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

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清晨,辽东的海面上风平浪静,海天交接处已开始泛红,一只只白色的海鸥不时轻快的掠过海面,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食。

一座座岛屿被笼罩在似有似无的薄雾之中,使得它们看上去犹如海上的仙山一般,若是有文人墨客见此情景,浮想联翩下定会赋诗高歌,抒发着自己胸中的情怀和心意。

卯时刚过,几艘高大伟岸的巨舰破开缭绕的雾气钻了出来,在一座座岛屿数里远的海面上漂浮不定,船上的水手熟练而迅速地将巨大的锚链放下,让巨舰停泊在了海上。

十几艘被粗大的绳索栓牢的小船先后从大船上放了下来,紧接着,一张张绳网沿着船舷铺了下来,几声低沉的命令声中,一队队身穿红色棉甲的士卒来到船舷边上,反过身来沿着绳网向下攀爬。

整个过程中没有士卒喧哗吵嚷,好像每个人生下来就会如此一样。

这些巨舰就是福建郑家的船队,船上装载的就是刘国能和张文耀所部。

在接到兵部的指令后,经过两天两夜的航行,二人率部抵达靠近朝鲜的辽东海面,按照兵部的部属,分兵攻打可能有建奴驻军的小岛。

自从奉命调派到登州之后,刘国能和张文耀除了日常操演士卒之外,二人都是轮番率队登船远航,目的就是为了熟悉水性和适应海况。

两人手下的士卒绝大部分来自陕西,别说大海了,就连面积稍大的湖泊都没见过多少,都是名副其实的旱鸭子。

第一次上船远航时,几乎所有人都毫无例外的出现了晕船呕吐的症状,时常吹嘘自己身体多么强壮的张文耀也没逃过这一魔咒。

来回五天的航程,在船上的张文耀吃饭也吐,喝水也吐,船队返回登州落锚后,张文耀是被亲兵连架带拖的从船上弄了下来,一个高大魁梧的壮汉短短数日变得面黄肌瘦,整个人看上去就像弱不禁风的病秧子一般,他的这般惨状让几天未见的刘国能狂笑不止。

后来随着出海次数的增多,这五千名旱鸭子也逐渐适应了海上的状况,刘国能和张文耀又拿登州附近的皇城岛、瑶矶岛作为登岛作战的目标,各自率队演练了无数人次,对于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反复考虑,以便让士卒们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他们两人不知道的是,他们这种操训方式已经创造了历史,这五千人算是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支海军陆战队了。

在这长达近一年的操演当中,刘国能部一个名叫李定国的年轻士卒脱颖而出,在各种演练中表现的极为突出,最终在驻队的锦衣卫监军叶天闲的举荐下,经过刘国能考察认定后上报兵部,将他从一名普通士卒拔擢为了队正一职。

没错,这个李定国就是张献忠的义子、后世那个大名鼎鼎的李晋王。

李定国在竹溪一战中从后山逃脱,因为担心义父张献忠的安危,他并没有离开多远,而是一心想着能得到张献忠和几个义兄弟的消息,好再去与他们汇合。

等到整个战事结束后,得知义父身亡的李定国悲恸不已,由于不知道张献忠的尸身在什么地方,大哭一场的李定国只能四面跪拜以示祭奠之意。

哭拜之后的李定国心中感到了一片茫然。

义父已经身死,其他的几个兄弟下落不明,义父辛苦经营数年的偌大队伍转眼间烟消云散,现在身边仅有亲兵队正李三跟随,接下来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李三比李定国年长十岁,原本跟张献忠一起在延绥镇当兵,后来跟着张献忠造反,被分派给李定国做了亲兵队正。

在看到自家将主失魂落魄的样子后,李三本想出言开解几句,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另外一番意思:“将主,大王阵殁了俺心里也是不好受,可想想再难受大王也活不过来了,这心里头也就略略松缓了些。

将主,往后俺们可咋办?俺从小就入了官军,后来又跟着大王造反,一直到跟着将主,许多年来就会打打杀杀,日子过得倒也快活。

可现下眼看着数万大军眨眼就没了,这官军可是贼他X的能打了,俺琢磨着,再去跟着别路义军造反,怕是这吃饭的家伙早晚要保不住啊!

可要是脱了这身甲衣去做个百姓,俺心里头着实觉着不得劲!将主,俺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WWW◆ ttκǎ n◆ ¢〇

坐在一棵大树下的李定国脑子里一片空白,空洞的眼神不知聚焦在了何处,浑浑噩噩地听着李三啰里啰嗦,直到李三问出最后一句,李定国也没做出任何反应。

“将主,俺觉着吧,眼下这等情形,与其等着叫官军搜山抓去砍头,倒不如投了官军算了,那样才能寻机给大王报仇!”

李三看到李定国这般模样,索性不等他应允,直接把自己的心里话讲了出来。

直到听见李三最后一句话之后,李定国才陡然一惊,失去神采的目光从远处收回,冷冷地看向了身边的李三,右手摸向了身边的长刀:“李三,要不是你最后这句话,你的脑袋已是掉了!

投降官军?给义父报仇?你这是甚子混账话!

义父正是叫官军给害死!此等不共戴天之仇不去想法子报,反倒是去降了仇人!你还有无忠义之心!”

“将主,俺既是说出来了,就不怕你砍了俺!俺先不说别的,俺就想问问将主,大王这个仇要找谁去报?天下官军数十万,将主难道要将这数十万人全杀了不成?

说句不好听的,俺们是贼,官军就是剿贼的!俺们跟着大王起兵造反这许多年,死在俺们刀枪下的官军百姓可是数不清了,那些人的家人就不想找俺们报仇?

说不定绞杀大王的官军中就有先前俺们杀的那些人的家人,照将主的说法,人家那也是在报仇咧!俺们当初造反是觉着活不下去了,想着拿着刀枪抢些粮饷来,好带着那些和俺们一样的穷人有口饭吃,可最后呢?俺们杀得穷人比谁都多!”

李三脖子一扭把头歪向一边,执拗的继续开口道。

听完李三带着些许火气的一席话,李定国愣住了,攥着刀把的手也慢慢的松了下来。

是啊,多年来自己亲眼目睹了多少无辜百姓命丧于各路义军刀枪之下,难道他们就该死?造反不就是为了让这些百姓过上好日子吗?可那些义军为什么要如此去做?

“将主,俺李三服你,就是看你比别的头领更有善心,从来不叫俺们去杀那些百姓,抢他们的东西!再说,将主也是读过书的人上人,应是比俺这粗货懂得多!

俺今日就把话说透:活着才能寻机给大王报仇!入了官军俺们就看着,得空能当上将军,手里有兵,干啥事不成?若是朝廷不行,俺们就带兵反了!若是朝廷还成,俺们就再说!

现下数路官军互不统属,那个闯塌天既是反正,定会趁势收拢兵马多拿本钱,他也不认得将主,俺们就投到他手下便好!”

听完李三真心实意地一番话,李定国陷入沉思之中。

李三说的确实非常有道理。

现在的局势,只有投了官军,等立功晋升手下有了兵再言其他。

WWW¸ttKan¸C○

内心挣扎许久之后,李定国听从了李三的劝解,二人寻机投到了刘国能的手下,成为了官军中的一员。

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二百章 客户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十五章 哗变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
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二百章 客户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十五章 哗变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