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商路

这些都是后话了,改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时间,更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一群志同道合的支持者,一个安定的生存局面,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一步步来吧,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崇祯还是很明白的。

张家口堡的行动谋划了大半年,锦衣卫密探把有关人等的情况调查的非常详细,这次应该收获不小,不仅是范永斗等八家的财富,牵连其中的将官士卒、官员吏目人数众多,聚敛的钱财也应该不是个小数目,根据后世的资料来看,银钱应该不下数百万两,八家不管是正要交易或者是屯在仓库的粮食药材等重要物资,数量也会相当惊人,并且还有各家的商铺,以及掌柜伙计马车脚夫等,接手过来即插即用,这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有了这一大笔意外之财,至少在几年之内日子会相当的宽松。

但是这次收获虽多,却不能当做长久之计,只有广辟财源,几条腿走路才能走的更远更稳,范永斗等八家留下的商路便是其中一条路,塞外的蒙古人对大明已够不成很大的威胁,并且他们的产出正是大明所需要的,马匹可以供给军队,不管是战马驮马,都是大明所需要的。

牛更是大明所急需的,多年干旱饥荒和疾病战乱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陕西河南等地到处是无主之地,下一步剿灭流贼,安定地方后,就要让灾区官府展开安置饥民的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开荒耕种,耕牛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一头牛耕地的效率超过至少五个青壮劳力,只要有了大批耕牛,耕地面积将会迅速增长,再辅以打井开渠等水利建设,新耕种的田地来年就会有了产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产出就会稳住人心,老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跟着流贼造反送命。

羊身上都是宝,肉可以食用,皮硝制后可以制作各种裘皮服装鞋帽,甚至还可以入药,羊毛可以擀成毛毡,编织成毛毯,也可以用纺机纺织成保暖的衣料,尤其是羊肉,如果数量够多,对于缺少粮食的大明百姓来讲,是很好的高蛋白的补充,羊奶也是营养价值丰富,对于缺少营养的孩童,羊奶足可使他们的身体强壮起来。

至于和蒙古人交易的商品,除了茶叶、布匹、瓷器、成品药剂以外,在摸清交易的蒙古人数量以后,经过计算,粮食也可以按每人每日的定量酌情供给,保证他们在肉食以外还有谷物的补充,但数量一定不能多,饿不着就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蒙古人不会因为饥荒而来大明抢掠。

在崇祯的计划中,除了塞外边贸以外,还有海贸这条更加宽广利润更加丰厚的商路。由于自家并没有合适的从事海贸的人选,所以还需要动用锦衣卫的力量,道江南、福建、广东一带寻找有野心,有经验和魄力,更有精明的头脑和眼光,但本钱太小的商户,让其作为代言人出面,考察好线路,招募人手,皇家作为投资人出资,购买商船和商品,所获利润三七分成,这种合股的方法应该有很多小商户愿意。

乾清宫昭仁殿内,崇祯正在召见阳武侯薛濂、宣城伯卫时春,历史上的二人都在崇祯上吊以后自尽殉国,属于值得托付的忠臣,自该得到重用和利益分润。

薛濂祖籍陕西韩城,其祖上迁居沾化薛家岛,阳武侯的爵位是当年靖难之役时,追随永乐皇帝从北打到南,为朱棣夺取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薛禄博取的。

朱棣登基后,对一班跟随他的忠臣良将大肆封赏,薛禄因战功卓著,一生征战未曾败北,且对朱棣忠心耿耿,所以得封世袭阳武侯,传至薛濂已历十三代了,但薛家对皇家的忠心始终未曾改变。

卫时春的祖上虽也是历代官身,但家族中未曾出现过惊才绝艳的人物,直到景泰年间,时任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先祖卫颖,因在夺门之变中立下大功,被英宗封为世袭伯爵,至今已是七代。

崇祯笑着开口道:“薛卿,朕闻坊间传言,俱言卿勇略过人,日常喜读兵书,颇有乃祖靖难之时的风采;当下时局动荡,官军剿贼日见乏力,朕今欲重整京营,待其成军后分一部往中原剿贼,卿可有何建言欲与朕知?”

薛、卫二人闻言心内都是一惊,二人虽一直未曾掌兵,但因为祖上都是行伍出身的缘故,与军中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亲信人等在京营中担任职务,所以对京营的了解还是比较详细的。

京营向来掌握在英国公张家和成国公朱家的手里,因英国公张维贤年老体衰,不能视事,所以现在提督京营三十万人马的是成国公朱纯臣,依仗成国公一系两百年来与军队错综复杂的关系,成国公一系的将领牢牢把控着京营的各级实权职位,皇家的京营实际上已经成为朱、张两家的私人队伍。

崇祯自是知道,在历史上李自成打进京城,皇帝上吊之后,成国公朱纯臣和提督京营的襄城伯李国桢打开内城门跪降流贼,在史书上留下了耻辱的一笔,对这两个有奶就是娘的,世代享用大明荣华富贵,最终却是迅速改换门庭的勋贵,崇祯的恶感相当强烈。

京营对外号称三十万人马,据锦衣卫通过各种手段调查得知,实际兵员只有三成多一点,也就是说,多达二十万人马的粮饷被朱、张两家及其手下吃进自家肚子里,按朝廷每月每人下拨七钱银子的饷银计算,单单这二十万人的空饷,每月就近十余万两,一年下来就是一百五十万两以上,当然,朝廷财政窘迫,不会按月实额发放的;如果算上其他军资,比如刀枪铳炮,铳子火药,盔甲帐篷,旗帜号衣,盐菜酱醋等等,都是按人数下拨到军中的,这些物资到账之后,许多物资会被转手倒卖出去,当初卢象升在河北筹建天雄军,就是当地士绅筹措银两,然后从京营和兵部仓库买来的兵器。

剩下的十万左右的实际兵员,老弱占据相当大的部分,更有许多京师中的土著混迹其中,这些油滑之辈,仗着世代居于京城,家中虽不是大富大贵之辈,但与各级中下级官员将领混的甚熟,平日里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所以就托了数层关系,混入军中,领取每月的饷银混日子,这样的士卒,哪有什么战力,遇到真枪实刀的战斗,结局只有一哄而散,崇祯八年护送王昺前往凤阳祭奠皇陵的京营士卒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三十章 预谋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十五章 哗变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三百章 证据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
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三十章 预谋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十五章 哗变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三百章 证据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