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预谋

刘辅国出了署衙大门后,直接骑上马带着亲卫返回自己的驻地,左卫属官也跟着离去;张润达和孙作旺二人本想与他商议一番,看着刘辅国扬长而去,张、孙二人暗骂不已,只能各自与一众属下回了卫所。

刘辅国回到卫所驻地,觉得每一个路上遇到的军户看他的眼神仿佛都是在嘲讽他,每一个人都在幸灾乐祸,这让他更加愤怒,直接打马回到自家宅子,翻身下马后进了院子。管家刘成赶忙迎上前去,见自家主子脸色难看,小心翼翼陪着笑脸问道:“老爷回来了?刚刚下人采买了新鲜的黄河大鲤鱼,还活蹦乱跳的呢,小的吩咐片成鱼片,一会老爷就能吃上鲜嫩的鱼片了!”

刘辅国哼了一声,头也不回的向书房走去,吩咐道:“去把师爷喊来,书房外五十步内不准任何人进入,快去!”

刘成忙不迭的答应,吩咐下人给老爷准备茶水,然后从侧门进到里面的一座小巧院落,这里是刘辅国聘请的师爷杨明盛的居所,

来到院内后,只见杨明盛背负双手面对着墙角的一片竹子发呆,不知在考虑什么。

刘成咳嗽一声,杨明盛缓缓转过身来,看向刘成。

他三旬左右年纪,面色微黑,鼻梁高挺,眼睛狭长,嘴唇紧抿,身材瘦削挺拔。

他是延安府宜川县生员,家有一妻一女,妻子是本县一名老童生之女,温婉贤淑,二十余岁方得一女,两口子视若掌上明珠。

杨明盛虽然二十岁就中生员,但随后屡试不第,为了养家糊口,后在一家当地士绅家里做了西席先生。主家待他颇为优容,一家三口虽不是大富大贵,但靠着他每月三两的束脩,日子过得倒也很是不错。

但是一切的美好在半年前被打破了,贼寇闯将李自成率众从河南经随州回归陕西,然后兵锋向北准备回老家绥德招兵。一路攻破所经州县,宜川恰在李自成扫荡范围之内,县城里只有几百民壮,哪经得住过万反贼的攻打,只守了一个时辰便被攻破,知县县丞主簿举家自尽殉国。

贼兵入城后大肆奸银抢掠,杨明盛的东家未能幸免,全家被屠,杨明盛因女儿生病,当天并未去上课,侥幸逃过一劫,带着妻小趁贼兵劫掠钱财,无暇顾及之余逃出县城,然后随着逃难的人群一路向西安府而来。

路上数次被小股流贼抢掠,妻子被弓箭射中要害身亡。杨明盛背着五岁的女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到西安府境内。杨明盛又恐西安北面不太安全,又向西南走了数日,方来到西安左卫辖内。

父女二人已是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倒在孙传庭上次私访左卫时居住的隆福客栈门口。掌柜的是个好心人,忙让伙计将二人抬入店内救治,并提供一个小院供二人居住。

杨明盛父女几日后恢复过来,对掌柜的言明身份及遭遇,掌柜的也是深表同情。知道杨明盛是读书人后分外敬重,按时供给餐饮,并慨然应诺让其父女长期居住。杨明盛作为一个读书人,自尊心也是非常强,心下虽然感激异常,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身体彻底复原后就打算离开此地。

掌柜的问其要去哪里,杨明盛心下茫然,此时方知,大明虽大,竟无自己安身之所。

掌柜的劝他女儿还小,经不起再次奔波惊吓,还是在此地安身几年,待女儿长大后再做打算,杨明盛无奈只得留了下来。掌柜的通过卫所担任佥事的表亲得知,指挥使刘辅国家缺一位处理文案的先生,正在四处打听招人。但本身卫所几户没有读书人,附近府县的读书人哪肯去一个武夫家中就职,所以一直没有找到。

杨明盛正发愁不想再寄人篱下,掌柜的回来一说,他当即答应,去刘辅国家应聘。刘辅国大字不识几个,原先卫所的文案是他聘请了一个兴平县一个落魄的老童生帮其处理。上月老童生以年老体衰为由辞职回转老家,他的手下全是文盲,面对上峰传来的各种命令,朝廷下达的各种指令没一个看明白的。

