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初见文臣

崇祯一行回到京师时大约巳时左右,骆养性在宫门外拜别皇帝后回署衙,抓紧落实锦衣卫整改方略去了,崇祯还是回了武英殿。

王承恩搀扶着皇帝下了马车,李二喜匆匆赶了过来,跪下禀报:“皇爷,自昨日起,温阁老等一众阁臣几次请见,奴婢特请圣断。”

崇祯起身向殿内行去,边走边思衬。

自己这个冒牌崇祯来到大明已经数日,之所以一直没见文臣,主要是因为对历史上崇祯期的阁臣心有厌恶。这些人绝大部分根本不具备阁臣的能力,都是某某党,某派势力代言人。内斗起来个个精明无比,让其治国理政却束手无策,所以崇祯根本不想鸟他们。

这时期只有一个首辅温体仁勉强够用,并不是温体仁才能够用,而是因为他听话。温体仁执政期间得罪太多朝臣,生怕如果有一天免职会遭到严厉报复,没办法只能紧紧抱着皇帝这根粗大腿。也学会了善于揣摩上意,从来不坚持自己的立场,一旦察觉皇帝的意见与自己相左,他会立马改变原有的打算。

他虽然喜欢揣摩上意,但并不是一个会甜言蜜语欺骗皇帝的人,早年做会试主官,体仁曾经录取了前阁老王锡爵的儿子王衡,但王衡却评价他“严峭冷军,人不可得亲”,可见他的性格属于不合群那种。

他的缺点就是对于军事,财政大事一窍不通,只擅长处理内政事物。表面上是孤臣,内里也拉拢朝臣,但因为性格的因素,没几个敢和他做盟友的。但温体仁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清廉谨慎,平日里下朝回家后便紧闭大门,不见外客,就是想贿赂的也进不了家门。这是因为他知道想抓他小辫子的政敌太多,所以根本不敢给政敌留下任何证据。

来到殿内的御案后坐定,崇祯吩咐道:“传旨,准阁臣觐见”,李二喜领旨疾步而去。

内阁办公地点离武英殿不远,崇祯一杯茶还没喝完,李二喜外面通禀道:“启禀圣上,阁臣温体仁等请见!”。

话音一落,几个身穿绯色官袍年龄不一的大臣的迈步入殿,然后齐齐跪下高声参见:“臣温体仁,王应熊,张至发、郑以伟叩见陛下!”。

“免礼,诸位阁老平身!”崇祯温声道,“卿等有事奏来!”。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皆把目光投向了站在前面的温体仁。这位内阁首辅出列奏道:“禀圣上,前番流贼犯凤阳,焚毁皇陵,天下震动!今之要务就是派人代替圣上前往凤阳,祭告皇陵,以安天下之心!”

”准奏,卿意属意何人?“崇祯问道。

“可以驸马都尉王昺、太康伯张国纪为使!”温体仁躬身回道。

“可,就以卿之奏为准,卿可待奏对完毕后回内阁拟旨,交于王承恩加盖御章施行!”,温体仁又是躬身领命。

“卿等还有何事?”崇祯问道。

还是温体仁出列回禀道:“今有吏部尚书王永光致仕,凤阳巡抚巡按出缺,请问陛下属意者何人?”

崇祯沉思起来,吏部尚书位置极为重要,虽然不能入阁,但权柄并不下于阁老。

以前的尚书王永光老迈昏聩,崇祯下令将其解职,尚未任命新的尚书,就被崇祯夺魄而入。

至于凤阳巡抚及巡按,崇祯脑海中浮现出了人选。他开口道:“吏部天官一职事关重大,朕还要仔细考虑部事以左侍郎暂且负责。凤阳巡抚朕意陈奇瑜,巡按以御史陈良谟任之,卿意如何?”

温体仁略微迟疑了一下回禀道:“臣不敢涉陛下之人事。但陈奇瑜前番因车厢峡纵贼之事已下诏狱数月,朝臣交相弹劾其罪不可恕,今陛下不知因何又要起复他?恐惹朝臣非议,望陛下三思!”

