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

乾清宫内,崇祯正在翻看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转运使胡亭路和两淮巡盐御史宋思章的奏本,两本奏本内容大致相同,都是弹劾山东都转运盐使司转运使陆恒的。

这都是意料中的事,崇祯翻看过后就把奏本扔到一边。

奏本的内容很简单,指责陆恒失职渎职,坐看私盐越境售卖而不顾,致使两淮盐场盐课锐减,朝廷受到了巨大损失。

两人在奏本中暗示,现下不仅是两淮官盐的盐仓内食盐大量积存,而且煮盐的灶户手中也有海量的食盐,并且每日都在以惊人的数量增长着。

由于食盐积压售卖不了,广大灶户中已经出现不稳情绪。再这样持续下去的话,不排除几十万灶户会有什么过激的举动,到时南京怕是会首当其冲。

两人的奏本打着一切为朝廷着想的幌子,其实质无非是新盐抢夺了原本属于两淮与盐利有关的相关人员的市场,扰乱了正常的盐运秩序,导致转运使司上下以及盐商们收入受损。

由于眼界的局限性,这些人并未意识到这将是他们覆灭的开端,而只是单纯的认为是有宫中贵人吃相难看,伸手捞过界了。

灶户都是世代相传,自从私盐兴盛以后,原先贫苦无依的灶户们,其中大部分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煮盐无非是时常更换烧坏的铁锅而已。烧火的柴草到处都是,海水更是不用花钱购买,只要付出人工和时间,煮出来的盐几乎无成本。

并且盐的销路不用发愁,只要每家攒够了十石,用车推着送到盐商设立的收购点,自然就换回黄澄澄的铜钱或碎银或粮食。

至于官盐,抽空捎带着交一些便可,官盐上交的再多也一文钱换不来,朝廷给灶户拨下的钱粮早给官爷们贪墨了。

如果新盐将淮盐挤出市场,灶户们肯定会出现强烈的不满情绪,若是相关利益者再暗中遣人蛊惑,一场民变很容易就会发生。要是朝廷措手不及下,繁华的江南说不定会受到不小的波及。

真要到了那时,不管新盐的背后是谁,都会成为千夫所指,在朝臣们声讨声中灰飞烟灭。

崇祯相信,为了个人利益,这帮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因为其中的利益太大了,牵扯的人太多了。

上至高官勋贵、豪商巨贾,下至贩夫走卒、官兵盐丁,每个人都从中得利。

虽然利润的大头被少数的利益集团把持。但他们吃相不难看,知道手指缝漏一点给下层的平民士卒,好让这个链条串联起更多的人,形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利益圈。

居然用民变威胁朝廷!崇祯暗自冷笑不止。

那就杀鸡儆猴,从淮安开始,先拿下淮安提举司,吃点肥肉。然后一点一点向南挤压,直到把两淮盐场拿下。

天下皆知两淮盐商巨富,眼红他们家中财富的官员着实不少,很多人尝试用手中的权利从盐商身上获取利益。

但两淮盐商都是精明无比,他们自知有钱也抵不过官府小吏的权势,要想保住手中的聚宝盆,首先要把官老爷喂饱。

所以盐商们自发的结成同盟,拿出巨资行贿。

他们行贿的主要对象并非县府主官,而是各衙门中掌握实权的书办吏目。

铁打的胥吏流水的老爷。按照朝廷规制,府县主官三年一任,顶多两任就要腾挪位置。不管你是进士及第还是同进士出身,到任地方后也就刚刚熟悉治下情况,或许某些有为官员刚想做出一番政绩,三年到期了,不出意外的话就得走人。

但那些世代传袭的胥吏都是本地人,他们才是把持一方的真正实权人物,比如户房、刑房等六房的司吏,皆是数代传承,相互勾连。朝廷和府县大老爷的政令和指令,都要通过这些司吏及其手下去执行。

若是胥吏们对大老爷的执政不满,只要稍微用些手段,就会让高高在上,只通四书五经而世事不明的进士老爷灰头土脸。

比如就说征缴夏粮吧,户房司吏当着大老爷的面义正辞严的要求差役们,务必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今年夏粮的征收任务,把夏粮征收当做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一定要落实到每家每户,按时足额上缴朝廷赋税。这关系到吏部对老爷政绩的考核,大家要齐心协力坐好本职工作,不负大老爷对大家的厚爱。

到了晚上,带领差役下去征粮的衙役就会聚到户房司吏家中,饮酒作乐的同时,司吏用简单的暗示告诉衙役们,收粮时不要过分欺压百姓,要是实在交不起的贫困农户,就不要过度为难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要是逼迫过甚,以后见了面怎么说话?

