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

“诸位爱卿平身!适才温卿所言之状况确实令朕欣慰不已。现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大明正在朝着一个更好之方向大步前进!而今日之所以能有此成就,皆赖诸卿以及全体官吏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之结果!新的一年还望诸卿戒骄戒躁,以更强之使命感、责任感作为动力,以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为目标,勤勉职事,勇于担当,早日将我大明建成民富国强之国度,使我汉家文明之光照亮此世界之每一处角落!诸卿,努力吧!”

朱由检本想做一番让人血脉偾张的慷慨陈词,但毕竟前世身份的局限性摆在那里,脑子里缺乏相应的词汇,情感表达上也是乏善可陈,所以只能勉勉强强的发表了一通感言,心下却是尴尬不已。

“臣等谨遵圣喻!”

站立着的群臣却是个个表情沉肃,之后异常郑重地齐声应诺施礼,以示将皇帝的嘱托记在了心中。

虽然朱由检觉得自己讲的不好,但在群臣的感知中,这番话已经是很能鼓舞人心了。

大明历代皇帝从未有人用如此方式对群臣发表过这样的演讲,也从未有人说出过群臣们应该具有的使命和担当,更无人提及过要将汉家的文明照亮世界。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概念,但并不妨碍他们能够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而且这句话听上去让人振奋不已。

“崇祯十年已成过去,而新的一年最为重要之事当属两件:一为关外与建虏之会战,二仍为屯田安民之事;此两项一内一外,事关社稷江山之安危,故此须置于首要位置,诸卿可围绕此两件大事建言献策,统筹布局、全盘谋划,以使其早日功成!下面先由杨卿开始吧!”

待群臣纷纷坐定,朱由检为今天的会商定下了调子,并点名兵部尚书杨嗣昌率先发言。

“臣遵旨!”

风度翩翩的杨嗣昌起身向朱由检行礼之后,来到御座前数步之外站定,左手自袖中摸出一份题本后双手展开,清咳一声后开始了讲说。

“启奏圣上,臣等与关外会战一事已是屡次会商,现会战方略已大体成型。臣等以为,此次战事我军应采取以逸待劳、尽量拖长战事时间为基本策略,不与建虏正面决战,而是诱敌深入,迫其战线拉长至宁远镇前后,寻机以优势兵力聚歼小股建虏,积小胜为大胜,待其师老兵疲之际以精锐官军摧之!”

杨嗣昌简单明了的将兵部的战略计划说出之后,停住话语静待朱由检的询问以及其他人的质疑。

“兵部此策缘由何来?卿且细说一二!”

朱由检对于杨嗣昌的发言颇感意外。

对于即将展开的关外战事,他曾经数次召集过相关人等参与会商,而整个战役正面决战,两翼突袭、速战速决的主基调已经订下,没想到兵部居然做出了如此大的改动。

在朱由检的设想中,以勇卫营车营为前锋,余下的人马与京营作为主力由正面推进,秦军居左、川兵居右,于义州锦州之间的开阔地带展开阵型,正面硬杠女真八旗以及蒙古骑兵和汉军旗,以明军占据优势的火器给建虏造成重大杀伤,随后根据战场态势再决定余下的战术。

按照后世的普遍观点来看,建虏的战斗力并没有宣传中那样强大,依据明军现有的装备水平以及高昂的士气来看,就算无法正面击败建虏,也不会有历史上松锦大战中的溃败发生。

他就是想以人命换人命,消耗掉建虏的有生力量,然后在其得知两个老巢都被偷袭而士气大沮的情形下,全军压上突击,争取一战将其彻底打残。

这个作战计划已经在相关人员得到普遍认可,兵部也经常与那些统兵大将密切沟通,以研究制订相应的战术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启奏圣上,臣等之所以改变原先之策略,也是经过全面思考过后方才做出的修改,经再三确认后,臣等以为此策最佳!”

杨嗣昌语气坚定的回禀道。

“本兵之意,莫非是担心官军非建虏正面之敌,万一败阵便会气沮溃阵不成?”

还未等朱由检接话,下坐的孙传庭率先将问题抛了出来,并且正好与朱由检的疑问相同。

“夫战者、未虑胜先虑败,孙学士之疑确为其一也!启奏圣上,现下大明官军虽精锐云集于关外及京畿一带,但恕臣直言,我军大部俱未曾与建虏正面交锋过,对其阵型战法极为陌生。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军此番既欲剿灭抑或重创建虏,那么知己知彼方为上策,而若想如此,须得与之多次交锋方能知之,否则胜负难料也!”

面对陈奇瑜的发问,杨嗣昌神色坦然的承认,这确实是兵部改变战略的一个原因。

现在的大明几乎已经爬到了泥潭的顶部,只要再一发力,就会从深达十余丈的大坑中彻底脱身,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一次发力都要慎之又慎,否则很可能功亏一篑。

一旦大军与建虏正面对决失败,后果将不堪想象,这是谁都承受不起的罪责,真要那样的话,等待兵部几位堂官的唯一下场只有斩首弃市。

勇卫营已经几度与建虏正面交锋,但几场战斗都是在地势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的,最后虽然都获胜,但自身伤亡也是不小。

这从侧面反应了建虏的战斗力确实十分强悍,远非境内流贼所能比拟的。

秦军虽然也是精锐之师,但若是正面与建虏相抗,胜负也是两说着,川军也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正面大规模的会战,一旦两翼被敌突破,那正面的主力将会遭受到侧击,结果不言而喻。

无论是勇卫营还是京营、秦军、川军,这都是大明仅有的精锐官军,若这些队伍遭受灭顶之灾,那刚刚好转的局面将会重新迅速恶化下来,到时候说不定山海关外的领土也将易手,建虏的兵锋会直抵关外,京师也会面临一日数惊的状况,人心惶惶之下,任何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斟酌再三之后,兵部终于对原先的方略做了修正,选择了这个最为稳妥的作战方案上呈皇帝。

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稳为主,尽量避免与建虏野战。

兵部的方略是,自锦州向南直到宁远,在这条路线上的每个堡城都布置重兵防御,充分发挥火器的优势,固守堡城,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重兵围杀兵力少的建虏。

“杨部堂之方略总体而言无甚差错,只是十余万官军再加上数万民夫,近二十万人聚于关外之地,若是长久消耗下去,每日所费可是十分惊人,不知户部能支撑多少时日?饷银倒还好说,粮草可是万万不能欠缺,此一点还望圣上及诸位思之!”

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章 洪承畴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二十二章 诛杀
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章 洪承畴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二十二章 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