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打算

陈奇瑜叹口气道:“本官也曾想过给我皇上本,可是,士亮,你可想过?现今大明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我皇宵衣旰食,为国事日夜操劳,已是身心俱疲;我等身为臣子,不知为我皇分忧解难,遇事便要向我皇寻求各种支持,那还要我等何用?”

陈良谟闻言起身向陈奇瑜郑重一揖道:“抚台之言令下官无地自容!我皇身负天下太平之重,心系亿万黎民安居之责,岂能事无巨细皆要照顾周全?我等读圣贤书,学治国策,为的就是替天子守牧一方,使治下百姓无贫病无依之苦,而有饱暖向上之心!下官往日还上本弹劾朝中重臣尸位素餐,可方才下官所言,与那些泥胎木塑有何分别?下官多谢抚台教诲之意!”

陈奇瑜暗道:教诲你只是捎带的,我怕的是在皇上面前失了分,留下一个无能平庸的印象,那将来如何回到朝堂列班左右?

陈奇瑜笑道:“士亮言重了,教诲谈不上,只是有感而发罢了;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应对不可测之祸患,否则凤阳也许会是你我埋骨之地啊!”

陈良谟坦言道:“下官对于军事一无所知,抚台大才,数年前剿贼时便已威名远播,下官佩服的紧,抚台但有方略,下官遵从即可!”

陈奇瑜心道:我也没打算和你商量,你只是个挑刺儿的御史,论起军政之事,我甩你三条街,今天连哄带骗,就是要你听话就行。在诏狱两年,原先锋芒毕露的陈奇瑜也变得圆滑起来,他可不想再进入那个黑暗之地,受狱卒苛虐之苦。

想到这里,陈奇瑜道:“既然要用卫所之兵御敌,那凤阳卫所不可不察。中都留守司下有凤阳右卫、中卫、皇陵卫、凤阳卫留守左卫、留守中卫、长淮卫、怀远卫洪塘千户所等七个卫所及千户所,按祖制的话,这六卫加一个千户所,兵马应计三万余人,呵呵,实际呢,士亮你也该知道,内地卫所糜烂到何种程度!本官估计,士卒能有原编制三成就算不错了!”

陈良谟道:“下官虽一直在京师任职,但对各地卫所制度之败坏,将官士卒之懦弱无能还是有所耳闻的;依下官之见,抚台若要手下有强兵,那得用铁腕压服不成,乱世需用重典,只有强力压制,清除军中害群之马,再辅以怀柔手段,才能提升士卒战意和士气,不至于流贼压境之时一哄而散。”

陈奇瑜猛地拍掌道:“着啊!士亮之想与本官不谋而合!这样吧,我二人分头暗中查访各卫所,挑一处背景浅但为恶深,大部分士卒不满的卫所将官,将其劣迹打探清楚后,择日公开其罪行后斩首!罪名就是侵吞军饷,奴役士卒,险至哗变!善后事宜本官先具本奏明我皇,得我皇授意后再行处置!”

陈良谟当然知道善后指的什么,那就是家产,若是皇上应允充作凤阳抚衙公孥,到时可拿出部分作为饷银发放给士卒,以示朝廷恩赏,用以收买人心;这样做还有一样好处就是:本来境遇差不多的其他卫所士卒,会对自家上官产生严重不满的抵触情绪。

不患寡而患不均,本来大家都一样,朝廷饷银常年拖欠,上官役使士卒如同奴仆,都是穷的吃不饱饭娶不上媳妇,突然之间,人家那边打土豪分田地了,白花花的银子到手,媳妇也快上门了,凭啥咱们还要继续被盘剥,继续吃糠咽菜?

这时但凡有人鼓动一下,也许就会引起不小的骚乱,然后巡抚衙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卫所进行整治,手段得力的话,整个凤阳卫所的兵权将会被巡抚彻底掌控。

陈良谟笑道:“大人好手段啊!如若进展顺利,不光有了御敌之兵,还会极大的震慑那些土豪劣绅,对大人以后经营凤阳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下官佩服!不过。。”

陈奇瑜笑道:“士亮是怕激起兵变,引火烧身?”

“正是此意!下官怕稍有不慎,局势恐脱离掌控!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陈奇瑜意气风发的道:“本官蒙我皇信任,曾督五省数万兵马,那些可不是卫所兵所能比的,那都是战兵边兵!如此强兵,很多时候也是缺粮少饷,但惧于朝廷之威,尚不敢有兵变之想,何况这些比农户强不到哪去的卫所兵!”

“抚台大人,还是要慎重行事才好!毕竟世事难料,万一出现最坏的状况,那凤阳甚至南直隶都将承受不住啊!”