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征收夏粮的工作完成的很不好,由于粮食歉收,只完成了征收数额的一半。

然后进士大老爷大怒,用打板子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惩处,并扬言要是完不成,某人的司吏之位将会不保等等威胁性语言。

当晚,官府粮仓燃起大火,征收的粮食几乎全部化为灰烬,最终,没完成任务的大老爷被吏部评为劣等,灰溜溜的打铺盖卷回了老家。

时间久了,府县主官自是知道这些坐地户才是真正掌权的,自己的任何政令都离不开这些具体操办的恶吏。所以绝大部分主官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措施,只要朝廷下达的任务能按时完成,自己应该得到的好处一份不少,你们爱怎么玩怎么玩。本官和官绅们悠悠林下,吟诗赏月,落个逍遥自在岂不更好?

盐商们对大老爷们自是不缺年节之礼,并且礼物很厚重。比如名家书画,前朝古董之类的贵重物品,金银相对给的少。

但是给书办司吏们的则是结结实实的真金白银。但凡是遇上胥吏们家中有婚丧嫁娶,生日寿辰的大事,盐商们都是出手大方,并且定要当着来宾面前大声唱出礼单,好让主人家觉得倍有面子,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盐商们还会拿出钱财资助家境贫寒的读书人,用烧冷灶的方式来帮助对方,以期将来被资助者飞黄腾达时,自家人能跟着沾光。这种事情在江南一带很常见,也的确有过不少成功的案例。

至于有些举子喜欢打着旗号邀名,举办各种诗会文会所需的费用,也是盐商们出资赞助。

这些举措加在一起就产生了很好的效应,在江南一带,盐商在官府士林中的名声非常好,双方各取所需,渐渐的紧密相连在一起。

崇祯之所以想慢慢挤压这个团体的利益,而不是明目张胆的派人抄家灭族,是不想激起大的民愤,引发江南局势的不稳,从而导致朝廷赋税漕运受到严重破坏。

江南要是再乱了,就算能调兵镇压,但也会使本就严重依赖南方输血的朝廷陷入瘫痪状态,也让缺粮的北方彻底糜烂。

拿下淮安盐提举司后,这个团体自会嗅到危险的味道,这让一贯轻视并喜欢要挟朝廷的他们会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民变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手段,也是对付朝廷最有效的方法。他们知道朝廷最怕江南动乱,如果不是崇祯穿越而来,这种行为的确是捏住了朝廷的命门。

崇祯就是想逼着他们发起民变。

淮安府紧邻盐商聚集的扬州府,陈奇瑜坐镇淮安,手握重兵,只要情报掌握准确迅速,民变发起之时便是参与者覆灭之日。

按照以往的惯例,盐商团体绝不会想到朝廷会派兵弹压。

从来都是民变一起,江南士林对朝廷一片讨伐之声,利益相关的地方官纷纷上本,要求严惩北盐南运的幕后主使,还大明一个风清气朗的如画江南。

之后皇帝和重臣们在慌乱之际,会用妥协来回应此次事件,然后民变迅速消弭,大家酒照喝舞照跳,只是北盐会彻底消失,一切恢复到原点。

现在崇祯已经知道对方的底牌,需要做的无非是掌握出牌的时间和主使者而已。

盐商们目标太明显,只需要让锦衣卫盯住近期活动频繁的有关人员便可。现在就要跟跟陈奇瑜打好招呼,让其早做准备,只要有了锦衣卫的情报,不必调集太多官军,擒贼擒王就可迅速平息这场祸端。

之后就是秋后算账了。

锦衣卫出场,将涉案官员商人逮获便可,这些人毫无抵抗力,也不敢公然对抗朝廷。

罪名就是煽动民变对抗朝廷,图谋不轨。或许锦衣卫会从某些人家中查获与流贼暗中来往的证据。

只要按上通贼的罪名,谁敢出面为其说话讲清这,统统以同党论处。

嗯,就是这么办。

只要两淮盐使司上下都拿下了,两淮盐场就可以全部拿过来,灶户将成为历史。留下一部分人晒盐,其余的或是分派查没的田地,或是新垦荒地,或是去工坊劳作,从灶户转化成农户就成。

当然了,安家银还是发的。拿到银子,民间的怨言就会减少,等过几年他们适应了新的身份,以前的不满早就烟消云散了。

这回抄家又是一场大丰收,两淮盐使司衙门里上下都不能放过。

那些中下层官吏,家产未必少于主官,日常他们上下其手,把该属于朝廷的钱财落入自家囊中,这回该还回来了。

盐商要分别对待,不能株连,主使者也就几个,其他的都是胁从。

把为首几个办了就行。

生员中要是有人跳出来,那就革除功名好了,就当是给东林党敲敲警钟。

别以为江南就是你们的,这大明还是朱家的,还是朝廷说了算。

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章 洪承畴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
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章 洪承畴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