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

贺一龙一脸晦气的样子开口道:“还去个狗屁的房县!老窝都让人给抄了!快快备点饭食,走了大半日儿郎们都饿坏了!”

刘国能不解的问道:“这是甚讲法?出甚事情了?”

阴沉着脸的罗汝才跳下马来,身后的亲信接过缰绳将战马牵到一边,罗汝才便往堡里走边说道:“这块不是说话的地方,俺们去你营帐里说!”

刘国能看了一眼二人身后东倒西歪或坐或躺的部众,冲着身边的王二娃使了个眼色后,陪着两人往堡中走去,边走边吩咐道:“去弄些吃食、热水,叫弟兄们吃口热乎的!”

手下人应声去准备饭食,王二娃则悄悄的向李方的营帐行去。

来到刘国能的大帐内,罗汝才和贺一龙卸下身上的盔甲后各自寻了个椅子一屁股坐了上去,刘国能跟着坐下后问道:“老罗,瞧恁俩这脸色咋跟死了亲爹一样?到底出甚事了?刘栓,去备好酒菜,好好款待两位头领!”

罗汝才叹了口气,将前几日被官军突袭一事简单说了一遍,末了总结道:“这回黄虎是没得跑喽!先是高闯王,现下又是黄虎,俺们也跟着遭了秧,难不成这造反没了前程?”

贺一龙郁闷的开口道:“俺们和他俩不一样,俺们造反就是为了喝酒吃肉享享福。高闯王与黄虎都是心气太大,还想着称王称霸,这下好了,到地下称王去了!”

刘国能满脸不可思议的神情,要是朱由检在场的话,肯定得给他个影帝的头衔。

他开口道:“这可如何是好?官军要是剿了黄虎,定是会冲着俺们来!老罗,接下来俺们该去哪块地界?”

罗汝才坐正身子,正色道:“俺思来想去,唯有去蜀中落脚才是正办!等在你这歇息几日后俺们多抢些物资,就往南走荆州府,之后折向西边,捉个向导带俺们入川!只要是入了川,官军再想剿俺们可就难了!刘老弟觉着如何?”

刘国能故作豪爽的点头应道:“中!老罗你鬼点子多,俺们听你的就成!”

几人又闲话了一番,半晌之后,热腾腾的酒菜端了上来,刘国能招呼王二娃、刘栓、贺三冠一起过来陪酒。

罗汝才与贺一龙本就心情不好,在刘国能几人轮流劝酒下,虽然米酒度数略低,但耐不住几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不一会两人就有了七八分醉意。

刘国能借口解手,出了营帐来到不远处李方的帐内。

李方端坐椅子上正在就着微弱的烛光看书,四名亲兵两人守在门外,两名立于帐中。

这蜡烛也是刘国能特意派人去襄阳府买来的,为的就是怕李方不习惯油灯的烟火味太大。

刘国能进帐后看到李方安详的姿态,心中不由得敬佩无比:读过圣贤书的人就是河常人大不相同啊,换成自己身处情况不明的贼营之中,那还看得下书,吃饭怕也是吃不下了。

他哪知道连日来李方心里也是怕得要命,但受东翁之遣不得不来,看书也只是强自让自己心静而已。

刘国能要是识字的话就会发现,李方现在所看之书是倒过来的。

“李先生,贼人业已酒醉,小的前来是想请教,是直接斩杀还是生擒?千余贼众如何处置?”刘国能弯腰拱手道。

李方放下手中的书册,不紧不慢的开口道:“适才王将军前来告知与吾,思量再三之后,吾以为生擒贼首应比斩杀更得当些许;至于其余人等,既已从贼那便全部斩杀为好!吾辈人讲的是除恶务尽之理,刘将军切勿再生其他心思!且去且去!”

