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

郑芝凤恭恭敬敬的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后站起身来,弯腰双手接过卷瓦状的铁券,看着上面嵌着的数行金字,心中自是一片火热:郑家终于被朝廷所认可,一年多来的付出终是得到了超额的回报;现今天子确实值得郑家投身,不单是时常给郑家兄弟升官,这次出手更是让世人羡慕的大手笔。

王承恩笑道:“郑将军不请咱家进去喝杯茶吗?”

虽是奉命将丹书铁券交到郑芝凤手中,然后司礼监遣员随同郑芝凤乘船前往福建宣旨,但王承恩认为还得敲打敲打郑家才行,恩威并施之下,这些朝臣官将才会对皇爷更加敬畏。

“哎呀,卑下实在是高兴坏了,竟忘了请督公入内歇息!恕罪恕罪!快快有请!”

郑芝凤捧着铁券弯腰笑道。

他可是知道眼前这位中年太监的的权势多大。不仅是皇帝最为信任之人,并且还手握东厂大权,说句不好听的,那可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权势直逼凶名在外的已故九千岁。

但他也知道这位督公既不跋扈,也未曾有一丝招揽文臣于麾下的举动,只是对皇帝一家忠诚无比,除了东厂公事,从未有敛财的名声传出。这也是令郑芝凤十分钦佩的一点,郑芝凤相信,换做其他任何人坐在这个位置,跋扈只是寻常,借机滥权谋私更是家常便饭。

王承恩昂首步入郑府客厅后,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主位之上。去福建宣旨的司礼监随堂太监李玉书进门后立到了王承恩身后,郑芝凤陪坐于下手。

其余的小黄门则被郑府管家热情的招呼到偏厅歇息,然后管家自会奉上厚礼。

王承恩头也不回,淡淡的开口道:“你也坐吧,这又不是在宫里!”

李玉书来到王承恩身前弯腰施礼后,才小心翼翼的坐倒了郑芝凤对面。

不待郑芝凤吩咐,几名美婢端着热茶糕点飘然进屋,放在几人身旁的小几上后无声无息的出了客厅。

王承恩伸手捻起一块两头尖尖、状如裹脚的点心轻尝一口:“这点心味道不坏,宫中的小爷、公主平日也见不到这般精致的点心,稍后给咱家拿上几盒,咱家拿回去孝敬一下宫里的贵人!玉书,你也尝尝!”

郑芝凤满脸堆笑,讨好的道:“禀督公!此物叫牛舌酥,是卑下府中管事行商至山东,从青州府带回来的!卑下品尝之后亦觉极好,故而命府中下人仿照制出!稍后卑下会将制作此物的厨娘送入宫中,以后让她在宫里效力便可!”

王承恩放下点心,端起热茶轻啜一口:“厨娘就罢了,人家在京城里还有家人,一旦入宫可就无法正常出入喽,咱家不做这种缺德之事!只是觉着宫里的贵人们日子过得过于节省,这才有感而发呀!”

郑芝凤刚要表态,王承恩摆手止住:“咱家并非来敲你家竹杠,你不要多想,咱家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你回到福建后讲给靖海伯听!”

郑芝凤赶紧起身施礼:“还请督公教诲,我郑氏一门自当遵从!”

他知道这位主所谓的嘱咐代表的是谁。

王承恩抬手让他坐下后开口道:“咱家问你,你在京师时日不断,也算交游广阔之人,你可知何等样人才会封爵?”

郑芝凤虽然来京日久,但结交的多是中下层官员,真正的重臣根本瞧不起海寇出身的郑家。郑芝凤拿着银子上门人家也不见他,所以他对很多朝廷规矩知晓并不多。

见郑芝凤茫然摇头,王承恩虽是心下鄙夷,还是耐心的讲给他听:“国初时太祖爷定下的规矩:非社稷军功不得封!现下京师内的侯伯,哪一个不是祖上在战阵上一刀一枪拼来的?自嘉靖爷起,你听说过有哪家文臣武将封爵之说?除了辽东李家因平灭辽东有大功封伯,其余一个也无!这回你该知晓你郑家此次封爵之荣了吧?流贼猖獗十余年,文臣武将浴血奋战下才将将平定,如此大功,你见有无封爵之人?”

