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

崇祯九年腊月二十八,郧县城外卢象升所部驻地一片欢声笑语,每个营地的将官士卒脸上都满是喜悦之情。

兵部武选司郎中何楷带着相关人等赶到了这里,在当众宣读了圣旨以及朝廷对将官士卒们的升赏后,全军上下无不感到欢欣鼓舞。

何楷宣旨完毕就去了郧阳府暂歇,然后再赶回京师。眼看过年还要被安排远离京师前来出差,何楷当然不高兴。再说虽是身为兵部郎中,但他从来不喜行伍中人,这次出差也无甚油水,有卢象升这种新晋大学士在,他也不敢公然索贿。

在得知自己的升赏后,祖宽等人之前的种种不满彻底烟消云散。

祖宽由总兵一跃成为正一品的大将,已经超过了他的父亲,与他的伯父比肩,并且还有恩荫。这让他志得意满的同时,心里又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李重进更是喜笑颜开。

他和祖宽奉命前来内地剿贼时,内心也是十分的不满。没想到这一年多的时间,他从一个游击一步步晋升到总兵头衔。他心里清楚,若是他一直待在辽东,到死能混上个参将就算不错了。

人都是自私的,谁不希望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可辽东的高级将官名额是有限的,就算朝廷批下来,升职的也都是和祖家沾亲带故的人。

在辽东,武将升职不论战功,论的是裙带关系。

没有关系和背景,就算你战功再多也白搭,混到游击也就到头了。

但是一旦有战事,你这个游击得带头出战,战死算你倒霉。

李重进并不在祖家的小圈子内,若不是百余年来数代一直戍守辽东,并且能打能扛,他连个游击也当不上。

自己在辽东也算拼尽了全力,祖家的恩德已经报答了,我李重进再不欠祖家什么了,接下来该是报圣上的赏识之恩了。

李重进暗自下了决心。

黄得功、秦翼明、高其勋、吴群等人自是对朱由检更加的忠心。众人都觉着自己没有白白付出,所有的辛劳都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卢象升表面上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其实心里对朱由检感激之情用语言难以表达。

士为知己者死。

自己从河间知府荣升至大学士之高位,虽说期间也是全身心为大明付出,但若无圣上赏识与恩典,若非圣上为其挡住了朝堂之上的无数攻盰,自己的仕途并不如现下一般的坦途一片。

卢象升知道自身的弱点:太过耿直,不屑于阴谋诡计,善谋事而不善谋身。

这样的性格按理说不适合身列朝堂之上。若是遇见耳根子软的皇帝,自己功劳再大,也会在各种构陷之下黯然退场,甚至会落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当今圣上实乃胸怀宽广的明君。自崇祯八年后,圣上一改之前急躁多疑的性格,变得稳重大气、英明睿智。

不管是在自己还是洪承畴、孙传庭的使用上,今上始终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再鼓励臣下放手施为,大胆任事。并且从后勤物资上给与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这才使得原本艰难无比的剿贼战事变得越来越轻松。

现今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官军士卒,都对彻底剿灭流贼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一扫之前悲观疑虑、士气低落的态势,此前的危局已经彻底扭转过来。

闯贼已经授首,陕西基本平定,只要把面前的献贼等部斩杀,祸乱大明十年左右的流贼便会全部荡平,关外跳梁也终将难逃败亡之下场。

在外征战多年的各路人马对于过年并无太过重视。尤其是天雄军的将士,从崇祯二年起便跟随卢象升征战南北,已经数年不曾回到家乡;比起已经阵亡的弟兄来讲,能活着便知足了,过不过年无所谓。

崇祯十年正月初八日,京营的两只兵马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行军,终于抵达郧阳府。在得知卢象升扎营于郧县后,神机营总兵茅元仪与伍军营总兵冯勋在安排好扎营事宜后,各自带着亲兵联袂赶到三十里外的郧县,拜见东阁大学士、五省理臣卢象升,听从卢象升对此次郧阳之役各路兵马的部署和安排。

竹山县衙大堂内,八大王张献忠踞坐于本是知县升堂办公的大案之后,义子艾能奇披挂整齐,手按腰刀立于他的身侧。

堂下分别摆放了两排交椅,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曹操罗汝才、闯塌天刘国能带着各自手下的大将坐于椅子上。

罗汝才瞅了一本正经的张献忠一眼,心中暗道:日你娘的,大伙儿都是义军,凭甚你坐在上头!俺们甚时成了你的手下?

刘国能则是心中暗想:李老四不知有无见到巡抚大老爷,也不知朝廷对俺们归降是何想法。

接到张献忠请各路头领前来竹山商议大事之前,刘国能便已将常年跑外的李老四遣往襄阳,让他携带重金收买官府中人,以求能见到在襄阳的湖广巡抚方孔炤。

罗汝才大大咧咧地开口道:“俺说八大王,此番让俺们来为的甚事?莫不是又捉了好多美人儿要分与俺们几个?”

熟悉他秉性的贺一龙、老回回等人哈哈大笑起来。

罗汝才生性好色,带着部众辗转各地破府灭县后,第一件事就是让手下搜罗美妇供他淫乐。现在他的帐中还有数十名大明各地的妇人,白昼宣淫对他来讲已经是家常便饭。

张献忠大手一摆,笑道:“些许妇人算得甚事?一会走时俺送你老罗几个!”

罗汝才一听真有美人,适才心中的不满顿时烟消云散,他拍掌笑道:“八大王硬是爽快!俺曹操承你这份情!”

