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

相对义州之战最后的结果来说,朱由检更注重战斗的过程。勇卫营夺取义州属于意料之中,但此战的过程却让朱由检不甚满意,对照着茅元仪送达的战斗详略,朱由检也在反思和总结其中的得失。

这次义州之战总体战略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战术上却有失误之处。因为勇卫营将官对火力输出太过自信,从而忽视了对铳手方阵的保护,导致被建奴步卒突入铳手阵中,造成铳手的重大伤亡。

茅元仪虽然颇具才略,但还是临阵经验太少,于临场指挥应对上稍显稚嫩。

朱由检本想将勇卫营打造成以火器为主的军伍,故而给勇卫营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并以长枪手和刀盾手为铳手提供遮蔽和掩护,转而放弃了弓弩手,现在看来,这个决策是错误的。

经过毕懋康以及军器监能工巧匠的改进,勇卫营装备的火铳不论射程还是威力上较之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火铳的缺点在这次战斗中暴露无遗:二次发射间隔时间过长、无法像弓箭那样进行抛射、一旦被敌近身便无还手之力。看来给火铳加上枪刺已经势在必行,有了枪刺,在极端情况下铳手被敌人突进时也可以有自卫之本。铳管加上枪刺从技术上讲难度并不大,军器监里的能工巧匠众多,只要自己提出这个概念,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拿出成果。

实践证明弓箭手暂时还不能废弃。若义州之战时有大量的弓手存在的话,在敌方近身冲杀、双方步卒对阵时,从铳手后方向前抛射,那样就会对敌方造成有效的杀伤,使胜利的天平能迅速倒向自己这边。建奴正是先利用擅长的长弓重箭射乱了铳手阵型,然后才突进到了铳手近前。

勇卫营铳手在此战中伤亡高达七百多人,其中阵亡三百余,伤者四百多,其中被建奴弓箭杀伤者占多数,一个铳手营基本被打残。

重甲步卒和刀牌手伤亡两百余人,这个还可以接受,长枪手伤亡不到百人,但他们被汉人包衣所阻,延误了救援铳手的时间,带队营官没有当机立断分兵救援,而是在将包衣击溃后才赶过去,这也说明将领的临阵决断和判断有很大的问题,这些教训都需要参战将士战后好好反思和总结,以应对将来与建奴之间更大规模的战事。

火炮的确是战争利器,既能防御又能进攻,只要善加利用,肯定能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胜负手。下一步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利用火炮配合步卒作战,更好的发挥远程火力输出的优势。

勇卫营阵亡将士遗骨将会暂时保存,将来会被葬于英烈祠后面的墓地,受伤将士也安排在救护营中,等待接受更好的医治和照料。虽然现在军中已经配备了军医和救护人员,但那只是战场上的临时救治,比不上各种条件更好的京师。在这里受伤将士将会由医术更高明的郎中医治,也会受到更加贴心的照料,甚至说不定会有好事发生。

因为救护营的成员是由朱由检下令从各地收留来的单身成年妇人组成,这些在战乱饥荒疫病中失去亲人的妇人也需要找到一个依靠,而伤残军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伤残将士大部分已经无法回到战场参战,但基本上是光棍的他们从此将离不开亲人的照料,这些妇人就是最好的人选。在并未产生爱情这个名词的时代,相互依靠和照料、孝敬长辈、繁衍子孙后代、不让自家断了香火就是最好的爱情。

从物质基础上讲,每位伤残将士不光有丰厚的赏赐,退役后每月还有固定的收入和免赋税田地,单凭这些就让这个家庭有了足够的生活来源和保障。

这些事情只要吩咐下去自会有人操办,相信也会受到将士们的普遍欢迎,同样也会鼓舞军心士气,自己顺便也能博取更好的名声。

虽然过程有些瑕疵,但总归是取得了一场胜利,还收回了义州,这是自萨尔浒之战后明军首次收复失土,这次参战人员都应得到不同的赏赐,具体的升赏交给兵部操办,到时只要自己过目便可。

看过茅元仪的战斗详略后,朱由检又拿起了洪承畴的奏本。

洪承畴的奏本无非是官样文章,这也是官场的常态,但在奏本里他也提出了几个问题:一是希望朝廷尽快向义州运送粮草军械,尽量多储备物资,以备建奴极有可能发动的大规模报复。

义州城内的十余座仓房城破后被建奴放火烧掉大半,粮草物资也大部分被毁,只余下一小部分,这让本来打算捡个大萝卜的洪承畴有些失望。

现在驻扎义州的勇卫营加辎重营近两万五千人,每天需要的粮食达到两百余石。洪承畴虽然能从辽西征粮,但这种战略物资还是尽可能做到自给自足才好,以免受制于人。

建奴这次吃了大亏后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洪承畴推测,建州很快就会派兵前来,一是寻机夺回义州,二是争取击败和大量杀伤明军,把明军将将恢复的士气打下去。

种种迹象表明,明军攻城前,义州守将便向外派出了信使。盛京的奴酋闻讯后应当会推测到义州已经易手,所以派兵前来是肯定的,具体多少兵马不得而知,但人数绝对不会少,应该不下两万人。

洪承畴分析道:建州守将虽然派人回盛京报信,但因为战前建奴的哨探并未探知这次是哪路官军前来辽西,奴酋应该会以为攻城的还是宁锦官军,并且以为宁锦军是为了抢夺城内的物资才发动的攻势。以双方多年来的战绩来看,奴酋应会派遣大军前来报复,除了将义州重新夺回外,锦州怕是建奴的主要攻击目标。洪承畴认为,依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来年的大战说不定会提前进行了,并且是以建奴主动攻击锦州为开始,而不是原先计划中的明军越过辽中平原直推盛京。

第二个问题则是根据第一个问题衍生出来的。洪承畴建议将准备明年攻打建州的兵力提前向辽西输送,争取用优势兵力再次于义州附近击败建奴。

鉴于建奴主力西征未归,且建奴极度轻视宁锦官军的实力,所以会调集盛京、辽阳、甚至赫图阿拉的剩余兵马前来攻伐义州和锦州。这三地人马应该不超过三万人,并且会以耿仲明等叛将的汉军旗为主力,因为汉军旗有大量的火器和火炮,建奴向夺城,就必须依仗这几名叛将和他们的手下,若是官军这边事先调集大军前往辽西,说不定能打骄狂的建奴一个措手不及。

朱由检沉思半晌,觉得洪承畴的推测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皇太极等奴酋并不知道这次是关内的明军来到辽西并夺取义州,占据巨大心理优势的建奴哪里咽的下这口恶气,被手下败将斩将夺城是奴酋们绝对不能忍受的。也许不出一个月,建奴的兵马应该就能抵达锦州一线,若此时自己再遣兵马前往辽西,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皇太极绝想不到再次派兵会成为添油战术。假如再次大胜一场,大量杀伤建奴兵员,那整个辽西的局势将会彻底改观。

想到这里,朱由检放下洪承畴的奏本吩咐道:“传本兵及两名侍郎、阳武侯、宣城伯、孙应元乾清宫议事!”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三十章 预谋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六章 皇庄2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八章 皇庄4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三十章 预谋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六章 皇庄2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八章 皇庄4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