郑芝凤这才真正知道皇帝此次对郑家确实是超等对待了,他急忙起身,面朝皇宫方向跪倒,重重磕头行礼。

王承恩等他行完大礼起身后摆手让他坐下:“皇爷此次开恩封爵郑家,此后你郑家便是与国同休的勋贵之家,只要大明在,郑家便可永享荣华富贵!”

郑芝凤又待起身行礼,王承恩不耐道:“你听咱家讲完!”

“卑下恭听督公教诲!”

“郑氏虽出身海商,但自郑芝龙一下尚存忠义之心,对皇爷还算恭谨!郑氏于海上获利虽丰,可终究是无根之浮萍;咱家知悉郑氏之打算,多年来银钱已是捞够,这才想着叶落归根,于陆地上寻着落脚之地后安享富贵;咱家是想告知你等:既是受了皇爷之爵位,从今往后就须得跟皇爷一心,勿要行那阳奉阴违之事,否则必有不忍言之事!甜水井胡同那姓李的小娃刚过了周岁吧?”

说到最后几句时,王承恩的声音变得阴狠起来。

郑芝凤的心脏陡然大跳几下,二月天里却是浑身汗出如浆。

甜水井一处宅院住着他包养的一个年方十六岁的别宅妇,去岁刚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郑芝凤将之视若珍宝,虽然他在福建也有妻儿,但对此子却尤为疼爱。为了防有心人探知,他托顺天府的户房书办给儿子落户时写的是李姓。

他知道京师人多眼杂,包养置办宅院都没用郑府之人,而是通过京师内的下九流一手操办的,本以为不会有人知晓,没想到早被东厂查的一清二楚。

他突然觉得眼前的王承恩平庸的面孔如同鬼怪一般可怕,心念电转之间,他已经想到将王承恩等人全部杀死,然后立刻带着儿子坐船逃回福建,然后鼓动大哥反出明廷。但如果那样,郑家一年多的心血就白费了;况且他知道大哥的心思,多年来郑家积攒了千万贯的家财,大哥已经失去了雄心斗志,只想安享荣华富贵;自己若是做下如此大案,回到福建有何结局很难猜测。

郑芝凤慢慢起身,声音变得干涩嘶哑:“还请督公宽心,郑家上下对圣上绝无二心!圣上但有任何差遣,郑氏一门定会舍命去做!若有异心,定教我郑氏上下不得善终!”

眼见逼得人家发了毒誓,王承恩也是心满意足,这回算是把郑家彻底绑在了皇爷身上了。

“咱家听闻你喜文事厌武事,且极爱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究竟有无这等事?等你从福建回转,甜水井那家还是接到府上来吧,咱家侄儿王世勤收那小娃做个义子,该不会屈了他吧?”

郑芝凤听到这句话,刚才似是被抽空了的力气重新回到身上,适才心中的种种念头一扫而空。他立刻向王承恩跪倒磕头:“见过叔父!”

看着满脸喜色的郑芝凤,王承恩受了他的大礼后笑眯眯的道:“起来吧,从今儿起咱爷俩不是外人了,咱家适才的话你还没回呢!”

郑芝凤爬起身来,所有的不满烟消云散。

自今日起,自己可是抱上了大明前十粗的一根大腿了,东厂掌刑千户是自家儿子的义父,那自己不就成了东厂督公的侄子了?

郑芝凤满面红光的施礼回道:“回叔父的话,小侄却是极爱交友,对于武事不太热衷!”

王承恩笑道:“那咱家回去跟皇爷回禀一声,看看给你谋个文官差事,这副总兵不做也罢!总得让自家孩子做个舒心不是?芝风啊,咱家再对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靖海伯的爵位是要传给长子的,与你这个弟弟无关,虽说你郑家兄友弟恭,可今后你也得为自家子孙后代多做打算啦!”

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十七章 樊城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十五章 哗变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
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十七章 樊城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十五章 哗变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