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

各地妇幼医院的建立将会略早于普通医院,等到大明与周边藩属国、以及欧洲的贸易额稳步上升、财政状况持续良好的时候,各地将会陆续建立普通医院,惠及更多民众。

朱由检预计,各地公立医院的建立,最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耗费的资金也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必须要加大对藩属国各种粮食物资的采买额,用将来会一文不值的银币和铜钱,尽可能多与各国进行贸易,以此来给大明输血。

随着大明籍周边各地市场上银两的流通数量越来越少,大明银币已经被华夏文明圈所普遍接受,而银票也在悄然之间得到了大明商人们的更多认同,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如果不赶紧把手里的银币花出去,恐怕不出十年,银票就会替代银币,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货币。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打下基础,至于具体进展情况,那要看大明在科技方面的建树了。

在厘定了医疗事业的方向和目标后,朱由检又把目光投注到了农业赋税的问题上。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特殊年份,根据大明越来越健康的财政收入状况,有必要对十三的农业赋税动手了。

五十亩田产以下的家庭,赋税将由十三减为十一,余者不变,此条政策自崇祯十七年夏收开始执行。

这样的减税力度是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已经远超历朝历代所谓的轻徭薄赋。

无偿为朝廷服徭役早就取消好几年,而现在这种罕见的降税措施,最直接受益者就是底层的百姓。

十一的赋税对于所有农户来说都是天大的利好,亩产一石农作物,只需拿出十分之一上缴官府,这种情况下,说是让天下再无饥绥之口,一点都不夸张了。

朱由检希望将来大明会全面取消农业赋税,他相信这一条一定能够做到,甚至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但他不能去做。

他要把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留给未来的皇帝。

在他退位之后,新皇帝登基后宣布这一伟大举措,会在瞬间赢得无上的赞誉,获取巨大的威信,地位会无比的牢固。

这算是他留给新皇帝最好的政治遗产。

现在他的威望已经足够高了,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军中,抑或是在民间,他都享有巨大的声誉。多年来诸多事实证明,他所推行的各项策略,都让大明受益无穷,也让包括朝官们在内的绝大部分人享受到了更好的福利。

不知不觉间,现在的他已经做到了一言九鼎,而这一切并不是靠单纯的杀戮和暴政取得的。

因为他懂得,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只要你能够给大多数人带来足够的利益,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生活一天天变好,并且将来会更好,那你的威望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起来,根本不需要用一些旁门左道去刻意的营造。

太子今年已经年满十六岁,按照朱由检制订的计划,朱慈烺在崇祯十七年上半年就会结束在理工学院(国子监)的学习任务,下半年就要开始踏上四年的游学旅程。

万卷书已经读完,学识和修养都已具备,接下来该行万里路,增加人生阅历和经验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任何事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在整个过程中悟出真理。

对于朱慈烺未来的执政之路,朱由检还是很看好的。

多年来在朱由检的潜移默化下,加上出宫就学四年中接触到的真实世界,所见所闻的一切种种,让朱慈烺从一个长在深宫、单纯善良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初窥人间百态的稳重青年人,期间的变化是朱由检所喜闻乐见的。

但毕竟朱慈烺的年纪还太小,心智成熟度远远不够,只有经过更多的磨砺才能慢慢摸索出人生的路应该怎样走,才能通过对事物的不断认知来提高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

对于朱慈烺游学路线的规划,朱由检将其放在了条件最为艰苦的长江以北地区。

具体路线是由京师出发,走蓟镇出关赴辽宁行省游历,之后沿边墙向西,走原宣大、延绥、甘肃、宁夏等边镇,考察沿途军民具体的生活状况,最后在陕西行省安置移民的临洮、平凉、西安等府实地访查屯田安民工程后返回京师,整个游学以四年为计,仿照的是后世的大学本科学期制。

为了保障朱慈烺的安全,朱由检特意从勇卫营调遣五百名精锐骑兵作为护卫,负责远出哨探及左右遮护,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这五百精骑会按照朱慈烺的行程安排,在外围五十里内暗中保护,而朱慈烺身边的安全则是由最擅长近战搏杀的一百名锦衣缇骑负责。

这些锦衣缇骑的装备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军器监所有最新式的近战装备他们全部配齐,毫不夸张的说,就算遇到上千名非大明官军装备的武装人员袭击,这一百名缇骑也会将其彻底击溃。

这些措施只是做最坏的打算和准备,现在的大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度,建奴流贼相继覆灭后,官军精锐奉命对全境内的小股土匪进行了严厉打击,一年之内,许多为祸地方多年的土匪团伙被彻底剿灭,而随后开展的严打也将城市里的城狐社鼠一扫而光。

鉴于各地治安状况良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夜不闭户的现象,内阁遵照朱由检的旨意,在全大明境内取消宵禁,推行夜市,以让民众有更多休闲娱乐活动,推动民间风气向更加开放转变,也能让更多民众获得一份额外的收入。

朱慈烺已经把自己下半年开始的游学随员报给了朱由检。

贴身侍卫依旧是程坚和另外两名锦衣近战高手,随身太监还是赵信,与朱慈烺一起结伴而行的还有已经举家搬到皇庄定居、自身也在理工学院就读了两年的张定远、温体仁的长孙温佑、卢象升的次子卢方。

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
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