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

方一藻对沈世玉的连番发问内心甚感不喜。但他知道对方虽然还是白身,这番话却是以洪承畴亲信的身份代替主人问话的,自己若是出言斥责那可是驳了洪承畴的面子。

于是他强忍心中不悦,淡淡的开口道:“前番朝廷调往内地之马队,大部为领军诸将之家丁亲信,其日常受自家将主厚待,盔甲兵刃皆为上等,粮饷供应极为丰厚,上了战阵自然会卖力拼命,其战力当然可观。更兼关内流贼上下俱为草莽出身,人数虽众,但日常几无军阵操演,兵刃铠甲更是难与官军匹敌,两相相较之下方显官军强横。可据本官所知,同等数目之官军马队,远非建虏之对手。自萨尔浒之战以来,关外边军与之交手鲜有胜绩!袁元素当初创建之数万马队,早已分散在数十个将领名下,难以集结成大股骑军出战,故而才有少傅切勿浪战之言!至于战意吗,呵呵,或许有,或许无!”

“吾有些乏累,今日便议到此处。明日吾与子元前往锦州各处堡垒村寨巡视一番,之后吾自会向圣上奏报所见所闻,以供圣上决断!”

洪承畴说完便起身离座,转入屏风后面回房歇息去了。

方一藻站起身来整整衣冠,并不理会沈世玉和张斗,负手迈步出了二堂,穿过大堂后与等候在衙外的亲兵汇合,上马回了锦州。

张斗起身后目送两位大学士离去,才要转身离开,却被沈世玉叫住:“监军慢行,洪公有请监军往后院议事!”

锦州城祖大寿宅邸的书房内,吴三桂给自家大舅爷磕头见礼后随即起身。

“长伯,坐下吧,可曾见过你母亲?两环近来可好?你此次何事前来关外?某听闻朝廷有意擢你出任宁远总兵,真要如此的话,我家又出一位统兵大将,实是可喜可贺之事!”

一身宽松便袍的祖大寿坐在交椅上笑眯眯的看着站在面前的吴三桂,目中满是掩饰不住的欣赏之意。他早就接报吴三桂带兵出关之事,但并未考虑太多。

自家儿子虽多,但在文韬武略方面却没有一个能跟这个外甥相提并论的。自己和吴襄以及两位堂弟都是年近五旬之人,已经到了考虑接班人的时候。放眼望去,后辈之中唯有吴三桂是为可造之材,祖、吴两家的将来几十年的富贵荣华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回舅父的话,孩儿已去见过母亲,父亲大人近来身体欠佳,于病榻上时常念叨母亲;宁远总兵之职乃洪督师亲口所言,并道朝廷欲以此赏彰孩儿剿贼之功,敕书告身已在自京师送达关外途中。孩儿能有今日之显,皆是托舅父看顾所致,舅父对吴家之恩,孩儿没齿难报!”

吴三桂施礼后坐在了侧位的椅子上,侍女端上茶水后转身离开。

“两环哪里像个统兵大将!整日间病恹恹如同妇人一般!你看某跟你那两位舅舅,整日骑马习武、醇酒美妇,甚时得过病?稍后让你表兄带你去库房,挑几棵百年山参,着人送至蓟镇你父处,保管百病皆除!你母亲自幼与某相厚,某自不舍得她远去!”

祖大寿不以为然的开口道。

吴三桂虽然并未直接开口说想接家眷入关,只说其父思念其母,但祖大寿一下子就听懂了这其中的话外之音。联想到朝廷将本已因剿贼而升至副总兵位子的吴三桂又提升一级,祖大寿马上意识到这其中必有问题,所以他不动声色的将吴三桂的试探驳了回去。

吴三桂见祖大寿如此态度,也只能忍住暂且不提迁移亲眷之事,以免惹得舅父不高兴。

“长伯,你入关剿贼时曾于洪亨九手下听令多时,对其为人处世应当知道不少,这人比之孙阁老、袁督师如何?此人久负盛名于朝堂,此来宁锦怕是于我两家有些不利!不知其身边有无厂卫在侧!”

