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

不得不承认,所谓的虎父无犬子真是有一定的道理。

温体仁虽称不上是能臣,但其毕竟为官多年,对于揣摩人心这一套自是有了炉火纯青的功力。

而从小日濡目染,加上这几年跟随在父亲身侧出入于最高行政机构,接触形形色色的官吏人等,温侃将父亲的这套也学了个七七八八。

刚才他对司农寺地位的判断与朱由检的设想确实是别无二致。

按照朱由检的本意,他想一步到位的设立农业部,并且将农业部排在前面,在今后的十年之内将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从根本上提高和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

然而在史无前例的情况下,在缺少合适人选的时候,贸然设置一个正二品衙门,这一举措实在是有点冒进了。

经过慎重思考,朱由检才决定以仿前朝的名义复设司农寺,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提升其品级,到那时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非议。

“我儿所思极是,为父也是这般猜想!依着现下大明之局势来看,圣上定是将农业作为将来重中之重,竭力多产粮食,以求彻底安稳民心,不使再有流贼之祸生发!”

听到温侃的一番话语后,温体仁面上的笑容更盛。

次子跟在自己身边几年的时间,思路和眼界都是开阔了不少,对事物的判断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表面了。

“为父这大司农之位明显是临时差遣,待一两年之后,圣上必会派人接管此位。在此期间,为父定要尽力助本部建功,以使司农寺能立下有目共睹之政绩,以便让大司农之位由本司左右少卿之一接任,我儿亦会顺势位次上移,如此方不负为父之一片苦心呐!”

温体仁看的很明白,自己这个大司农就是过渡性的职位,等有了合适人选,自己就该给人腾挪位子。

而若是由其他文臣接掌司农寺正卿这个位子,那就会将下面的人全部压住,司农寺里的人再想升迁就很难了,自己的儿子也会成为受害者。

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让左右少卿之一接掌大司农,温侃也很有可能升到空下来的少卿之位,从而完成从中级官员向高级官员的转变,成为绯袍高官中的一员。

“为父已着人打探过,严维卿此人于户部任职多年,对于部务相当精熟,论才干已初俱能臣之像;其性格沉稳刚毅、待人接物也是面面俱到,此番被擢至从四品之位,必然亦想有一番作为,进而坐望大司农之位。对此上进能干之辈,朝廷自会予以大力相助!”

ωwш¤TTκan¤¢O

严维卿就是新任的司农寺左少卿严俊山的表字,这次是在户部堂官提名、朱由检派人查访过后受命上任的。

“父亲大人,孩儿静观圣上之意,当下朝廷首要之责便是以粮为本。在各地开荒拓田之同时,如何增加亩产便成为当务之急。父亲大人即为大司农,何不就此提出相应之建言方略,以此来博得圣上欢心呢?”

“我儿此言甚是有理!此题实为切入寺务之要点!这几日你便就此准备一番,过几日为父会召集严维卿与宋长庚会商,商讨寺务及田亩增产之事,力求寻到解决之道,待到来年春耕之时便于京畿择地试行之!”

数日之后,内阁一处不算宽敞的公房内,司农寺复设以来的第一次高级别会商正在举行中。

“呵呵,维卿、长庚,你二人可是初次入内阁一行?本官虽忝掌大司农之职,与你等份数上下,奈何内阁事物繁忙,直至今日方才有些许空闲与你等商谈寺务,还望两位莫要怪本官轻怠才好,呵呵呵呵!”

坐在主位上的温体仁一改平时严峻之像,对分坐于两侧下手位的严俊山和宋应星面带笑容的解释道。

室内的墙角处放置着两个燃着银炭的火盆,使得狭小的公房内温暖如春。

刚穿上绯袍没多久的严俊山、宋应星二人都是正襟危坐、神情肃然,面对大明帝国的首辅,两人的内心都感到有些紧张。

温侃坐在宋应星身旁的位置,作为司农寺的主官之一,他也得以列席了此次会商。

“不瞒首辅,下官之前随部堂来过内阁几次,但均未有下官之座位,此次还是下官有生以来首次坐于内阁公房之内,现下能得首辅垂问,心下亦是有些许紧张之感!”

相貌堂堂、浓眉大眼的严俊山笑着拱手坦承道。

“下官出身低微,此前一直任职于县乡之地。此次蒙圣上拔擢方登高位,内阁此等机要所在更是头一回入内,若有失礼之处还望首辅海涵!”

肤色黢黑、一副老农模样地宋应星起身拱手回道。

“长庚快快坐下!你我份数同僚,何必拘礼?本官久闻长庚之名,更是拜读过长庚之巨著,私下亦是对长庚之材大为叹服。得亏圣上慧眼如炬,方能与乡野之间识得长庚这等大才,并毅然予以拔擢重用。不然的话,长庚虽有才,或许亦会遗恨乡间啊!”

温体仁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若不是现在的朱由检是由后世穿来的,宋应星在历史上确实未得任何重用。

像他这种情况历朝历代也不少见,野有遗贤不得用,这种事简直数不胜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无论古今都是如此。

不善言辞与交际的宋应星施礼后默默地坐了下来。

看到温体仁话语间对他的尊重之意,一旁的严俊山对宋应星又多了一份重视感。

这次在户部遴选司农寺左少卿之位时,年过三旬的严俊山由于平常和左侍郎周志谦交好的关系,得以在这次竞争激烈的举荐中一举胜出。

在获悉司农寺主要官员的底细后,严俊山自是很快就将其中的利害迅速理清,同时也对未来的大司农之位有了深深地渴望。

对于与自己搭档的右少卿宋应星,此前从未听说过其名的严俊山也是多方打探过,但却发现几乎没人清楚这个人的来历,最后只知道他是以举人身份入职国子监,没想到几年的工夫又要晋升从四品的高位了。

就在严俊山疑惑于宋应星的后台靠山到底是谁的时候,温体仁适才的一番言语终于解开了他心中的疑团:原来是直达圣听的人物,难怪几年时间内蹿升如此之快,以后日常相处可不能摆上官架子。

“维卿,长庚,祯玉虽为本官次子,但日常于公务之上你二人须对其从严约束,勿要顾及本官颜面,一切以公事为重,此一点定要切记!”

温体仁收起笑容肃声道。

“还请首辅放心,下官等与温世兄于官职上虽有上下之分,但其实亦属同僚之亲,处公之时当以群策群力为准,一定齐心协力将寺务处置妥当!”

严俊山赶紧表态:首辅您放心,您儿子虽然名义上是我和宋应星的下属,但平时我们当然不会拿他当下级对待,寺里的事就是我们三个商量着办好了。

“下官才疏学浅,日后还要仰仗二位上官尽力提携才好,寺务如有跑腿出力、交通内外之事,下官自会当仁不让、一力担之!”

温侃起身向着两位上官行礼后笑着道。

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四章 洪承畴
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四章 洪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