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

希尔内斯炮台的战斗进行的并不激烈,在明荷海军混编舰队数百门舰炮的轮番轰击下,炮台上的防御炮火根本没有机会打响便被打哑。

尽管英军少校皮尔斯组织力量布防岸边,试图阻止敌人的登陆计划,但在炮舰猛烈的炮火打击下,四百余英军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守兵营。

随后以荷兰军队为主力的联军数百人登陆东岸,对残余的英军发动攻击,在抵抗了不到半个小时后,英军指挥官皮尔斯被流弹击中当场阵亡,剩余的百余名英军或降或逃,这场总共耗时不到两个小时的战斗就这样顺利地结束了。

整个过程中,明荷联军共发射了一千五百余发炮弹,打死打伤英军三百余人,俘虏一百多人,自身伤亡不到三十人,可谓是一场干脆利落地歼灭战。

战斗结束后,德·耐特与郑芝豹亲自登上东岸,检视这场战斗的成果,并督促联军士兵将五吨黄金从地下金库中搬到船上。

在亲自监视着士兵们把金库搬空之后,郑芝豹与德·耐特打了个招呼后,带着手下自顾自回返“怒涛”号歇息。

郑芝豹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大明只要黄金,对其他所谓的战略物资根本没有半点兴趣。

希尔内斯炮台的位置十分偏僻,远离城镇和人口密集区域,夜晚连天的炮火声虽然传出很远,但惊动的人很少,而且听到动静的平民百姓们根本不明所以,就算到了现在这种状况,也没有人会认为有敌人能打到英国本土,于是,在炮火安静下来后,些许惊疑不定的居民也没人胆子大到敢连夜过来查看情况,这种微妙的状态就这样维持了下去。

第二天天色刚刚亮起,休息了一夜的联军舰队继续溯江而上,直奔查塔姆船坞而去。

德·耐特在希尔内斯炮台附近的河面上留下了十艘炮舰以及三百名士兵,用于看守那些临时无法带走的物资和俘虏,主力炮舰依旧跟随他继续北上。

联军舰队经过大半天的航行,沿途经过了数个城镇,但并没有人对泰晤士河上的这支舰队投以关注的目光,所有的英国人都以为这是自己国家的舰队,联军舰队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抵了查塔姆船坞附近。

联军舰队一路都是顺风,并没有因为遇到逆风而导致炮舰搁浅,在通过望远镜看到查塔姆船坞附近的英军炮台后,德·耐特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上帝保佑,该当自己建此奇功,本来这项成败各占五成的计划最后的成功已经近在眼前,接下来只要把护卫船坞的炮台拿下,那么整个英国海军大本营就会成为自己的战利品,这一战将会让自己永载史册!

查塔姆船坞附近泰晤士河的索思利炮台上,泰晤士河到这里正好拐了个弯,河面向北行驶的船只,舰首都是直冲着炮台。

今日负责值守的两名士兵正在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着,两人谈论的话题就是离此不远的伦敦正在爆发的黑死病(鼠疫),语气里带着焦虑和不安,都在为住在伦敦的家人担心着。

两个月前,曾经在一百年前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卷土重来,再度入侵英国本土,由伦敦的西区扩及东区,短短几十天的时间,已经导致伦敦市里病死了三千多人,并且疫病的发展势头没有丝毫减轻的症状。

就在两人说话间,一名士兵不经意一瞥之下,突然发现泰晤士河上出现了一支舰队的身影,并没有接到长官通知的他先是一愣,随后他一推背对着河面的同伴高声喊叫道:“查尔斯,快看!

这是什么情况?!

我们怎么没有接到舰队回航的命令??”

查尔斯赶忙回身低头俯瞰河面,只见仿佛望不到边的炮舰正接着南风的古荡,沿着河面逆流而来,目测距离他们也就有五六英里的样子。

“我感觉有些不对!

索克亚,你快去报告长官,我用旗语和对方联络一下!”

索克亚闻言立刻匆忙转身冲下瞭望塔,直奔炮台底层的指挥官房间而去,查尔斯从一旁的角落里拿起一红一黄两面小旗,直起身后冲着正缓缓驶来的首舰搭起了旗语。

按照英军的纪律,只要河面上有炮舰靠近炮台,必须在五英里范围时与炮台哨兵进行联系,否则将会遭到炮台炮火的打击。

查尔斯的旗语刚打完一遍,河面舰队的首舰隐约有火光闪现,紧接着,一声巨响声震四野,一颗弹丸掠过天空冲着炮台区域飞了过来,弹丸最终砸在了炮台下方数十米的地方。

这艘炮舰用前甲板上的巨炮,对查尔斯的旗语做出了回应,很明显,这不是英国的舰队,是敌人。

炮声响过之后的瞬间,炮台上钟声大作,正在阴凉地里休憩的英军炮手们顾不得穿好军装,一窝蜂似的向各自的炮位奔去,这时候河面上的炮声已是响成了一片,一片白色的风帆向北鼓起,整个舰队加速向前行进,各舰前甲板的主炮也依次打响,一颗颗弹丸向索思利炮台急掠而来。

虽然炮台上的巨炮也进行了还击,但以滑膛炮可怜的命中率,想要命中正在行驶中的战舰,一个需要集火,二需要运气,但可惜的是,在炮舰凶猛无比的火力覆盖下,炮台上十六门重炮很快被打哑了六门,当联军舰队船身冲向炮台时,比刚才更加密集的弹雨袭来,在这种区域火力覆盖下,炮台上的巨炮很快彻底被打哑,驻防士兵的尸体死伤枕籍,炮台上到处是断肢残臂,其状之惨令人不忍直视。

崇祯二十年七月初九日下午两点钟,明荷海军编队在将索思利炮台的防御火力打哑后,舰队直达查塔姆船坞,将正在维修和建造中的十八艘英国军舰或是烧毁或是带走,而在多佛尔海峡的会战中,明荷联军舰队在持续半月的激战中也是占得上风,总共击毁击伤英国军舰二十六艘,自身损失十一艘,英国主力舰队最后率先推出了战场。

英国接连遭遇大败,加之伦敦的瘟疫出现不可控局面,为防止整个局势彻底失控,英国政府不得不派遣使团前往荷兰议和。

随后经过长达近一个月的谈判,明、荷、英三国签订了《布雷达和约》,根据和约英国放宽了《航海条例》,放弃了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方面的权益,将英属南美洲苏里南割让给荷兰,并把英属西印度群岛割让给了大明帝国,英国政府向明、荷两国赔偿二十万英镑的战争损失。

从此之后,《布雷达和约》成了整个英国的耻辱,英国举国上下都是义愤填膺,发誓将来一定要用胜利来洗刷这次的国耻。

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三百章 证据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
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三百章 证据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