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

“唔?倪卿此言倒是令朕有耳目一新之感。朕久居深宫,虽于内外事大概知晓,但国内事务繁巨,于诸多细微处无暇理会,卿所言之巡铺所,朕似未曾与闻,卿且道来!”

倪元璐的言词引起了朱由检的兴趣和注意。

虽然他一直努力在大明推动这种渐进式的变革,但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大明方方面面需要改进的事物太多了,他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能臣干吏的建议和提醒是极为重要的。

“启奏圣上,臣所言巡铺所乃是各城火兵与巡夜弓兵之总称。有感于京城有五城兵马司及七十二座红铺昼夜巡防之下,城中盗贼火情逐年减少、百姓财物及性命得以有更大保障之因,于是臣便欲将此举扩展与京畿各州县中,以朝廷之力减少无妄之灾对百姓人财物之伤害!”

倪元璐拱手不疾不徐地将自己建言的原因和目的说了出来。

论起朝廷种种的施政方针和策略,以及应付天灾的一些列防范措施,大明可以说在当时领先于全世界的。

尤其是在京师这座当时全球人口最为密集、市井最为繁华的大城。

先说紫禁城里。

皇城中每个宫殿的院子里都会放置若干能容纳上千升水的大缸,这些大缸每天都保证水是满着的,若有使用,事后则会有太监挑水续满,以备不时之需。

为了防止冬天大缸中的水冻住后无法使用,太监们还会给每口大缸套上棉被或者草编的外衣。

一旦发生重大火灾,除了这些大缸中的水以外,皇宫外的护城河以及宫城内的金水河则成了最佳取水之地。

至于后宫皇帝及贵人们居住寝殿那些高大的院墙,除了是为了防止隐私泄露外,更大的作用其实就是防火墙。

一旦某个寝殿引发火烛之灾,这些防火墙完全可以将火势控制在某个局部院落中,防止大火向其他宫殿蔓延。

再说整个京城。

偌大的京城里面供设有七十二座火铺,每铺有十八名火兵与弓手昼夜值守,每至夜深,由一甲长带领五名属下提着铜铃夜巡,铜铃摇响,提醒百姓们放火防盗的同时,也附带着缉拿盗贼的职能。

京城内每隔一定的距离,朝廷会挖置水井一口,并且在每个火铺巡视的范围内设置大缸数口,里面或是装水,或装沙土,已备火灾发生时急用。

每处火铺都会配备长斧、锄头、铁耙以及其他盛水容器,一遇火起,铺兵们自会立刻前往灭火,火点附近的居民住户也必须无条件的参与救火,否则事后要被官方论罪处置。

这些严密的举措下,百万人口的京师虽然会有火灾发生,但造成的损失却降到了最低。

倪元璐在上任顺天府之后,也是满心满意的做出一番政绩,经过实地考察和调阅下属州县的文档之后,他决定向皇帝建言,把京城这种完善的防火防盗的利民举措向地方州县延伸。

“臣遍览相关州县官府文案,觉顺天府下辖之诸多州县,虽俱设铺兵火兵,但常年懈怠疏忽之下业已名存实亡,以致火情乍起、盗贼入室时均无力以抗,使百姓之性命财物蒙受重大之失!臣建议于顺天府各州县仿京城之制,于城中分立巡铺所若干,并以实员充之,配发各种器物以做急用。其员受推官及县丞所辖,薪资仿京城例发放,如此便可使其有任事之恒心。若各城均设巡铺所,则城中百姓之安危得以确保,亦能彰显朝廷爱民抚民之责!”

倪元璐奏完之后再次拱手施礼,然后静待皇帝的答复,一旁的温体仁捋须闭目,并未对倪元璐的建言表态。

“倪卿所奏甚为妥当,此举事关民众日常之安危,确应大力推行,巡铺所人员之薪资可适当提高一些,使其人能对此差遣更为用心!倪卿可将此奏拟题本交付内阁,待司礼监批红后便于京畿施行!倪卿以人为本之思实是令朕激赏!”

朱由检对倪元璐的策略感到非常满意。

巡铺所这种将消防与巡警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并不新奇,但却是一个让这个行业职业化的良好开端。

从此之后,地方官府将不会再以徭役的形式让民众来负担巡夜打更的差事,而是花费钱粮成立专业队伍,对城市的治安消防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

对于倪元璐这种开放的理念和思维,朱由检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赞赏。

对于这种属于自己视线盲区的大事,只要是行之有效,他会下旨将这一举措在全大明境内予以推广,在花费钱粮的同时,也会顺带着解决掉不少人口的就业问题。

在大多数官员认定,大明百姓要有义务和自觉性为官府自掏腰包效力的时候,先有温体仁关于驿递系统先进的变革方案,现在又有了倪元璐关于将巡铺所转为职业化的建议,这两个虽细微但却显著的变化证明,大明官员并非都是那种思想僵化守旧的腐朽人氏,有许多人的思想观念还是非常开放和超前的。

说话间,杨嗣昌、张国维、侯恂等人陆续赶到了昭仁殿,君臣见礼后众臣纷纷落座,等候朱由检的圣喻。

“杨卿,关外战事有无最新军情传来?宣大卢卿与登州刘国能、张文耀部有无做好深入敌后之准备?”

朱由检并未先将自己的议题抛出,而是首先将话题转到了已经展开的关外战事上。

“启禀圣上,自昨日孙大学士遣人将陈学士欲遣人放火毁敌粮草一事报来,并准备出兵策应此次奇袭,顺势将宁远之敌往北驱离后,至今并未有最新军情送达!”

仪态翩翩的杨嗣昌从容起身施礼应答道。

“陈卿此策确属出奇,而孙卿出大兵以正合敌,也可谓是深得孙子兵法之精髓!杨卿判断,孙、陈二卿此次胜败有几成把握?”

朱由检昨日接到杨嗣昌送入宫中的军情通报后,对陈奇瑜和孙传庭的军略赞赏不已,但心中却很是担心两人的合谋能否取得成功,毕竟清军可不是流贼那样的乌合之众。

“启禀圣上,只要陈学士之策能够功成,东虏北撤已是必然!而以臣之浅见,陈学士所谋之奇袭一计十有八九会成其事!”

面对皇帝的询问,杨嗣昌立刻给出的肯定的答案。

“杨卿为何有此之判?东虏之卒皆为百战强兵,岂会对粮草重地不与严加防守?”

朱由检闻言稍觉宽心,但还是希望听到杨嗣昌对此事的合理分析。

“圣上所言不虚,东虏与我大明边军鏖战十余年,确为当时罕有之强军,但正是因此,陈学士奇袭之计才更有把握!无他,骄兵耳!东虏自奴酋一下素来视我官军为无物,现下虽遇我强劲之新军,但其轻敌骄纵之姿短期内绝无减少,这便与我军可乘之机!再者,据臣所知,东虏与我军对阵时,向来不重安营扎寨之法,更兼其只顾我大军自宁远而出,对小小镇远堡应无防备之心,两者相加,故我军并无不获之虞,还请圣上宽心才好!若臣所料不差的话,最迟后日便会有捷报送达!”

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八十章 困难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
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八十章 困难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