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

以天下之财养大明。

这是几年前朱由检在召集阁臣议事时说过的话。

当时很多人还没琢磨过味来,因为他们不懂紫本主义和植民经济的本质----掠夺资源,这也是后世西方经济高速发展最重要原因,而这些东西对于崇尚儒家文明的重臣们来讲,有点太那个。

不仁不义。

不过,在朱由检制订的战略计划陆续开始实施后,辅臣们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当初的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了,并且没有丢失仁义之名。

理工学院游览结束后,在鸿胪寺官员引领下,藩属国贵宾们乘坐一辆辆内有铜质炭盆的四轮马车,前往京郊的四海水泥厂继续参观。

贵宾们早就见识过北京城外四通八达道路上这种光滑平坦且硬度十足的特殊材料,已经有不少人打听这是何物了,都想着在本国也修上几条这种路面,再从大明采购一些四轮马车,回去后街上一亮相,那场面,肯定是观者如山啊,啧啧,想都不敢想,简直不要太美妙。

参观完毕回到京城,礼部侍郎、鸿胪寺卿郑芝凤宴请了各位贵宾,就大明朝廷将会帮助各国发展经济一事发表了了热情洋溢的演说。

宴会的第二天,各方代表出席了大明礼部召开的相关情况说明会,大明方面依旧是郑芝凤作为代表出席,郑侍郎接着昨晚话题与各方代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要想富,先修路。

诸藩国内道路交通条件实在太差,这直接导致了大明商人想要从诸国采买更多商品都难,为啥啊?因为运不出来。

再好的东西到了收获季节,因为道路狭窄崎岖,只能靠人力一点点背到市面上去,最后只能眼看着烂在田里、树上,这些东西可都能换成银币啊。

只有道路通畅,交通条件便利,各国产品才能更多地卖到大明,各国朝廷才能有更多税收,诸藩贵族才能享受高品位生活。

有鉴于此,大明朝廷决定在诸国选址建设水泥厂,以便帮助诸国改善交通、发展经济;与此同时,大明将采取措施加大与各国的贸易往来,提高从各国采买产品的数量,争取早日让各国民众早日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生活。

为了表示出大明扶持各国的诚意,大明四海票号将会分别向诸国提供低息借贷各三十万银币,还款期限为三十年,各国以矿山、田地、港口、岛屿为抵押,逾期不还者,抵押物将归四海票号所有。

此项贷款将用于各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购买水泥修建道路、建设港口、兴办学堂、医院等等。

考虑到各国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大明工部将会派遣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队伍吩咐各国,帮助各国朝廷开展各个项目的建设。

大明将向各国无偿赠送五辆四轮马车,以供各国国主及要员乘用。

另外,四海商行将在各国寻找合作伙伴,专门销售商行出产的各种精美物品,四海商行除了在各国开设一间办事处外,不再单独设立自己的商铺。

郑芝凤给出了大明方面关于加强各方合作的初步方案,其中借贷以及与四海商行合作的事宜,还是引起了各国代表的无限遐想。

这摆明了是给大伙儿的好处嘛。

借贷三十万银币,这对于这些穷的掉毛的藩属国来说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大财,他们国家每年的岁入也没有三十万大明银币,要是这笔大财一下子拿到手,自家可就能仿照大明那些大户人家的豪宅给彻底改造一番了。

不就是用什么岛屿港口田地之类死物做抵押吗?

岛屿上都是些野人,也就产一些稻米水果之类的,港口?自家又不会造大船,现在的港口还是西班牙人,还有天朝帮着给建起来的,抵押就抵押出去好了,能换回白花花亮铮铮的大明银币,那一切都值了,钱到手,先花了再说。

矿山吗,能值一些钱,可也得天朝派人指导着开采才成,多年来挖个坑就雇人下去挖矿,没挖出啥宝贝来,人可没少死。

四轮马车可真是稀罕的很,要是真能带回本国献给国主,那自己地位就会更加牢固了。

看到诸人都对上述建议动了心,郑芝凤并没有催促大家立刻签订协议,而是笑着招呼诸人前去大明官军营地参观,等回来后再做出决定也不迟。

郑芝凤笑着安慰大伙儿,以上只是大明朝廷给出的建议,选择权还是在各国自己手中掌握,大明是爱好和平、讲究道义的国家,不会强迫各国签署任何违背自己利益的协议,所以会给各位贵宾留出充分的时间考虑。

看到天朝上官如此通情达理,一些还在犹豫着的藩属国人氏终于松了了一口气,因为他们还要在私底下商量一番,看看能不能从大明朝廷身上多捞点好处。

这些小国作为大明藩属国也有一两百年历史了,各国国主每年都会遣人带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来朝贡,回去时却是带着大明皇帝赏赐和赠予的绸缎瓷器等好东西,多年来已经让他们养成习惯了。

可是,最近这些年,大明皇帝突然不再对他们的朝贡进行大肆回赠了,顶多就是鸿胪寺官员出面宴请一次,以后食宿费用可是都得自己掏了,堂堂天朝上国,啥时候变得如此小气了?

不过这些话也就私底下发发牢骚行,可不敢让天朝官员听到。

现在天朝官吏,不管职位大小,可不是从前那般好说话了,和咱们说话都是眼睛看天,还就是眼前这位郑侍郎和善,和谁说话都是带着真诚的笑容,态度和蔼,让人觉着亲切无比。

于是,在这位“和蔼可亲”郑侍郎带领下,一行人等前往勇卫营设在城北一处营地进行了观光,等到下午回返鸿胪寺后,所有藩属国代表都痛痛快快在大明拟定的合作协议书上签字用印,没有人再提出任何附加条件。

回国之后,这些人在向本国国主禀报详情时,对当时那幕万炮齐鸣、瞬时间仿佛天崩地裂的场景记忆犹新,所有人都发自肺腑劝说自家国主,千万顺从大明天皇帝,一旦惹恼了天皇帝,他们这些人也会跟着遭殃。

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
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