只要刘国能这份投名状交上,那自己也就彻底安了心,再也不必担惊受怕了。自己此番深入贼营,亲自指挥降将擒获巨寇,并杀伤千余贼众,回去后东翁自是会有所交代,将来与一干好友饮酒闲谈时也是一份引以为荣的谈资,李方想到此处,不由心中窃喜不已。

刘国能恭恭敬敬的施礼后退出李方的营帐,心中暗想:他娘的这帮大头巾比自己这个反贼心还要狠,自己还想着将罗汝才、贺一龙直接杀了,那一千余并入自己手下呢,他奶奶的,以后得离读书人远远的才行。

晚上戌时左右,单独扎营在安平堡外的罗汝才、贺一龙部下的营帐纷纷燃起了大火,在王二娃等人的指挥下,数百名弓手将火箭射到百十座的营帐上。这千余流贼奔波数日早就疲惫不堪,天一黑就已入帐酣睡起来,突如其来的大火和箭只让很多人在梦中便一命呜呼,少数惊醒的贼人穿着贴身衣裤惊叫着跑出营帐,但都遭到无情的射杀。一刻钟之后,大火熄灭,王二娃命五百刀盾手进场补刀。

罗汝才与贺一龙早就被放翻后捆绑起来,几十名亲信也被斩杀殆尽。贺一龙和罗汝才在不解与愤怒中大骂不止,他们不明白闯塌天搞的是哪一出。待到王二娃吩咐将二人的嘴巴用破布堵住,然后得意洋洋的告知二人,刘国能已经率部归降朝廷,他俩就是投名状时,罗汝才与贺一龙低头嘿然不语。

李方安排一人回去报信,另外三人则是守着关押二人的营帐,不许任何人靠近,这份功劳是属于方孔炤的。

黄茅关上的李定国浑身浴血,奋力一枪刺中一名攀爬上来的官军后迅速扫视一眼,发现周围已经有大批的官军爬上了关墙,自己的手下已经失去了抵抗之力,纷纷从墙上的石阶上逃下后奔向后面的山上。李定国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后转身踏上石阶跟在手下人后面逃往山顶。

当初潘独鳌、徐以显建议张献忠坚守竹山县城时,李定国便竭力反对。

他对张献忠建言道:俺们多年来就是因为四处攻伐,实力方才越来越大;守城不是献营的长处,游击作战才是献营的拿手本事;现在以己之短就敌之长,实乃取死之道!眼下要么放弃竹山、竹溪,继续游动作战;要么全部退守黄茅关,若是守不住还可以翻山而走。

张献忠听后也有些犹豫,他知道李定国对于战阵有着卓越的见识,并且讲的也很有道理,献营所长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守城可是从来没有过。

潘独鳌对李定国的话嗤之以鼻孔,他对张献忠说道:“大王若想成就大事,须得据有一城一地方可。若是还如从前那般四处流窜,何来的民心归附?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此次只要守住竹山、击退官军,那此地百姓将会看到大王所拥之实力,从此便会对大王真心信服,大王的名气也将会慢慢传开。到时只要大王拿出些许钱粮放于百姓,那此等民众便会感恩戴德,大王便会在竹山、竹溪两地站稳脚跟,将来组织民众开荒拓田、积蓄粮草、招兵买马,数年之内整个郧南便会尽数大王所有!”

徐以显也趁势道:“现今大明朝廷已是四面楚歌,衰败之势日显。各地义军已成燎原之势,官军不可能只盯着大王一处,他们还要与别股义军交战!况且此战若胜,以官军喜弱畏强之惯例,再要组织强军来袭,那还不知哪年哪月。到时我献营早已壮大无比,或往蜀中,或依然于此发展,何惧其来?此战绝不可退避,须得打出名气不可!”

