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

长芦盐转运使司隔天便被朝廷裁撤,内阁给出的理由是徒损民力,与朝廷无补。

至于盐场的一万多丁口,崇祯特意将之留下,以供巩凡物去长芦晒盐时使用。他后世的时候看过长芦盐场的地图,占地面积太大了,按后世的说法,足有几百平方公里。虽然暂时还不至于开发到后世的面积,但缺乏机械化工具的古代,人力是必不可少的。

京师南城一间面积不大盐店里,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街上,足有上百人,这都是附近来买盐的百姓。

年已五旬的掌柜李存志忙的喝口水都顾不上了。盐店一共就三个人,他和儿子外加一名伙计。平日里生意不好不坏,一年下来,抛去各种开支,这间店铺能结余一千多两银钱,他已经非常满足了。

他是顺天府尹李怀普的远房堂叔,前年李怀普从刑部侍郎升任顺天府尹后,远在陕西凤翔府的李存志就带着儿子前来投奔这个侄子,以求谋得一份差事。

李怀普年幼丧父,是寡母靠替大户人家浆洗缝补供他读书科考。李怀普天资聪颖,加上家境贫寒之故,所以读书非常用心,科考之路也是非常顺利。万历四十二年进士及第,此后仕途一路顺畅,崇祯五年已坐到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的高位。

崇祯七年走通温体仁的门路,升任顺天府尹一职。

虽然刑部侍郎和顺天府尹品级相同,都是正三品,但顺天府尹可是等同于一省督抚的封疆大吏,其权限和影响力比地方巡抚更大。单单能直接面圣这一条,就甩地方督抚十条街。一声封疆也只有在陛辞时才能见皇帝一面,之后再相见到就千难万难了,除非能升到内阁或是六部主官的位子。

李怀普刚开始读书时,并未得到其他亲戚的多大助益,冷嘲热讽倒是不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回认为贫寒之家能出龙凤。

李存志虽然和李怀普家已经出了五服,但看到他家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倒是时常接济他们母子。李存志做点小杂货生意,手头银钱相对宽裕,加上当时尚未成家,所以时不时买些米面粮油送来,这对当时贫寒至极的李怀普母子已经是极大的助力了。

后来李怀普考中进士,一路青云直上,官越做越大,但他从没忘记自己这个堂叔,老母也时常絮叨这当年这个堂叔对他们的帮助。

他写信给当地官府,拜托地方官多多照顾李存志,并时常托人捎去银钱以报当年之恩。

后来凤翔府遭了流贼,李存志多年的积蓄被抢劫一空,婆姨也一病不起,数月后离世。加上连年大旱,生存条件已经十分恶劣。万般无奈之下,李存志想到了这个侄子,遂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前来京师投奔与他。

李存志的到来让李怀普母子十分高兴。李怀普一直觉得无法报答李存志当年之恩,听到李存志只想谋一份差事给儿子攒钱娶婆姨传宗接代后,便利用手中权力,替李存志开了一间盐店,这间店铺稳定的收入足以报答当年之恩了。

上次锦衣卫给李存志的盐店下了帖子后,李存志拿不定主意,便找到李怀普将事情分说明白。李怀普的职责和权限有些是与锦衣卫相同的,他已经察觉到了锦衣卫这两年的崛起之势。作为文官,虽然他对锦衣卫并无好感,但他清楚,没有皇帝的支持,锦衣卫是不可能重新成为长出利齿的老虎的,他并不想做一个邀名的直臣,更不想成为皇帝的眼中钉,所以在一些事情上没必要与锦衣卫抗衡。

他叮嘱李存志,不管盐品质好坏,也不要管其他人怎样,花钱买下就成。当日盐商大会,看到如此好盐的李存志一次购入一百石。这等物美价廉的好盐,别说有锦衣卫撑腰,就算是土匪山大王来卖,他也敢买,做生意不就是为赚钱吗?