“士亮放宽心,本官做事向来谨慎,此事首要便是征得我皇同意,其次,本官已行文南京兵部,以兵力不足,皇陵需派兵驻守,以防崇祯八年之祸再度发生为由,提请南京派兵来援,不是本官危言耸听,要是皇陵再次被流贼祸乱,杨一鹏、吴振缨首级血迹未干,不知谁会步其后尘!”

陈良谟大笑道:“大妙!南京援兵到达之日,便是有人授首之时!抚台真大才也!”

陈奇瑜心中却是暗下决心,若想在凤阳做出一番政绩来,这次就必须啃个硬骨头,那样才会彻底震慑住那些士绅豪商。

凤阳一处规模颇大的宅邸内,守陵太监杨泽、留守署正朱国相、凤阳留守中卫指挥使陈弘祖、皇陵卫指挥使陈其忠正在花厅内畅饮。

在崇祯八年初流贼攻入凤阳,焚烧皇陵的事件后,当时的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皆被圣旨处斩,杨泽本应也在斩首之列,但他聚敛重金送往干爹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处,然后王德化出面说服王之心、高起潜等人,在崇祯面前替杨泽求情,谎称流贼攻陷凤阳时,杨泽正在南京公干,与此事干系不大,崇祯对于外臣极度不满和不信任,对家奴却信任有加,于是轻信了几人的谎言,杨泽最后落得个失察之罪,继续留用本职的处罚。

上次贿赂干爹以及宫中各位大珰足足花费了五万两白银,杨泽数年来聚敛的家产耗去大半,这让他无比肉疼,但为了保住性命,杨泽也只能忍痛割肉。

摆平此事以后的一年多来,为了挽回失去的损失,杨泽在钱财上更加贪婪,手段行为也更加的肆无忌惮,他数次向宫中奏报,称流贼焚烧太祖皇帝题字的龙兴寺房舍六十七间,留守署府厅二十四间,高墙军、守陵军营房数百间;这些建筑需三十万两白银,征发两千民夫,耗时两年才能整修完毕。

朱振卿没穿越前的崇祯是个极度爱面子的皇帝,在接到杨泽数次请求拨款重修皇陵建筑的奏报后,不顾剿灭流贼所需的饷银还有重大缺口这一现实问题,仍然从内帑中下拨十万两白银交付与杨泽手中,让他尽快整修受损皇陵建筑,早日恢复皇陵旧有之貌,资金不足之处由他自行想法筹集。

崇祯这个昏聩之举让杨泽如鱼得水,他随即以宫中的名义召集士绅募资助捐,致仕在家年已八旬的兵部尚书张鹤鸣慨然捐资五千两,其弟年近八旬的云南按察副使张鹤腾也捐资两千两,在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致仕大臣的带动下,其他人不管自愿还是被迫,也相继捐银输粮,最终募得白银三万两,粮食五千余石,虽然距杨泽的心理目标差距甚大,但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随后杨泽又逼迫凤阳知府李启梅征发民夫修整被毁建筑,并让陈弘祖和陈其忠召集手下士卒参与劳动,为了防止民夫和士卒懈怠偷懒,杨泽派自己的干儿子小太监侯定国作为监工,监视参与此事的所有百姓官军。

如果杨泽将皇帝下拨以及募集的银钱用于此次重修之事的话,虽然仍有缺额,但也勉强够用;可杨泽哪会放过如此发财的机会,所有征用的民夫不仅要自带口粮,工钱更是一文不给;官军士卒日常本就被上官克扣粮饷,现今还要出工出力做苦活,饭食都是难以下咽的高粱米饭,和一小块供七日之用的粗粒大盐,整日消耗巨大的体力,营养却跟不上,稍有懈怠,便会被侯定国以及他手下的爪牙呵斥鞭挞,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论是士卒还是民夫,不满情绪逐渐累积起来。

修墙盖屋免不了要用到砖石木料,虽然被毁坏的建筑有些砖石尚能使用,但木料缺口巨大,市价购买的话要花费大量银子,可杨泽已经打定主意,要把重修的银钱落入自家腰包中,所以他哪舍得花钱购买,在与陈弘祖、陈其忠、侯定国等人商议后,杨泽遂以征发的名义,派人向经营各种木料的商人直接索要。

陈弘祖、陈其忠在军中日久,虽然人没多大本事,但因花费重金结识并贿赂杨泽后,被杨泽动用宫中的关系跟兵部打了招呼,由千户直接拔擢为指挥使,二人自以为抱上了大粗腿,对杨泽更是死心塌地,对他的话更是奉若圣旨。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十一章 勇卫营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十一章 勇卫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