两人的一番言论也不无道理,张献忠犹豫再三后决定还是听从两位军师之言,留守竹山县城。

但为了保险起见,张献忠还是决定留下后路。一旦官军攻势凶猛,县城守不住,那就从西门外的堵水桥退往黄茅关。堵水桥和黄茅关要留人守御,以确保退路无忧。

李定国、孙可望苦苦相劝之下也未能改变义父的决定,无奈之下只得分领了守桥守关的重任。

张献忠的布置若是在原先的历史中也能说得过去。历史上的官军确如潘、徐二人所言,少有韧性十足之军,并且基本没有号令严明的数万大军合围剿贼的情况出现。

退一步讲,就算竹山县城守不住,张献忠预留的后路还是非常有效的,不管如何,保命是毫无问题的。官军打县城想的是收复失地,很少有人谋划将流贼一举歼灭。就算有人想,但此时最大股的官军都在陕北的洪承畴手下,不要说数万人的大军,就算万人也是很难凑齐。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上的,但现在历史已经彻底改变。有个本不该出现之人悄然降临这个世界,许多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只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大军已经布好了口袋,就等着将张献忠装进去后埋掉。

登上黄茅关的黄得功看到流贼们争先恐后的往后山逃去,于是让亲兵去招呼吴群等将领过来议事。

他和李重进奉命奔袭竹溪县一带的贼兵,没想到赶到后却发现贼人已经退走,两人遂率部向竹山方向行进。

两日之后两部先后抵达黄茅关,眼见流贼据关而守后,黄得功与李重进简单商议过后,遂下令辎重营砍伐树木制造简易云梯,然后强攻黄茅关。

黄茅关关墙也就两丈多高,攀爬时不需要很高的梯子,辎重营很快便制作好了十几架长梯。黄得功让五百铳手和一千名弓手组成三个方阵,掩护刀盾手爬梯强攻。李重进则从部下挑选出十余名神射手选好位置,伺机射杀勇悍之贼。

守御黄茅关的李定国手下虽有数千人,但大部分都是未着甲的普通流贼。精锐老营只有五百之数,弓手也只有数百人,眼见关下官军来势汹汹,明知不敌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组织防御。

在各自哨管的带领下,身着棉甲头戴铁盔的弓手铳手分别行进至关墙下五十步摆好阵型,一千名刀盾手分别持盾抬梯准备冲锋。

李定国只得将数百名弓手分散开来以便射杀攀爬的官军,然后用一百老卒带五百普通士卒分段把守,自己亲率一百老卒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危险地段。

随着尖利的喇叭声响,在火铳的轰鸣声和弓弦的响动声中,前排盾手举着大盾开路,抬梯持刀的官军涌向关墙。

官军密集的火力压得墙上的流贼根本无法起身,墙上面不时传来中箭流贼发出的惨叫声。十余架梯子很顺利的倚靠在墙上,前排的官军选锋身着铁甲,一手持盾一手扶着梯子,牙齿咬着长刀迅速往上爬去。

一名身体粗壮的官军率先抵达梯子顶端,就在他刚要抬腿迈上关墙时,一名流贼猛然起身,手中铁棒抡圆后狠狠地砸向这名官军。

这名官军急忙举盾遮挡,一声闷响过后,这名官军连人带盾被砸的从梯子上滚落下来。

没等那名贼人缩回女墙后面,一直紧盯着关墙的一名关宁军神射手一箭将他射翻倒地。

随着官军弓手射过八轮,铳手依次打完一轮,已经有官军登上了关墙。

不管是从个人的悍勇还是防护的严密,以及火力的压制等方面讲,流贼根本无法与官军相提并论,李定国纵使个人再勇猛,在这种大势面前根本不起作用。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流贼就支撑不住了。当第一个逃跑的流贼出现后,几乎所有流贼的心理便崩溃了,这时候哪还管甚子将令,墙上的流贼们哄堂大散。

吴群等将领聚拢在黄得功身边,听候主将的命令。

黄得功指向黄茅关后山下令道:“吴群带三千人搜山,所有贼人不留活口;叫辎重营负责打扫战场、搜寻伤亡士卒,本将带其余人马去往竹山,看来献贼匿于城中,这回说甚也不能让他逃脱!”

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二百章 客户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七十二章 京营2
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二百章 客户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七十二章 京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