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

吴有性等人遵从朱由检的嘱咐,在整个解剖过程中,从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遗体中,选取标本后绘制了不同剖面的人体结构图,以供将来讲授时使用,这个举动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发生在南京的这次大规模肃清事件,是自太祖太宗之后两百年来大明仅见的重大事件,其影响之深远和广泛,远超朱由检最初的设想。

肃清行动结束之后,正值衙门开衙之时,诸多衙门中的官吏们抱着幸存者的心态,战战兢兢地点卯应值,生怕一不小心被上官寻着错漏后当众立威。

因为崇祯十二年开始的第一天,很多署衙中就缺失了不少众人熟悉的面孔。

同在本地的官吏们都清楚,那些人已经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人都是平时仗着有当地的大靠山撑腰,对大老爷的指令阳奉阴违之人,这次却被看上去软弱可欺的大老爷借机连根拔起了。

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众人面前,以后如何应差,一些原先自视甚高之人心里都有数了。

紧密团结在大老爷周围,这是唯一的出路。

本着趁热打铁的原则,在一众署衙上值当日,卢象升以钦差的身份发布命令:即日起,江苏行省清丈田亩工作全面铺开,各地官府务必与两个月之内清丈完毕,士绅一体纳粮自今年夏收正式开启。

事情的进展并没有出人意料,各地官府在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后,立即对下辖官绅以及士绅大户的田地开始进行清丈。

官差所到之处,这些原先从不把朝廷和官府放在眼中的大老爷们,无不是乖乖地将府中田契尽数奉上,并且安排府中管事仆从头前带路,生怕慢上一步后被随同监视的锦衣卫给扣上什么罪名。

在兔死狐悲的同时,江南的士绅们终于彻底害怕了。

在刀枪面前,从前的种种手段都显得苍白无力。大明的天变了,如果再不识时务,怕是眼前的荣华富贵眨眼间烟消云散。

南京事件让孙传庭主持的浙江新政也开展的异常顺利。

身处南京的东林党核心骨干被全部摧毁,这让以士绅大户为主体的杭嘉湖一带瞬间失声。

没有人敢出面为南京官绅们喊冤,也没有读书人上街抗议,浙江的新政便在这种沉闷而诡异的气氛中正式铺开了,过程与南京一般无二。

士绅一体纳粮新政的顺利开展被孙、卢遣人飞报京师。

此举意味着,处于半自立状态近两百年的江南地区,自崇祯十二年起,完全归属于大明朝廷治下。

在议定了新政执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预防惩治的策略之后,朱由检宣布,会商结束后,内阁要考虑全面禁止土地兼并的行为,在制订出相关文件后呈报宫中。

在阁臣们满脑子疑虑之情的情形下,会商转向了第二个话题:减税及四海商行股份变更问题。

阁臣们对皇帝突然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感到疑惑不解。

新政的实施不就是为了加税吗?为何那边还未开始征收,你这边又打算减税呢?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吗?

“朕所言之减税,并非减收田亩税赋,所减之税为实业之税,其实也等于是有条件的减少商税。”

看到众臣都是满脸的问号,朱由检先将减税目的讲了出来。

“大明货物流通三十税一之税率继续维持不变,但若是名下有实业之商户,税率可改为五十税一。

所谓实业减税,意既其所属财产不仅只有商行店铺,而是还有工坊造作等实体产业,也就是具备产销一体之资质。

此种商行须前往本地官府报备,并由官府派员确认无误后登记在册,其以后经销往来与各地之间时,所交税率变为五十税一。”

朱由检随即把减免税率的对象讲了出来,阁臣们这才恍然。

这两项策略是朱由检反复思考后作出的决定,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刺激商户们把经商获取的利润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而不是变成银冬瓜和田地这些固定资产储存起来。

大明的大户人家都有同样的习惯:把赚来的银钱存放在地窖里,然后再寻机变成田地和田契。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银冬瓜和田地才是最现实的财产,其他的都不重要。

赚钱的目的不就是广积田亩多产粮食,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吗?

这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根深蒂固,想要用大道理去说服他们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朱由检曾经无数次的思考过,如何从这批大户身上赚钱,但以现有的条件却是很难做到。

因为这些人的家里几乎什么都不缺。

这一切的主因就是现在的工业太过落后,商品种类太过单一,在没有大批的工业新产品问世的情况下,很难让这些豪门大户从家里掏钱进行大量的消费。

后世那种商品大流通的情况,也是建立在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海量的各种商品物资令人目不暇接,有钱人也愿意花钱消费,而只有消费才能刺激整体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才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现在能让大户舍得花钱的物品太少了。

就拿后世的各种高档餐馆来说吧,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土豪们根本不在乎价格,只要吃的高兴,一顿饭几万块属于正常现象。

大明的豪门大户可是后世的土豪们没法比的,不管是从享受还是档次上,大明土豪都要更胜一筹。

就拿饮食这一块来说吧,在酒楼林立地京师里,前来消费宴饮的人群中,你根本看不到任何一个士绅大户的身影。

为啥?

人家自己家里有厨子,做出来的饭菜不比那些高档酒楼差,大部分甚至还要胜过些许。

在他们的眼中,去酒楼吃喝宴饮显得太掉价了。

在自家的亭台楼阁、假山绿水中契阔谈宴、吟诗作赋,那是多么风雅之事,怎能去酒楼上与那些不上台面之人为伍呢?

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
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