张献忠收起笑脸正色道:“俺今日请各家头领前来,是有要事要与大伙儿商议!这可是事关俺们各路义军生死的大事!各位头领须得打起精神来才好!”

众人见他如此正经,也就收起嬉笑玩闹的神态,纷纷坐正身子听他继续讲说。

张献忠满意的看着众人的表现,侧身前倾,一直手臂搭在椅子的扶手上,另一只手肘支于大案之上,目光来回扫视众人继续道:“俺家孩儿前番去襄阳采买物资,打听到一个信儿:高闯王在陕西被擒,送到京城后被朝廷给刮了!闯王大军全军覆没!”

堂下众人闻听之后都是相顾失色。

不管众人明里暗里的说些风凉怪话,但心里不得不承认,高迎祥的势力远非自己可比。尤其是他手下的近两万蕃汉精骑,其余的流贼全部加起来也不是个儿。

这么强横的人物,咋说没就没了?这是哪路官军如此强悍?

这样不怪他们,在这个信息极度闭塞的世代,几月前寿州之战的消息他们也是一无所知。这数月间他们一直在深山河流密布的襄阳府境内流窜,对外界发生的大事无从知晓。

回过神来后,贺一龙抢先开口道:“八大王,这信儿可准?是哪路官军败的闯王?”

他是延安府绥德州人,与高迎祥算是乡党,虽然因不耐受人管制加入高迎祥的队伍,但对这个乡党还是甚感佩服。

曹操接口问道:“高闯王手下那两万精骑可不是吃素的!俺们与官军交手多年,能打的就那么几只人马,不曾听说有哪一路官军有本事将高闯王一口吃下啊?”

张献忠沉声说道:“数月前俺与高闯王合兵攻打寿州,没成想被官军内外夹击打了埋伏,之后俺才带着手下从南直隶一路跑到此地,高闯王部众损失亦是不小。眼见官军大军聚集而来,不得已下往陕西而去,结果在西安府叫陕西巡抚孙传庭带人给擒住了!”

张献忠说到高迎祥被擒时,面上表情十分沉重,但心里却仍旧觉得舒坦无比。

老回回马守应诧异道:“这孙传庭是哪里出来的?竟比洪承畴还要厉害不成?看来陕西是去不得了!”

张献忠点头道:“老马说的没错,陕西不能去了!那边本就有洪承畴在,现在又多了个更能打的孙传庭!俺要说的可不止是高闯王的事,俺们现下也有麻烦了!”

本就被高迎祥被擒杀一事弄得心思不属的众人,听到他的话后更是紧张起来。

张献忠肃声道:“过年前手下报知与俺,似是有官军哨探前来窥伺俺们!俺随后遣人一路往北查探,结果到了郧县以南便看到官军在路上设了卡,再想往前已是不能!这就是说,郧县现下来了官军,有多少人马不知!俺琢磨着,来的定是卢阎王!官军就是在寿州打俺们埋伏的那几路!”

老回回虽听说过卢象升的名字,但从未与他交过手。

曹操急忙问道:“这个卢阎王的名字俺听书过,据说挺能打。八大王,你跟他交过手,你说说,卢阎王比洪承畴和败了闯王那个谁更厉害?”

贺一龙道:“厉害不厉害另说,现下要紧的是探清官军多少人马,要是人多俺们就跑,人少的话俺们就跟他干一仗!”

张献忠得知有官军前来后,立刻就知道是卢象升来了。

现在高迎祥败亡,义军里有名气的就他和老回回等人了,朝廷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

张献忠知道官军会来找他,但没想到来的如此快。

只有打败或者击退卢象升,他打算在黄茅关长期经营的策略才会继续下去,不然还得继续跑路。

潘独鳌和徐以显对他占据郧南作为根据地的策略也是极为赞成,并且用本朝太祖的例子来鼓励他:若想成就大事,须得据有一地,若是还如从前那样四处流动,那样永远是贼寇。

但潘独鳌认为黄茅关一带地势虽然险要,但还不足以当成真正的据点,献营的最佳根据地就是蜀中。

只要进入道路难行的川蜀之地,然后再去寻找到合适的落脚点,数年之内献营将会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

张献忠虽然觉得二人所言在理,但有些不舍得放弃经营了数月的两县之地,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官军已经来了。

据手下探知,竹山东北方向的板桥山附近已现官军身影,人数当在几千人。

板桥山离竹山只有四十余里,要是现在开始向西南的大昌、大宁撤退,官军察觉后很快就会追上来。

若是往南跑,则会进入水网密布的荆州府,要是遇有城池阻隔,还是会让官军包了饺子。

往东则是襄阳府,老回回等人刚从那边败回来没多久,那边的官军人数也是不少。

现在跑路不是最佳选择。战阵之上,只要一方开始后退,哪怕是正常后撤,若是对方紧追之下,撤退很容易会变成溃败。尤其是对于组织性、纪律性极差的流贼来说,这种事十有九成会出现。

何况要从竹山撤往大昌,中间路途足有几百里,并且中间还有数道河流,道路复杂难行。

更重要的是,无人带路。

张献忠并不是雄才伟略之人,他来到郧南后并未想过要去蜀中,所以没有遣人去探路。

在前路不明、后有追兵的情形下,基本不可能带着一两万人马安全撤离。

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联合老回回等人,据守竹山、房县一带,实在不行再往大山里跑。

不过真要再败一次,想要恢复元气就要看运气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十章 大战4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十章 大战4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
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十章 大战4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十章 大战4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