没想到的是新盐刚摆上柜台便被周围的百姓一抢而空。原先的粗盐苦盐都卖七钱一斤,这么好的盐才卖两钱四分,能不抢吗?平日一斤两斤买的人,现在都是十斤二十斤的买,生怕过不了多久商铺就会涨价,反正盐又放不坏,一时吃不了存着就好。

李存志的一百石新盐不到两天就全部售光,细算下来,虽然卖价低了几倍,但利润反而高了许多。这是因为原先的盐质次价高,但是销量不高的缘故。

眼看着新盐如此抢手,李存志既开心又着急。开心不用多说,着急是新盐已经断货,但听到消息前来买盐的人络绎不绝。

李存志急忙雇了马车赶到上次提货的北城仓房,想这次多买一些。谁知道到了北城一看,前来提货的马车拍成了长队,不断有马车拉着垛成小山一样的盐包离去,自己身后更多的马车正在赶来,整个仓房前的广场人头攒动,吵嚷叫骂声不断。排在前面的人为了争抢车位大打出手。都是某某谁家的关系,谁怕谁啊?

李存志不想给自家侄子惹事,老老实实的在后面排着队。虽然自家侄子权势很大,但不能为了自己赚钱给他脸上抹黑,这两年赚的银钱自己和儿子已经非常满足了。有了钱之后儿子的亲事也已经订下,是顺天府一个书吏的女儿。媒人说了,闺女长得富富态态的,将来肯定能生好几个孙子。

锦衣卫北城千户所几个校尉坐在阴凉处,边喝茶便指指点点,笑看着场上拥挤不堪的局面。这是锦衣卫派来维持秩序看场子的,二十人一队,每队一天,每人每天二两银子的补贴。没办法,校尉实在太多,除了护送外地盐商的校尉以外,这里也成了人人都争着前来的好差事,所以只能轮流排班。

就在这时,后面突然响起了一阵怒喝声和痛叫声,一片人喊马嘶。李存志年纪虽大,但年轻时常年奔波在外,身手依然矫健。他急忙登上马车向后眺望。

只见排在他身后长长的队伍不断分向两边,十余名壮汉正在用手持的棍棒将前面的人和车朝两边驱赶,动作慢一点或者不让路的,就被劈头盖脸的棍棒放翻在地,二十余辆马车跟在这群人的身后徐徐向前。

李存志急忙跳下马车,吩咐雇来的几辆车子往两边赶,给这只车队让路。虽然他不知这些人是谁家的,但肯定是自己惹不起的。

那边的数名校尉看到这边出现混乱的状况,停止说笑起身向这边走来。

这只车队已经超过了李存志,正在向前行进,几名锦衣校尉拦住了车队的去路。

带队的锦衣小旗皱着眉头喝道:“好大的狗胆!敢在这里闹事!棍棒扔了!跪下!”

那十余名壮汉闻言不但没放下,反而攥的更紧,虎视眈眈的与几名校尉对峙起来。

小旗大怒,右手将绣春刀抽出,其余几人也是抽刀出鞘。小旗持着明晃晃的绣春刀摆了个架势,大喝道:“五息之内弃棍!不然以抗拒官差罪斩杀!”

持棍的十余人脸色顿变。抗拒官差他们倒是不怕,怕的是人家手里的利刃,棍棒终究抵不过锋利的长刀,真要动起手来,自己这伙人可经不住大刀砍杀。

郑老五分开人群从后面走了出来。

搞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朱贵随即吩咐郑老五带人前往北城。并叮嘱他新盐数量不可能很多,市场行情如此红火,到了北城后能多买就多买,最好全部买下,等下一批没运来之前,涨价卖给其他盐店。

到了现场郑老五才发现,自己来晚了,仓房前面宽阔的场子里已经排满了马车。

别说全部买下,等轮到国公府,有没有盐还两说呢。这次要是再把事办砸了,大管家可绕不了自己。

于是郑老五便吩咐带来的仆从用棍棒开路,尽快挤到最前面去。

郑老五来到锦衣卫小旗的面前站定,用手轻轻拨开亮在眼前的绣春刀,皮笑肉不笑的开口道:“某是成国公府上的管事,奉国公爷的分派,来此买盐。麻烦这位小哥让一让,别耽误了国公府的大事,不然国公爷怪罪下来,你可吃罪不起!”

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
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