“前次奇瑜虽有纵敌之大罪,但实因身边诸人受贼贿赂,替贼发声之故。其此前剿贼之方略还是有可称道之处,如今在诏狱数月,应能反思其过。只要自知其过,朕认为其人还堪用。这样吧,朕待会遣人去诏狱,令其自数前罪之因,如其幡然醒悟,朕可令其戴罪立功。如若不然,卿等有何可荐之人?”崇祯说完,目光从众人脸上掠过。

自温体仁一下诸人,听到皇帝的最后一句话后,脑子迅速转动,皆在考虑自己夹袋中有无巡抚的人选。崇祯微微一笑,也不催促,自顾自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后放在御案上,王承恩赶忙端起茶壶续满。

崇祯心里清楚,眼下的凤阳就是个火炉,以大明官员的尿性,就算巡抚位高权重,但谁也不敢去火炉上烤。这帮阁臣治政能力不行,可抡起争权夺利,趋利避害来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果不其然,不一会,众人皆躬身拱手,齐齐说道:“恭请圣裁,臣等别无异议!”

“那温卿回去后拟旨吧!还有一事,前番陕西巡按李应期弹劾陕西巡抚甘学阔畏敌怯战,龟缩于西安不出之事,着免去甘学阔巡抚一职,贬为平民,陕西巡抚人选卿等可荐之。朕乏了,内政诸事,以温卿为主,你等退下吧!”崇祯挥手道,他实在不愿与这群废柴打交道。

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如木像泥胎般的文臣,从未给崇祯皇帝出过一个有利军国大事的好主意,自己既然来到大明重生为帝,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目前这帮人根本指望不得。将来自己如果能力挽狂澜,平定内外,有些人的才能倒是可以一用。

众人面面相觑。以前的皇帝可是非常勤勉,平台召对甚是频繁,虽然自己对政事并无多少建树,但经常面见圣驾,还是很让朝臣艳羡,毕竟如果不是重臣,很难得见天颜。只有在大朝之时,方才能远远看一眼皇帝。

可自从凤阳皇陵被焚毁后,皇帝先是避而不见诸臣工。好容易见到,还未就国事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废话,好引起皇帝的好感,就被下逐客令了。虽然各人心存疑惑,但圣上既然已经赶人,诸人只得行礼后退出,回了内阁。

陕西是贼寇的起家之地,虽然在洪承畴的大力剿杀下逃亡河南、湖广。但陕西境内还是小股流寇不断出没,攻击县城,侵犯城镇。这样情况下,当地官府根本无法组织正常的生产活动。

陕西巡抚必须要有一位强势人物来镇住场面。不能使小寇变巨寇,只有局势稳定住后,百姓有了安全感,才会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才会不让流民扩大化。

流民少了,贼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想到这里,朱振卿觉得,该让历史上那位悲壮人才登场了。自己的到来肯定不会让其重蹈历史覆辙,朝臣对其进行的各种弹劾都会置之不理,更不会像历史上的崇祯皇帝那样不要命的催迫其克日剿寇,致使其直接仓促成兵,死于战场。

“王承恩,派人去吏部,查阅孙传庭现居何职,然后召其觐见!”,崇祯吩咐道。

王承恩遵旨后去殿外安排小黄门道吏部传旨,李二喜疾步入内,禀报骆养性求见,片刻后骆养性急急进殿,参拜后奏道:“陛下,现已查明,门头沟村霸占炭矿致死人命者,乃诚意伯府所为。并查得其侵占百姓良田,强抢妇女,非法夺取良民经营之店铺等不法之事若干,请陛下定夺!”

“具体细节可有查探清楚?”崇祯问道。

“具已查明,被致死者家属曾去顺天府告状,但顺天府被诚意伯动用关系逼迫,最后不了了之”骆养性禀道。

“他府上这几年有几条人命?”崇祯继续问道。

“人命三条,致残者两人!”

“为何不见御史弹劾?”

“诚意伯刘孔昭与左都御史闵洪学交好!”

“朕知道了,你把收集的证据想办法让左佥都御史李邦华知悉,去安排吧!”崇祯挥手道,骆养性接旨匆匆离去。

这时王承恩已回到皇帝身边,朱振卿问道:“勇卫营何人提督?”

”禀皇爷,曹化淳曹公公现提督勇卫营,刘元斌,卢九德为监事太监,勇卫营计有官兵六千余员,皆是京营里挑选出来的,用以拱卫皇宫!”,王承恩倒是知之甚详。

“用过午膳后,朕要去勇卫营巡视。不要大张旗鼓,和去皇庄一样就好,你去通传一声”崇祯觉得应该去看一下直属于皇帝的军队是什么样的。

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三百章 证据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十八章 容情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
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三百章 证据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十八章 容情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