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

六礼是汉族传统的婚姻仪礼,指的是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找人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纳采”为六礼之首。

《礼记·昏义》日“: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

清人秦蕙田解释说:“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

意为男家向女家求婚,由媒妁代为转达,女家同意后,再收纳男家送来议婚的礼物。

纳采礼物用“雁”。

《仪礼士昏礼》“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

至于何故用“雁”?《仪礼士昏礼》者认为“:用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者。

就当回到军营中的李进忠盘算着身上剩余银两够不够结婚所用时,当日未时左右,兵部衙门的李书吏来到了军营,用既遗憾又不解的语气告知他:邱郎中托人找到养济院的张主事后,张主事委托信国成亲自上门提亲,但赵小娘子不同意这门婚事,回话说请李将军另觅佳偶,并将提亲用的大雁退了回来。

赵小娘子的这一行举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中,也让李进忠彻底蒙了。

本以为十拿九稳的好事,第一关都没过去就被人挡在门外。

因为按常理说,不论是人材还是身份地位,李进忠配赵小娘子都是绰绰有余,右眼已盲的赵小娘子这是典型的高攀了,可万万没想到,这样的好事竟然被人家给拒绝了。

“李书吏,赵小娘子为何拒了提亲之事?莫不是看不上额这副丑样?还是嫌弃额是粗鲁军汉,怕成亲后额会欺负与她?”

李进忠黑黝黝的脸庞上带着无限的失落之意,说话的语气也变得低沉起来,一旁地麻敬天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刚要出言安慰几句,但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李将军,赵小娘子的原话我也不知,听她的意思,大概就是说自己这幅样子配不上将军你,还说若是她将来出嫁,久病的老娘和幼弟将无人抚养,为了照看家中老幼,她此生已绝了婚配之念,赵小娘子谢过将军的一片情意,说是只愿来生能有缘与将军相识!”

“也就是说,赵小娘子不是不愿给额做婆姨,是有些许顾虑才拒了额?若是她心忧之事都能解了,她就肯嫁给额对不?李书吏,是这意思不?”

听完李书吏的简述,李进忠暗淡的眼神突然大亮起来,情不自禁之下,他伸手抓住李书吏的臂膊连声发问道。

“大概可能就是此般意思吧,李将军,你且放手!”

被李进忠大手攥的手臂生疼的李书吏龇牙咧嘴的回道。

“哈哈!那就成了!”

李进忠大笑着松开手臂,二话不说,迈开大步一阵风一样出了房门,直奔不远处的马厩而去。

“李进忠,恁这是要做甚子去!这都快申时了,京师夜晚可是不容行走!”

麻敬天一边大喊一边追出门去,李进忠早就跑出数十步之外,麻敬天生怕这个夯货惹事,急急忙忙地追来过去。

李进忠跑到马厩里,把放在一旁的马鞍抱起来放到一匹枣红色战马的背上,手脚麻利地扣好皮扣之后,解开战马的缰绳搬鞍认凳飞身上马,一带缰绳,战马唏律律嘶鸣一声调转过来,李进忠双腿用力一夹马腹,无视飞奔过来的麻敬天,枣红色战马四蹄翻飞,直奔营门而去。

营门口值哨的士卒都是他的手下,远远看到自家上官打马奔来,赶紧上前合力打开营门,枣红色的战马带起一股尘烟疾驰而去。

兵部批准的假期还未结束,加上夏日天光尚早,士卒们以为自家上官还有东西尚未置办完,这是趁着没事的时候再去市场花钱呢。

在京城待了数天的李进忠,凭着军伍出身对地形地貌特殊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在这几日的四处闲逛中,对来回走动的几条道路都是烂熟于心,纵马出了营门后,李进忠催动坐骑直奔北城养济院而去。

时节虽是夏末,日头却依旧毒辣,申时不到的光景下街道上行人并不算多,马蹄踏在宽敞平坦的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不过小半个时辰,李进忠便赶到了养济院。

李进忠翻身跳下战马,门房看到这位军爷再次临门,所以在上前笑着招呼一句话便上前牵住缰绳,李进忠心急火燎地开口问道:“这位兄台,赵小娘子可在院中?”

门房闻言楞了一下后随即笑着回道:“赵小娘子适才因有事回返家中,现下尚未回来,将军有事的话可去找信管事分说。”

“你可知赵小娘子家住何处?”

李进忠知道肯定是因为养济院的管事受托登门提亲之事,这才让赵小娘子提前回家等候,之所以现在没有回来,可能是因为驳了管事的面子,心里不安所致。

这位门房对赵小娘子被人提亲一事已有耳闻,对赵小娘子拒绝他人的提亲也是感到有些惋惜,现在眼见李进忠如此模样,略一琢磨便恍然大悟。

“知道知道!不瞒将军说,小人与赵小娘子住处相隔不远,算是近邻,于赵小娘子一家也是最为熟知。

说来赵小娘子也是个苦命人,家中父兄与数年前接连病亡,其母也因此重病缠身,家中积蓄花去大半,大小事情只能由赵小娘子一力承当。

因家中日见窘迫,不得已下她才寻了这份差事,每月略赚些银钱补贴家用,一个大好的小女子,其命却是如此之苦,唉!”

李进忠本不耐他如此絮叨,但因事涉自己的意中人,对于急于知道赵小娘子所有情况的他来说,对方的唠唠叨叨居然让他听得津津有味。

“你看我这啰嗦半天,险些误了将军大事。赵小娘子家就在前面不远,索性现下无事,小人就带着将军走一遭,这来回不过片刻,也误不了自家差事。对了,将军,今番带了多少人马前来?”

门房絮叨半天后,看到李进忠并未烦躁,高兴之下遂自告奋勇,要带着这位憨厚壮实的军将去认个门。

这位门房对温柔贤淑的赵小娘子抱有极大好感和同情心。

在他看来,眼前这位军将对赵小娘子确实是真情实意,这回亲自登门,说不定要上演一出抢亲的好戏,这可是会成为能谈论多年的谈资啊。

“人马?甚子人马?这位兄台,时辰不早了,咱还是赶紧过去吧!”

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四十章 大战4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二章 骆养性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二百章 客户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
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四十章 大战4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二章 骆养性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二百章 客户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