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

在李瑞上本之后没几日,锦衣卫北镇抚司突然出动大批校尉前往河间府,将长芦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以下数十名官吏全部逮入诏狱,此举在朝堂中引发不小的震动。

户部尚书侯恂带着两名侍郎紧急赶往内阁,与内阁诸位辅臣商议一番后,便一起递本请见。

崇祯在乾清宫召见了内阁诸人。

大礼参拜之后,温体仁拱手禀道:“启禀圣上,臣今知锦衣远赴河间,将长芦盐使司上下数十人逮入诏狱,此事圣上可有所闻?”

崇祯点头道:“数日前朕既风闻长芦盐使司上下贪墨之事,朕便遣锦衣查证,果然属实!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朝廷国库枯竭之时,彼辈置朝廷利益于不顾,不思实心报国,反而上下其手,自火中取栗,朕难忍也!”

作为首辅,温体仁只是起个头而已。他当然知道锦衣卫是奉旨行事,所抓之人与他毫无干系。但身为朝臣之首,不得不带头出面与皇帝交涉,只不过得罪皇帝的事他是不会干的。

温体仁闻言后拱手退到一旁,王应熊、张至发等人也是沉默不语。

侯恂出列拱手道:“启禀圣上,臣不知长芦之事内情,但臣身为户部长官,事关部事不能不问明前因后果。此次长芦自转运使以下全体入狱,那盐场将如何运转?国库空虚下,长芦停运之损失如何弥补?倘若长芦诸人有罪,那其空额由谁补缺?”

长芦盐场诸官虽隶属户部,主要官员虽节礼不断,但并非侯恂之人,所以他更关心的是不能让朝廷的财源之一断掉。对于侯恂来说,别说一年入库十几万两,就是几千两银子对他也是个大数目了。

长芦都转运使可是从三品的高官,其以下同知、判官、副使、提举司提举等主要官员都是名声不显,但油水丰厚的职位。这下被锦衣卫一锅端掉,空出来的可都是人人眼红的职位。

王应熊赶忙出列奏道:“启禀陛下,臣赞同侯尚书之言!长芦盐场向为朝廷岁入之重要来源,在朝廷财政拮据之境下其重要性尤现!臣闻都转运使孙某以清廉知名,有司查证其贪墨是否属实?”

都转运使孙作仁是王应熊的门生,重贿王应熊后谋得此肥差,现在任上出事,身为其座师王应熊还是试图救他一把。

崇祯没有回答王应熊的问题,而是开口问道:“长芦盐场下有煮盐灶户多少?岁入几何?”

户部左侍郎周志谦出列回禀道:“启禀圣上,长芦盐场有灶户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二丁,亭灶六千两百三十八面,卤池四千六百五十三口,锅撇两千七百一十四口,去岁入库十一万两千二百余两!”

崇祯赞许的看了周志谦一眼,开口道:“周卿对如此细微之数如数家珍,可见日常于部事勤勉异常,甚好!”

周志谦心中得意,今日在圣上面前大大的露了一个脸,对以后的仕途可谓是相当有利。

他刚忙拱手逊谢道:“不敢当圣上夸赞!尚书大人忙于部内大事,无暇他顾;臣闲暇之时喜翻看各处上报之数据,故以能记得清楚!”

崇祯点头道:“做的好当然要夸!周卿尚要戒骄戒躁,侯卿年岁已长,你与张卿正值壮年,要好好辅佐侯卿打理好户部!朝廷的钱袋子乃重中之重,做得好的话,朕不吝升赏!”

周志谦连忙和右侍郎张雄躬身致谢,张雄自是对周志谦出了个大风头嫉妒不已。

崇祯接着道:“诸卿既然都提及长芦之重要,王卿更言都转运使孙某名声之清廉,那朕就让诸位看看,如此重要职位上的主官是何等清廉之人!”

说罢一扬下巴,李二喜从御案之上拿起几张纸走下御阶,交于首辅温体仁手中。

温体仁接过后定睛观瞧,少顷脸上满是讶色。他看完第一张之后将之递于王应熊手中,王应熊接过后略一打量,面上神色顿时难看至极。

这几张纸上记载着北镇抚司查抄长芦犯官家产后得出的详细数据,第一页就是查抄都转运使孙作仁的家产情况。

待众人传看之后,李二喜将纸张收回,放于御案之后侧身立于皇帝一旁。

崇祯玩味的看着诸位重臣,呵呵一声道:“适才周卿言道,去岁长芦入库十一万余两白银,诸卿也已看到,单单从孙某府中便抄得现银八万余两!其任职不过两载有余!呵呵!这就是有清廉之名的大明官员!”