卫所兵卒虽然名存实亡,但名义上还有几千人马,向朝廷上书讨要饷银,某个职位出缺也要向朝廷上报候选之人等等,都需要识文断字之人来处理。

杨明盛的到来让刘辅国非常高兴,亲自出面考校,并暗中观察。

杨明盛虽然屡试不中,但才具十分出众,对从没经手过的文案,只需拿出前任遗留的文稿观详一遍后,立刻知道该如何处置,其才思的敏捷,思路的开阔让刘辅国这等大老粗佩服不已。

杨明盛就职两月以来,对各种往来书函,与卫所有关的朝廷政令处理的井井有条,刘辅国大感满意。

听闻杨明盛父女住在本所的客栈后,刘辅国慷慨的从家中拨出一所院落,让杨明盛父女二人直接住了进来。杨明盛作为读书人,虽然对武夫从骨子里瞧不起,但对刘辅国如此厚待还是感激不尽。自此,父女二人终于算是有了一个暂时属于自己的家。

见杨明盛转过身来,刘成赶忙拱手行礼道:“师爷,老爷从省府回来了,让师爷您赶紧去书房,有要事相商!”

杨明盛眉头微微一皱,问道:“你知道所为何事吗?”

“小人不知为何,只是看到老爷脸色很不好看,十分生气的样子!”,刘成答道。

“嗯,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说罢,杨明盛举步向书房行去,刘成自去忙其他事物。

来到书房外面,只听里面一声脆响,好像是茶杯掉在地上发出的声响,杨明盛心中疑惑迈入屋内,只见刘辅国正背负双手来回走动,嘴里不停的咒骂,地上一片水渍,一只青瓷茶杯依然碎成几瓣。

杨明盛拱手道:“东翁,何事如此动怒?”

刘辅国猛然回身,几步来到杨明盛近前,抓起他的双手急切的道:“先生,你可来了,这回出大事了!这次搞不好刘家就要破家了!”

杨明盛不动声色抽出双手,顺势拱手道:“东翁,何事如此慌急?咱们坐下慢慢叙谈如何?”

刘辅国一拍脑门,说道:“是是是,是某失态了!来来来,先生请坐,某把事情告诉给先生,还请先生听完后给某出个主意。读书人点子多,不瞒先生说,某现在已经觉得走投无路了!”

二人就坐后,刘辅国把今天孙传庭所言完完整整的叙说一遍,他虽然不识字,但记性甚好,把孙传庭的话基本原封不动的讲了出来,甚至连场上诸人的反应都描述的一清二楚。

杨明盛听完他的叙述后,皱眉不已,捋须沉思起来,刘辅国不敢打扰他思考,只是紧张的注视着他。

半晌之后,杨明盛叹了口气,开口道:“东翁,本人觉得,此事极为棘手,说句不好听的,西安三卫此次在劫难逃,某一时尚未相处应对之策!”

刘辅国闻言后脸上满是失望之情,叹道:“连先生这样的大才都想不出办法来,难道刘家数代积累,现在就要葬送在我刘某手里不成?那我将来去了地下,有何颜面见到列祖列宗?唉!”

杨明盛开口劝道:“东翁,此次巡抚大人挟皇命而来,这是大义所在,师出有名;初来月余便遣将数百里,袭杀山阳巨寇整齐王,此举为的就是震慑心怀不轨,阳奉阴违之辈,这是立威;卫所腐朽,军户苦不堪言,巡抚大人借机整顿,挽军户与水火之中,此为民心所向,谁要阻挠此事,不仅是巡抚大人所代表的的朝廷,还有手下强悍之官军,就连卫所军户也绝不会答应!巡抚大人这是堂而皇之地阳谋,根本没有计策应对,除非。。。”

刘辅国越听越心烦,听到最后一句,顿时精神一振,急忙问道:“先生,除非什么?”

杨明盛摇头不语。

刘辅国气道:“杨先生虽然来我这里时日不长,但刘某人待你如何,先生想必心中有数,现在我刘家眼看万劫不复,如果照着那狗巡抚的章程,我刘家偌大的家业将所剩无几,上百口人以后吃甚喝甚?杨先生,你有话直说就行,都这个时候了,还藏着掖着作甚?”

杨明盛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东翁,此话出自我口,入你之耳,除了此门我概不承认,并且我要说的乃是大逆不道之言,东翁做与不做与我无干!”

刘辅国迟疑了一下,一狠心说道:“请先生直说,如何取舍与先生无关,一切后果由刘某自负!”

