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

范景文的诉苦让朱由检和殿内众臣大感意外,除了朱由检迅速反应过来之外,其余众人显然一时之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众人根本没想到,一个向来冷清的工部衙门,竟然忙碌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随后有人前后一琢磨便明白过来。

工部之所以到了现今无人可用的地步,不仅是大小官员吏目被派往各地指导勘察地形地势、修建村镇、兴修水利、道路交通规划等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不觉中,皇帝这几年已经从工部拔擢了十余名官员赴地方担任一府主官,这在立国两百多年的大明朝堂来讲,实属从未有过的景象。

千年尿壶突然之间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这让醒过味来的众臣都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这几年工部自上至下为大明各项济民惠民之策出力良多,范卿及几位堂官率先垂范、勤政有方,朕自是看在眼中,也记在心里,朕实未想到,偌大之大明工部竟然到了无人可用之地步,此事令朕欣慰不已!

工部此等务实之作风,方为朝廷各部寺及地方官府所学习之榜样!

此事众卿可有解决之道?有何建言大可以直说!若有人才举荐,朕将不吝予以拔擢使用!”

其他有司衙门不像工部和户部,大部分衙门根本不虞缺人之事。

因为大明最不缺读书人,有的是候选举子等着朝廷征召,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那种实干型的技术人才。

绝大部分文人寒窗苦读,涉及到的知识都是经义类的,对整个社会可以说基本上没啥用处,但这部分人却一直是掌握权利的社会主流,这也是朱由检最想改变、也最难改变的状况之一。

“启奏圣上,老臣作为内阁首辅,居然于工部署衙缺人之状不曾得知,此为老臣失职,还请圣上恕臣失察之罪。对于如何解决此事,臣倒是有所计较,或许能对工部缺人之事有所缓解。”

温体仁起身施礼后,首先做了一下不轻不重的自我检讨,而后将解决这件事的任务接了过去。

他毕竟是处理内政多年的首辅,对于大明目前所处的状况十分明了,对各种事情都是知晓大概,所以很快便想出了相应的对策。

“哦?阁老有何高见?此事亦是朕疏忽了,未曾虑及两年来铺开的摊子过大,以至于出现如此状况,阁老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朱由检温言安抚几句后询问道。

“谢圣上不罪之恩。老臣以为,解决此事只能采取权宜之计,长久而言,还需大力培养此方面之人才,最佳之策略便是于落榜举子中培育,而当下的解决之道便在此间,只是圣上日理万机之下有所忽略罢了!”

温体仁再次施礼后不慌不忙的把自己的策略讲了出来,包括朱由检在内的众人闻言后顿时恍然大悟。

朱由检更是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灯下黑再次出现。

去年春闱落榜的数千举子仍在国子监中,自己当初制订的因材施教的策略一直没有间断,虽说一年来成效甚微,并没有多少人能应试后出仕为官,但至少在这群举子中种下了朝廷已经把实用人才作为为官根本的印象。

“哈哈!温卿不愧为首辅之职,于朝廷大事小情上用心之至!确实,由国子监中选用相关人才,再配以有司人员加以指导,足可应对开发辽东前期之任务。

范卿、周卿,待会商完毕,你二人即刻与衙内诸官前往国子监,了解日常授课详情后,对有志于此之出色举子当场授官,职级便以从七品为准,而后准其稍作收拾,便要准备前往辽东办差!”

朱由检略一思索之后,当即定下了选拔人才的章程。

“启奏圣上,仓促授官怕是与制不合吧?若是所用非人,岂不是给世人以朝廷行事太过荒唐之嫌?”

范景文对朱由检的决定倒是无可无不可,但周云微微一怔之后,还是拱手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从七品的职级可是不低了,中试的进士们放官大多数也只是正七品,而这些落地的举子猛然间就得了从七品的职差,这让那些进士们心里怎么想?

“周卿不必多言。目下大明百废待兴,最缺的便是对民生百业有助之人,最不缺的便是袖手谈心性之读书人,若是有人提出异议,你就告诉他,如果你有此本领,别说从七品,正七品也给!且将来前程不低于从四品!此事不用再议,就按朕的说法去做!”

朱由检眼见周云的话有引起其他人共鸣的势头,立刻斩钉截铁的打断了有人想要接话的想法。

他之所以如此高调的从举子中选官,就是想用千金市马骨的方法来转变读书人思维上的惯性。

只要有才能,不用中试也能选官,并且职级不次于进士,并且如果做得好的话,从四品的高官也没问题。

这数千举子中,可以说大部分人压根就没想过非得做官要做到六部九卿、阁老尚书这个级别,从四品这个职级对很多进士都是天花板,更别提这些自知才学有限的举人了。

这种诱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意味着可以不用再年年苦熬,非得去中试才能做到高官,很显然,朝廷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升官的捷径,这些脑子不笨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沿着成为实用型人才这条路走下去。

这并不是意银和异想天开。

从古至今,国人都有这个传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只是过去不讲究很系统的舆论引导而已,朱由检的这番举动,就是起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引导作用,必定会在全天下的读书人中引发巨大的争议,但也会诱使很多聪明人跟风而来。

周云看到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自己可不能因为拔擢使用几个官员一事恶了皇帝,所以也就没再争辩,拱手施礼后与范景文一道接旨。

殿内其他臣子中虽说也有人想抗争一下,但转念一想,这个政策说不定能让自家子侄受益,而且在没有互通声气的情况下与皇帝打擂台,明显有些身单力孤,故此也无人再挺身而出,这件事也就在众人各怀心思的状况下通过了。

“上述之事就如此吧,下面议一议大战后军制应该如何改变!”

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六十章 追击2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四十章 大战4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九十五章 城内
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六十章 追击2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四十章 大战4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九十五章 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