祖大寿早就听说过洪承畴的大名,但两人之间从来没有打过交道。在得知洪承畴已到松山后,祖大寿生怕洪承畴身边潜有厂卫,自己贸然去与对方见面会遭到抓捕,所以并未前往松山相迎。

自从崇祯二年的乙巳之变袁崇焕被锦衣抓捕,因害怕被株连率部返回关外后,祖大寿一直不敢远离锦州城。期间崇祯下过三次圣旨让其进京陛见,但都被祖大寿扔到了一边。

他知道自己惹下了多大的祸事,要是领命回京,结果肯定是被处死,极端情况下很可能如袁崇焕一样被凌迟。

“舅父且宽心,洪督师身侧仅有数百亲卫及数名幕僚,并无形迹可疑之人!论能力的话,洪督师久处沙场、智略深沉,孙阁老与袁督师怕是无法与其相比!但论对待手下优容,则孙阁老、袁督师比之要好上许多。洪督师驭下虽然并不严苛,可一旦事涉公务,那可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

吴三桂坐下后,端起身旁矮几上的茶水喝了一口,闻听祖大寿的问话后不由心中暗笑:自己这个舅父平时谁都不怕,唯独畏厂卫如虎。锦州城里一旦有了生面孔出现,舅父必定遣人前去查问详情,总怕对方是厂卫的暗探。

“唉,在圣上及朝臣眼中,某就是个不忠不敬之臣子。拥兵自重、养寇自肥、不从朝廷号令。岂不知某拥兵避居锦州,实是因袁督师被逮获从而惧怕皇家威严所致。祖某世受皇恩,数代为大明出生入死,也算是立下些许功劳。若真是被朝廷枉死,实在是太冤啊!洪亨九此次来者不善啊,宁锦上下平时虽是于私利上多谋了一些,可却不至因私废公!某就怕朝廷误判宁锦之局,特遣洪亨九来以势压人,使宁锦情势难以掌控啊!某想过了,就算是现在放下兵权,想入京做一个无职无权的寓公怕也是不可得啊,圣上忍我多年,岂能饶得了我辽西上下?”

祖大寿身子往后一靠,苦笑着叹了口气道。

虽已过去了八年之久,但己巳之变时锦衣卫闯入军中将袁崇焕逮治的情形却仍历历在目。手握重兵、威震辽东的袁崇焕面对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却丝毫不敢反抗,乖乖的束手就缚,在场的祖大寿及手下一干将领被吓得浑身发抖。在袁崇焕被拿问之后,祖大寿不顾建虏重兵云集威胁京城安全,立刻带兵向山海关方向移营,最终毁关出逃。

洪承畴的到来让祖大寿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他知道皇帝派遣洪承畴来到关外只是第一步,后面肯定还有相应的的举措,其目的就是削弱甚至摧毁辽西将门。随着流贼的覆灭,朝廷肯定会腾出手来对付建州。而以他为首的宁锦集团,就是挡在建州前面的一道门户,也是朝廷怎么也绕不过的一道坎。

祖大寿虽然清楚这一切,但他并无良策来应对朝廷接下来可能的一系列举措,一个在劫难逃的年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

虽然辽西将门平时与建州眉来眼去,两军交手后也有很多被俘的将领士卒投降建州,但祖大寿并没有降清的打算,双方现在的态势其实更像是在互相利用。

自家人知自家事,祖大寿知道宁锦官军名义上号称十几万,实际能战的也就几万人,大部分集中在锦州城周围。而能与建虏匹敌的也就是各个将领手下人数不等的家丁而已。其余的士卒平日都以种田为主业,既无操演,也无兵甲,已与农户无异。

他怕洪承畴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任性妄为,破坏当前与建州之间脆弱的平衡。

“孩儿但觉舅父怕是有些多虑了!在关内剿贼期间,孩儿亦曾与关内不少文官武将有过交往,也从中听闻许多之前于关外不曾获悉之情。孩儿归纳要点后得出一个结论:自崇祯八年后,今上性情似有大变!一改急躁易怒、动辄罪人之秉性,变得宽厚仁慈起来!舅父大人也知晓,自己巳之变袁督师获罪、直至崇祯八年前,朝廷阁老重臣、地方总督巡抚更换频仍,但凡剿贼不利抑或触怒天颜者,轻则丢官去职,重则身首异处;但自崇祯八年起,无论关内战局是否顺利,朝廷重臣几无受严惩者,更别提因此而身死者,阁老也已经数年未曾更换。别人不提,原蓟辽总督吴阿衡应为舅父熟知,其人昏庸贪鄙、懦弱不堪,任职期间与便是毫无建树。若是按照圣上从前行事之风,此人早就论罪下狱,可今上也只是令其解职还家,并未逮治入狱。种种事端表明,圣上为人行事已与之前判若两人!舅父所虑之事孩儿自是十分知晓,但孩儿现下敢断言,舅父但有向朝廷表明忠心之行,圣上绝无秋后算账之举!”

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一百章 心安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九章 皇庄5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
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一百章 心安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九章 皇庄5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