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

松山城守备署衙内,洪承畴正在温暖如春的书房内与沈世玉闲坐品茗。

时节虽已近早春二月,江南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季节,东北大地却还处于春寒料峭之时,树木杂草上也是少见嫩绿之色。

“洪公,东虏大军此番集重兵大举南下,其势之大实属罕见,看来奴酋所图非小!自其与数日前开始挖壕围城起,松山以南数堡城皆有警迅报来,观其态势,似欲将松锦以外之堡垒全部拔除之意,若其一旦得逞,那松锦便有成为孤城之危啊!不知洪公对此有何高见?我军为何不出城给其以杀伤?难道坐视东奴横行无忌才好?”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股清军,作为关外最高长官的洪承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举动加以应对,而是任由大群的汉人包衣在清军的监护下四处挖掘壕沟,以此来限制城内明军的出行。

“呵呵呵,昆岗且稍安勿躁,现下东虏具体动向尚未明了之际,稳守城池、静观其变方为上上之策。此番奴酋尽遣主力南下,其意无非是妄图一举吞下我大明关外之地,最不济也要吃下广宁以南之堡城,尤其是松锦这等大城,其已现志在必得之势!值此东虏锋芒正盛之时,我军唯有避其锋芒、伺机寻其弱小以破之为好!”

由于对清军南下一事早有预估,所以洪承畴对此并不担心。

自崇祯十年下半年开始,自宁远以北堡城的防御都由京营或秦军陆续接管,城内原先的军民都已经被移至宁远以南安置,城内的粮草物资也早就囤续了若干,足以供应驻军数月使用。

而从以往大明与建奴交手的情形来看,建奴对于攻城一直缺乏有效地手段和措施,况且现在城内的驻军已换成了以火器为主的几路强军,所以洪承畴对能守住各处城池还是信心十足的。

至于建奴挖壕围城的做法,洪承畴更是丝毫没有担忧。

兵部发来的作战方略上已经明确指出,此战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战役的时间,以消耗来拖垮建奴,等到东西两个侧翼突袭成功、建奴士气大沮时,再寻找时机破敌。

“洪公此言虽是不差,学生也知朝廷之策略,只是东虏此次之举动与以往大相径庭,其中或许另有它图!前番我军夜不收小队与其哨探于得胜堡一带遭遇,此事透着蹊跷!东虏为何遣哨探深入我军大后方探查?其目的何在?此事虽小,但学生却觉其意甚深!还望洪公慎思之!”

崔行云的报捷文书送达松山之后,洪承畴随即将之豢录后发送至各个堡城,以此来鼓舞军心士气。

毕竟这是实打实地军功,阵斩十名清军哨探,还包括一名白甲兵,这个消息足以让全军将士的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

对于清军为何派遣哨探深入松锦后方一事,洪承畴并未放在心上,现在沈世玉提到这点,洪承畴也顺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双方哨探遭遇之事,说起来也是可大可小;东奴出身通古斯之深山密林中,举族向以渔猎为生,猎取虎豹熊鹿时皆是先遣人探寻其踪迹,之后设伏狩之。故此,东奴将此习性带入战阵之中,惯以遣哨探前出百里甚或更远为能事,往大处讲,此举乃其探我粮道之计,往小处讲,此番遭遇战或许因其林中迷失路径而偶发。”

看到沈世玉仍是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洪承畴微微一笑,端起茶水品了一口之后继续道:“昆岗,此战早为我方所料,各城堡亦是备足辎重,就算东奴断我粮道又有何妨?其十余万大军云集,日耗几多?宁远以北之村镇早就坚壁清野,其何处就粮与我?再过数月,待其粮草不济、后方不稳之日,便是我等建功之时!”

宁远城东南四十余里的镇远堡中,东阁大学士陈奇瑜正在守备官署的书房内翻看前方送来的军情通报。

就在上个月接到崔行云部报捷文书之后,朱由检召集相关重臣对此进行了会商,众人一直认定,建奴哨探深入之举就是为了探查官军的粮草辎重存放处,并且对此处进行突袭的可能。

陈奇瑜再次提出,粮草重地关乎到大战的成败,须择重臣亲督,以防后方大意之下为敌所趁。

在场众人当然都明白他的话中之意,但除了孙传庭和杨嗣昌以外,其他人在军略上都无法与这位知兵重臣相比,而孙、杨二人各自有重任在身,根本无法分身兼顾这等要害之地。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朱由检决定派遣陈奇瑜赴关外坐镇,专责粮草辎重事宜并便宜行事,其顺天府尹一职由礼部左侍郎、国子监祭酒倪元璐接任。

而孙传庭则率领一万余秦军,和秦良玉率领的一万白杆兵一同出关,在宁远以南扎营待命,以防为建奴侦知行踪,孙应元率领勇卫营剩余兵马则是提前做了相应的部属。

随后杨嗣昌按照朱由检的吩咐发出指令,让关外各部做出龟缩之态,不用对建奴哨探采取拦截行动。

翻看完最新的军情通报后,陈奇瑜陷入沉思之中,随同他一起来到关外的的陈奇之给他续上热茶后悄悄退出了书房,随后转身把房门轻轻掩了过来。

陈奇瑜知道杨嗣昌的意思,就是用辎重之地做饵,诱使清军来攻,然后以重兵聚歼来犯的清军。

从他所在的辎重仓房到松锦前线,这段路程有近两百里的距离,沿途堡城有六座,驻守的官军总兵力多达近两万人,若是清军真的敢兵行险着,那就要承担后路被断的巨大风险。

在看过最新的军情通报之后,陈奇瑜心中断定,清军十有八九会来,并且兵力不会少于三万之数。

据镇远堡的夜不收回报,近几日在辎重营地周边,总共发现了不下三队清军哨探,围着占地面积巨大的辎重营地四处观瞧。

很明显,清军哨探是在探查有明军守护兵力和布置,然后再决定派遣多少人马,从何处进攻更为合适。

明军的辎重营地就在镇远堡以东十里之处,背靠渤海,南接群山密林,只有西面和北面可以被攻击。

而守护辎重营地的只有五千名秦军官兵,由副总兵张远统领。

这五千人被分作了两处,分别在辎重营地的西面和北面扎营,整个布置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相信清军哨探除了留下人手继续探查之外,肯定已经有人回返通禀,好让其主将做出决断。

而从哨探回禀到清军大队兵马过来,最少需要五至七日左右,每多一日,清军近二十万人就多一份消耗,这种巨大的消耗将逼迫清军做出冒险的举动。

想到这里,陈奇瑜不禁心中冷笑不已。

清军万万不会想到,他们探查到的只是明面上的东西,真正要命的却是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二章 骆养性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五十章 残暴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
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二章 骆养性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五十章 残暴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