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

送入宫中的急报来自松江府。除了当地官府的奏禀之外,驻扎于松江府的锦衣卫千户所随后也送来了更加详细的奏报。

据松江府知府、通判、提刑按察使等人在联名奏报中声称,在松江府上海县沿海一带规划筹建码头的工部官吏与当地百姓发生纠纷,继而引发小规模民变,冲突共造成工部相关人员三死八伤,码头上的许多建筑物也被捣毁或焚烧,港口建设陷入停顿状态。

由于当地气温较高,为防止疫病发生,遇难者遗体已被火化,伤者已经送往城中进行抢救和诊治。

当地官府虽然于事发后出动捕快衙役赶赴现场,但参与杀伤人命者已经逃散一空,由于现场遗留物太多,而且缺乏目击者,所以无法对相关人员进行认定,故此特上禀朝廷,恭请圣裁。

而锦衣卫随后送达的奏报和官府所说截然相反。

在事件发生一个时辰之后,驻松江府的千户才接获消息,并立刻带队赶往现场,于一个时辰后到达事发地,此时现场除了死难者和伤者外已无他人在场,上海县衙门以及松江府衙门官吏则是比他们到的更晚。

经锦衣校尉仔细搜寻后,在离事发现场不远处的树林中发现了一柄被遗弃的带血短刃。

锦衣卫在奏禀中声称,这次朝廷官员被袭事件,绝不是民变,而是一次有预谋、有针对性的恶性案件。但是由于现场遗留的线索太少,所以暂时无法追查到案件的谋划者和行凶者。松江千户所已经派出大量人手四处查访,争取早日将此案侦破。

“大伴,宣内阁首辅、次辅、大学士卢建斗、范梦章入宫议事!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李烈即刻带人南下松江府!另尽速遣人知会明州、广州亲军千户所,立即安排人手保护工部相关人等!还有,遣人知会冯顺,若福建事了,缇骑即刻分队转赴松江府、明州府、广州府,探查防范可疑动向!”

阅罢两份截然不同的奏报后,朱由检阴着脸开口吩咐道,王承恩赶忙一溜小跑来到殿门口,招呼过两名小太监后交代了几句,两名小太监躬身施礼后飞也似地转身跑去。

朱由检心里已经认可了锦衣卫对这次事件的判断,而松江府的奏本其实就是官样文章,内容更像是打算把事情糊弄过去,至于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眼下还不好做出判断。

这件事明摆着就是冲着开海来的。

内阁已经行文相关各府县,沿海各地的所有私人码头将在半年后全部停止使用,之后所有商船都要到朝廷建设的港口停靠。

紧接着,工部派遣一批技术型官员南下,在相关地区勘测地形后开始建设规模更大的码头,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便于后续更多商船的停靠和使用。

很显然,一旦这条政策开始实施,所有的商船都会被征收商税,这对众多江南各地的海商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殴杀朝廷官员这件形同造反的恶性事件,肯定就是这个利益集团中有人谋划并着手实施的。

但由于江南一带从事海贸的商人太多,新港口也处于比较偏僻的地方,加上组织者的精心策划,所以很难找到目击证人,想要找到元凶无异于大海捞针。

正在朱由检沉思之时,随着殿门外太监的高声通禀,温体仁等人联袂来至乾清宫,朱由检随即吩咐一声,众人移至昭仁殿内,开始就此事进行会商。

“启奏圣上,臣等以为,此事绝非松江府所报称之民变,应是有人刻意为之。若真是如此,那此举已于谋反无异!

臣等以为,圣上当即刻下旨遣刑部相关官吏南下侦办此案,并责令松江府予以全力配合,待找出幕后指使者后予以明正典刑,以此震慑其余别有用心者!”

在众人落座之后,首辅温体仁率先起身施礼后上奏,给出了内阁对此事的判断和处置策略。

松江府的奏报经通政司后先递入内阁中,在阁臣们传阅过后才送入宫内。在这期间,众人已经就此事进行了简短的会商,并很快达成了一致。

“内阁此断与朕所思相符,松江府诸人未经详细查访便仓促给出民变之论,若非别有用心,那也是渎职之罪!待此案最终水落石出之时,要追究相关官员责任!

既是内阁已有方略,那便即刻照此施行吧!朕已遣亲军北镇抚司南下侦办此案,不管是刑部还是亲军,在办案期间要通力合作,尽快将案件侦破,还伤亡者一个公道!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竟有人胆敢公然谋划袭杀朝廷官员,其行为可谓是丧心病狂之极!此举无非是妄图阻止开海之大计!

朕会让某些人明白,此策事关国计民生,也事关皇明未来之百年大计,若有敢于螳臂当车者,杀无赦!

此事事关重大,故须朝廷重臣前往督之!朕意以卢卿为钦差,亲赴江南一地,全权负责与此案相关事宜!”

虽然北镇抚司职权极大,可以逮治有关官员人等,但考虑到不能所有事都要经锦衣卫之手完成,那样的话,不光是朝臣们意见很大,久而久之,也会形成锦衣卫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依法治国的政策实施。所以朱由检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派遣重臣南下督阵,以防止锦衣卫滥用职权。

“启奏圣上,臣以为,侦办此案之同时,开海一事也须加快进行。臣建议加大港口码头建设力度,多多雇佣民壮,并从当地聘用熟悉港口建设之人才协助工部官吏,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卢象升施礼接旨后,孙传庭起身施礼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孙卿之议甚佳!稍后回去后,内阁即刻就此事起草文书并发往相关府县,责令地方官府由当地挑选此方面人才,工部要挑选合适人手随同卢卿南下,早日投入到港口建设中去!”

范景文施礼接旨后开口问道:“启奏圣上,罹难者该当如何抚恤?伤者当如何予以补偿?臣以为最好厚恤之,以安天下官员之心!”

“此番罹难者当与战场阵亡者抚恤相同,其牌位入英烈祠供奉!家中有子女者恩荫一名!伤者照军功例补偿!

此事就议到此处,诸卿回去后即刻照适才所议行事吧!”

就当众臣起身后准备恭送朱由检离开时,一名小太监手捧一封未拆封的文书急匆匆进入殿中后大声跪禀道:“启禀皇爷,有亲军明州千户所急报!”

众臣闻听后相互之间迅速对视一眼,脑海中不约而同的升起了一个念头:难道真是祸不单行不成?

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章 皇庄3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
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章 皇庄3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