王应熊低下头不敢与皇帝对视,他刚刚还说孙作仁有清廉之名,想要为自己的门生减轻罪责,结果被铁一般的事实结结实实打了脸。

温体仁出列慷慨激昂的奏道:“启奏圣上,国乱当头之际,孙某等人枉顾圣恩,只顾私利,如此恶劣行径决不能恕!若有牵连,也应一并处置!以正朝廷纲纪!”

孙作仁不是他的门生故旧,既然家都抄了,那结局显而易见。自己当然要以一副正气凛然的姿态表明态度,博取皇帝的好感了。至于孙作仁的背后是谁都无所谓,反正他温体仁和谁关系都不好。

王应熊心中又气又急。按照温体仁话里的意思,孙作仁这事不算完,还应追究其背后之人的责任,他和孙作仁的师生关系一查便知,那岂不是牵连到自己头上?更可怕的是不知锦衣卫有没有用刑,一旦用刑,孙作仁承受不住,再把当年贿赂自己谋得这个职位的事招出来,依照皇帝猜忌急躁的性格,自己还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但自己又不能出言反驳,难道眼看温体仁把自己坑死不成?

情急之下,他朝一旁的张至发使了个眼色,二人平日交好,在内阁中也是结伙与温体仁相抗衡。

张至发会意后出列奏道:“启奏圣上,臣赞同温阁老之言!孙某等人绝不可恕!但臣不赞成株连!值此朝廷用人之际,倘若借此案大肆株连,会使满朝官吏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朝廷各项政令陷于迟滞!当务之急是如何善后,如何挑选合适官吏充实长芦,以免盐场荒废!”

崇祯早就看过锦衣卫的审讯笔录,孙作仁已将行贿王应熊之事招出。但现在要紧的是废除朝廷在长芦设置的职司,若是毫无理由的下旨强行废除,会让本想着去捡漏的朝臣不满,从而影响到朝廷的正常运转,所以还需要内阁配合。杀人如果能解决问题的话,他早就把大部分官吏杀光了。那种穿越过去,动不动就诛人九族的沙比事他干不出来。真要大开杀戒的话,很快就会众叛亲离,那些守土有责的地方官早就打开城门迎闯王了。

他笑了笑道:“温卿与张卿所言皆有理,孙某招出何人何事不重要,或许是其情急之下随口攀诬,朕心里有数即可。但朕思虑之下有一事不明,长芦盐户上万,官吏兵丁数百,为何年出盐只得数百万斤?致使北地之盐还需仰仗两淮供给。效率如此低下,还有无存在之必要?”

温体仁闻弦歌而知雅意,揣摩上意是他的拿手本事,不然怎么甚得皇帝信任?

他立刻出列奏道:“圣上所言甚是!臣闻长芦官吏盘剥甚重,盐户苦不堪言,举家逃亡者时有之!万余丁口实乃不可忽视之力量,倘若被有心人操纵,不堪欺压之盐户群起,恐有祸乱京畿之危!据此,臣以为长芦废之即可!”

崇祯赞许的冲着温体仁点头。还是老温好使啊,自己一张口,人家就能明白啥意思。

王应熊心里腻歪,盐户是很苦,但好歹有一口饭吃,只要有口饭吃,谁敢聚众对抗朝廷?就算其敢反抗,可京畿之地,还不等祸乱就会被大军镇压。

皇帝刚才的意思,孙作仁看来是把自己给卖了,但皇帝有放自己一马的想法。

温老贼虽然就会拍马屁,但王应熊不得不承认,人家对皇帝的意思理解透彻,反应也快。看来皇帝是打算废除长芦盐场,并且不打算自己背锅,这口黑锅得由内阁来背。好吧,既然皇帝的态度在模棱两可之间,那就用黑锅换取皇帝的不追究吧。

王应熊出列奏道:“臣附议!盐户困苦,产盐量对北地来讲属杯水车薪,长芦便如鸡肋般,既如此,莫若裁撤,以轻百姓之苦!”

张至发也奏道:“臣附议!”

崇祯望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户部三人道:“长芦乃户部职司所在,卿等三人之言最是关键,侯卿,此事该当如何?”

侯恂心说,你提的裁撤长芦的话题,人家内阁都同意了,我再有想法也得同意啊。

于是他奏道:“既是诸位阁老之意,老臣别无他想。只是从此国库每年减少十余万两收入,臣甚是不舍。再就是盐户如何安置,还请圣上妥善考虑!”

周志谦、张雄也奏道:“臣等无异议!”

崇祯开口道:“既然内阁提议,那朕就从善如流!温卿等回去拟旨,裁撤长芦盐转运使司及相关官职!此次抄没孙某等人家产共计银四十三万两,户部分得一半!盐户每口五两安家银,等待朝廷派员安置!孙某以下全部斩首弃市!家眷流宣大边关!”

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八十章 困难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章 皇庄4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二章 骆养性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
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八十章 困难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章 皇庄4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二章 骆养性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