笑声,空气中飘荡着各色食物诱人的香气。

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地笑容,轻松自然的神态下,一张张面孔是如此的生动,再也不复数年前那种愁眉苦脸、焦虑不安,甚或是麻木不仁的神情。

不管成人还是孩童,妇人还是老翁,手中怀里都是大包袱小提留,拿着买来的各色各样商品或食物,或是驻足与商铺摊位前,或是缓步移步中逡巡着,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家的物资,只要看到自家需要的,就会拼命往人群里挤过去,好像生怕晚了就卖光了一样。

有圣君在位,这日子是眼见得越来越好了,每个人都从自家日常的吃穿用度中切实感受的到,这其中尤以军器监和将作局的工匠们最有体验。

就拿各家的住所来说吧,先不说整修过后铺上了青石板的街巷,洁净的让人心情舒爽已极,就看看自己的住所吧,那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先匠户们居住的大多是土坯搭起的房舍,只有极少数有额外收入的人家才盖的起青砖房屋,屋顶也有黑灰色的瓦片覆盖,可是现在呢?

原先的土坯房子早就踪影全无,几年来,手头的银钱日见丰厚的情况下,所有匠户家庭都把旧屋子翻盖一新,都是清一色的青砖垒就,少数收入特别高的则是全木打造,已经向那些大老爷们的宅邸看齐了。

以往谁家不是男女老少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衫?谁家的孩子在大冬天不是光着脚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在街上玩耍?

足衣?

那可是大户人家才能享用到的物事来,穷人家连衣衫都穿不起,哪有余钱做双袜子?

以前谁家不是人人面带菜色、面黄肌瘦、眼神麻木、满脸愁苦之色?

有多少汉子打了一辈子光棍?众多匠户家,有几个识字读书的?

现在呢?

男女老少哪个不是穿戴干净整齐?哪一个不得备着两三双鞋靴?谁还一年四季只穿一双?

更重要的是,在吃穿不愁的情况下,自家孩子,甚至是大人,能有机会读书认字了。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顺天府在匠户们群居的地方建起了两所学堂,就学的全部是军器监和将作局的匠户人家的孩子。

后世那种国有大企业的子弟学校提前出现在了神州大地上。

这是朱由检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他希望此举能够在将来给大明带来更深刻的变化。

朱由检在闲暇时不止一次的想过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全方位一直领先于整个世界的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彻底落后与西方世界呢?

再下去不到一百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吹响了西方崛起的号角,各种各样的先进工具被创造了出来,把还处于传统农耕中的大清远远甩在身后,并且距离越拉越远。

那时候的国人在干什么呢?

读书认字的所谓精英阶层,沉湎于风花雪月之中,埋头于故纸堆中寻找真理。

无数所谓学问大家,恨不得把老祖宗留下的每一个字揉碎捻烂,然后放在口中细细品味,从中找出自以为是的道理,著成厚厚的书典教育世人:你应该如何循规蹈矩,你应该举止端庄,背离祖宗就是离经叛道,西夷那一套都是奇巧淫技,应该唾弃之、鄙视之,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才是最好的。

听祖宗的话,准没错。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人口和土地的关系。

西方各国因为人口稀少的原因,在无法迅速获得大量人口的条件下,只能通过改善生产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而这种层层累进的状况,也使得的相关科技在被不断向前推进着,而相关人等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西方各国争相加大了对科技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得东西方差距越拉越大,直至后世的无法超越。

朱由检并不否认儒家学说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但这些学问只能修身,并不足以治国。

但他也清楚,想改变一两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自小苦读经书的读书人,你很难让他们放弃四书五经,转而去钻研科学。

这比杀了他们还难。

虽说会有极少数读书人因为个人兴趣和爱好,对那些所谓奇巧淫技并不排斥,甚至极端者会舍弃经书,专攻这些旁门左道。

但是,这类人太少了。

思来想去,朱由检决定,从匠户身上着手,作为一个突破点,用以慢慢带动大明制度的改变。

你不是以读圣贤书为荣吗?

那好,我不会阻止你读书,那是你的个人自由和选择。

你怕这些被你们视为贱户的工匠读书认字后会抢你们的饭碗?

不会的,至少现在不会,将来吗,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工匠们读书认字,是为了制造出更精美、更新奇的物事后卖出去,给朝廷赚钱,然后来养活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猪头狗脑的读书人。

这样你们该没意见了吧?

工匠子弟学堂就这样办了起来。

这只是个开始,朱由检的目的是把学堂建成类似于后世的技校,然后是技师学院,然后是理工大学。

治国的人才要从理工大学中挑选。

这是朱由检的布局,要达成的话不知多少年。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吃的太急容易噎着。

走路要一步一步来,太大会扯着蛋。

蛋蛋的忧伤。

这两所学堂,一座是针对匠户子弟,一座是针对匠户本人。

匠户们所在的学堂,其实更像是扫盲班。

而子弟学堂才是希望所在。

每一名五十岁一下的匠户,每逢休沐日,都要去学堂上学,每人必须在一年内学会读写五百个汉字,三年内学会一千五百个汉字和其他专业符号的读写。

每年年末举行考试,所有考试不合格者,技工评级会下调一级。

考虑到工匠们从事的岗位和技术能力不同,朱由检下旨设立工匠分级制度,并将其与每月的收入挂钩。

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二章 骆养性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五章 皇庄1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
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二章 骆养性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五章 皇庄1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