杨明盛看着神色坚定的刘辅国,心下有些不忍,毕竟刘辅国对他父女有恩,但是考虑到自己和女儿的将来,他还是下定了决心。

他开口道:“其实刚才在下也考虑过走官场的门路,用上官压制住巡抚,逼其收回整顿卫所之话语,那样是最好的办法。但自我到东翁处几个月来,便览东翁几乎所有来往信函,从其中可以得知,东翁虽然家资豪富,但毕竟只是卫所长官,不文不武,积累之财物多靠本所军户,与文武官员交往甚少;在下所知,东翁所能交通最高级别的文官就是陕西兵备道,这是因为其手中掌握朝廷下拨卫所的钱粮之故,东翁才与之交好,算是东翁的顶头上司;兵备道在陕西官场也算实权人物,但与奉天命巡抚陕西的孙大人相比,实在不值一提,所以这条门路已经堵死!”

刘辅国知他所言为实,所以并未辩解,只是静静倾听。

杨明盛又叹了一口气,接着道:“除非东翁按照巡抚大人之言全盘照做,否则如若想让刘家久盛不衰,那就只有将之除去,唯有此一图才可保住刘家的现在和将来!”

话音一落,刘辅国猛地跳了起来,满脸惊恐之色,戟指杨明盛,颤抖着说道:“杀了巡抚?那不就是造反吗?你这是出的什么主意!安得什么心!你这是要让我刘家满门抄斩啊!”

杨明盛镇定的看着他,开口道:“东翁稍安勿躁,杀官不等于造反,刚才在下已经说过,不管我如何讲,做与不做在于东翁自己的取舍,与我无干。我还没讲完,东翁便如此惊慌失措,那在下言尽于此,此事就此为止!”

刘辅国回过神来后,回到座位缓缓坐下,眼睛盯着门口,冷冷的开口道:“好吧,既然如此,你还是把话讲透,我倒要听听,如何杀了一省封疆,竟不算造反!”

杨明盛见他态度如此,知道要不能把话说清楚,恐怕自己今天断难善了。

“大人,杀官不等于造反,要看是谁杀。学生并非让大人亲自出马行此恶事,如若是假手他人将巡抚除去,到时巡抚另换他人,依照学生对大明官场的了解,接任之人恐怕不会再行前任之事,整顿卫所一事八成会不了了之。不过学生对于孙大人还是由衷的敬佩,观其行事,确实是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如果学生不是受了大人收留我父女的大恩,学生绝不会出此计策去害孙大人!”杨明盛说道。

刘辅国听到这里,态度有所改变,开口道:“假手他人?先生此计到底怎么施为?快快讲来!”

杨明盛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此事最关键处是大人的决心,如何行事倒是次要的。学生之计其实很简单,现下大人就要做充足准备。等快到巡抚所定期限之时,大人假口属下众将官不愿按照巡抚所定之章程行事,聚众闹事,自己已经弹压不住,请巡抚大人亲来,以便慑服余众。不出意外的话,为了自己的权威不被蔑视,巡抚大人肯定会来。大人组织好手下亲信,人越多越好,造成局面的混乱,到时假戏真做,围攻巡抚,不过巡抚大人的标营彪悍异常,不可力敌。大人此时挺身而出,假意掩护,将巡抚带入自家宅院后关闭院门,以此把巡抚与其亲卫分割开,这时候巡抚身边即便还有护卫,也不会很多,大人事先在宅院之内备好精锐家丁,一举将其击杀后趁机打开院门,放一众闹事之人进宅,大人手下家丁趁乱走掉,大人也应受伤倒地昏迷,就算巡抚亲卫杀净其他人等,也于事无补了。况且大人为护卫巡抚身受重伤,以后就算朝廷追究起来,也与大人无干了。何况依照我朝的惯例,遇事拖延推诿,朝廷真要派员调查,也会耗费大量时日,结果也往往是不了了之。还有就是,西安前卫和后卫有关人等是否也要参与,那就是大人自己的事了,在下心中所想已全盘讲出,算是报答大人收留我父女之恩,以后的事便于在下无关了,在下先告辞了,小女午睡怕已醒来了。”说罢,拱手告辞而出。

刘辅国已被杨明盛所言所震惊,并未留意杨明盛的离去,内心陷入纠结茫然之中,沉思良久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此时方知杨明盛已经离开,他起身大步走出书房,来到前院后,严令两名家丁严密监视杨明盛,不准其离开卫所驻地,严禁其与外人接触。派人前往西安前卫与后卫,说是他请两位指挥使来左卫相聚。安排好这两件事后,刘辅国才去内院用餐歇息。

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一百章 心安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
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一百章 心安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