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

远在锦州前线的岳托的确如陈奇瑜猜想的那样,处在了骑虎难下的境地之中,面对着龟缩在松山等堡城中的明军,他头一次感受到了深深地无力感。

当初他信心满满地率大军南下,以为除了锦州城无法攻破之外,其他的小堡小城会轻而易举的被打破,然后大杀大掠一番便能回返盛京,既能报义州之仇,又能获取大量的人口物资,回到盛京后也能在归返的西征主力面前长个脸。

按照八旗与明军交手多年的经验来判断,锦州军虽然攻取了义州,并且将镶白旗的一千人歼灭,但自身的损伤也会极大,其主力定会大部回返锦州防备八旗随之而来的报复行动,其他的堡城防御力量应该会非常薄弱。

让他没想到的是,守卫这些堡城的居然不是与八旗兵对阵多年的锦州军,而是明廷从关内调派来的官军。

这批官军人数虽然不多,但不管是从装备还是战斗意志上,都远远胜过祖大寿的手下,给人一种难以撼动的感觉。

岳托在与孔友德等人商议过后一致认定,这路明军便是去年在昌平城下阻击阿济格的那一只,其部火器犀利、军容严正的特点与阿济格所描述的完全一致。

但就算知道了这路明军的来路,岳托等人却对如何胜之毫无办法。

对方就是倚靠城墙作战,有城头威力巨大火炮做掩护,两翼有枪阵护卫,如同一个刺猬一般很难下得去口。除非是用人命去硬堆,不顾大炮火铳长枪的巨大杀伤力,直接用重甲步卒破开口子后冲进阵内,但那样做的话代价也太大了,八旗兵精锐是精锐,但人数还是太少了,不用说一换一,就算是十个明军换一个八旗悍卒的命也划不来。

自从在松山和大兴堡下接连吃瘪之后,岳托眼见无便宜可占,遂下令全军撤回锦州以北,扎下营盘后再行计较。

现在的锦州及松山等堡城在岳托心里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承蒙皇帝看重,自己做为八旗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带着两三万人劳师远征,几个月间耗费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到头来却是损兵折将、颗粒无收,反倒是白白搭上了数百条人命,虽说也杀伤了不少明军,但战果与付出根本不成正比,这让他如何有颜面回到盛京?

但如果还继续在锦州一带与明军耗下去,不说粮草物资已经出现了难以为继的现象,单说日渐低迷的军心士气,以及逐渐变冷的气候,这些对八旗兵非常不利条件和因素相加起来,让岳托决心退兵的念头一日甚过一日。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岳托接到了父亲代善派人送来的密信:圣躬违和,已经病卧在床。

收到密信的岳托当即招三顺王前来议事,最终决定准备退兵。

但这个命令绝不能由他的口中发出,他要上奏盛京,把这个锅推给皇帝来背。

皇帝虽然病倒,但处理政务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能长时间操劳而已。

远在盛京的皇太极也根本没有想到,正值壮年的自己怎么会突然得了如此重的大病。

随着西征主力的陆续满载而归,掠获的大量人口和物资让皇太极欣慰不已。张家口堡商路的断绝给八旗带来的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各旗的汉人包衣每日的口粮已经开始大大缩减,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到明年开春时节,整个八旗的粮食就会出现难以为继的状况。虽然中间有与锦州明军小规模的走私补充,但粮草物资匮乏的情况却是越来越严重。

看着不断的有八旗兵带着成千上万的蒙古人,赶着数不清的牲畜和满载粮食的勒勒车回返建州,压在他心口的那块巨石终于松动了不少。

高兴之下,皇太极决定去山林中打猎消遣一番,好让紧绷已久的精神放松一下。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骑着战马射翻一头麋鹿时,鼻腔中忽然感到一阵温热,随即一股带着咸味的液体流入口腔之中,紧接着大股殷红的鲜血顺着鼻孔迅速流淌下来。

骑在马上的皇太极感到头晕目眩,身上的力气也像是在随着鼻血快速地流失。他赶紧单手勒住战马,抛掉手中的长弓,仰脸向天,单手摁住鼻梁处,试图止住鼻血的流淌,但这些举动丝毫不起作用,大量的鲜血如泉水般持续向外流淌着,很快便将他胸前的衣袍浸湿。

两侧的护卫发现了皇太极的异常后迅速打马围拢过来,身材壮硕的护军统领鳌拜催马奔到皇太极身边,眼见马上的皇太极身子摇摇欲坠,鳌拜迅疾跃下战马后一把扶住他的身子,然后双臂发力、口中轻嘿一声,将胖大魁梧的皇太极抱了下来,随即翻过身来、双腿微曲,背起自家主子朝着远处停放的马车狂奔而去,皇太极鼻腔中奔流的鲜血一会便将鳌拜背后的棉甲染得通红。

“皇后先请安心,皇上得的是鼻衄之症,是因风眩之症引发,现下鼻血已经止住,稍后等皇上醒来之后,再服用一碗汤剂,里面有镇静安神之物,皇上服药后会好生安睡一阵,醒来后病状应会减轻一些。此症需安心静养一段时日,期间不得食用牛羊肉及人参等发物,奴才现在便去外殿等候,以便皇后随时召唤!”

“有劳李御医了,你且退下吧!有事本宫会虽是差人唤你!皇上的病情不得向任何人讲说,不然本宫诛你九族!”

年过五旬的御医李存德吓得打了个冷战,赶忙跪下向哲哲皇后以及布木布泰、海兰珠等人磕头行礼,起身躬腰退到殿门口后,这才提着药箱转身出去。

“皇后,皇上这病不要紧吧?要不要派人将大阿哥召回?”

细眼塌鼻的布木布泰、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庄妃,看着床榻上闭着双眼、脸色苍白的皇太极,担忧地开口问道。

“别担心,皇上身体强健的很,这回只是偶染小疾,过几天便好转了!”

忧心不已的哲哲开口安慰道。

她是布木布泰的姑姑,两人却先后嫁给了皇太极,但在宫中彼此间却是以品级称呼。

“妹妹别担心,皇上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现在要紧的是别让外人以为皇上得了重症,要不然,指不定有些人会起了歪心思!”

说话的海兰珠是布木布泰的亲姐姐,以二十六岁的高龄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的五官虽不甚出彩,但一双黑白分明、顾盼生姿的眼睛却让整张面孔生动无比。去年刚刚嫁到宫中,便凭着别样的风情独得恩宠。皇太极称帝册封五宫后妃时,海兰珠后来居上,被册封为宸妃、“东宫大福晋”,地位仅次于哲哲皇后。皇太极还借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名句来给海兰珠的居所命名为“关雎宫”

“宸妃不必担心,朕不要紧,这病也是有些年头了,只不过此次犯的重了一些罢了,过些日子便能无恙。皇后,你着人传旨,叫礼亲王入宫来!”

病榻上的皇太极突然开口,用微弱的声音开口安慰道。

“皇上你醒了!?”

哲哲等三人同时喜道。

“朕说了不要紧,朕心里有数!速去着人传旨吧!”

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六章 皇庄2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五十章 残暴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十五章 哗变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
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六章 皇庄2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五十章 残暴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十五章 哗变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