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虽然具有重大意义,但这本著作更像是对历朝历代一部分科技和制造业的汇编,而不是那种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科技巨作。

相比于百年后的西方工业革命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创造力来说,华夏文明走到现在,因为各种各样复杂条件下的限制和束缚,创新性是严重不足,甚至是缺失的。

引进欧罗巴高精尖人才来到大明,让东西方高端文明产生激烈的碰撞,或许会催生出大明本土的绝世之才。

炎黄子孙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

一直到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在许多方面一直是遥遥领先与这个世界的,但是在儒家文化过于强调循规蹈矩的压制下,许许多多的创造性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就拿火器制作来说吧,就算到了明末清初,中国军队的火器无论质量还是式样,并不比西方落后多少。

在康熙年间,更是出了一个后世籍籍无名的火器天才-----------戴梓。

这位戴先生居然研制出了连珠枪,也就是后世机关枪的雏形,要不是满清老爷们害怕这种划时代的武器会给他们的统治带来巨大危害,所以把戴梓的发明束之高阁,那这种连珠枪继续升级下去,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或许会成为中国均队的打靶表演。

朱由检相信,煌煌中国绝不会只有一个戴梓式天才,只要给国人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外面美丽的风景,那就会有人想方设法跳出窗外,融入到这片美景之中。

方以智和郑芝凤率领的使团离开大明已经三年多了,因为通讯手段极为落后的缘故,到现在也没有收到他们的相关消息,希望这次回国的尼德兰使团会与他们取得联系,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与使团以帮助。

这次的大规模出访,是几千年来,华夏土地上首次由官方向欧罗巴派出的使团,也是璀璨绚丽的华夏文明在远远落后于大明的西欧各国面前第一次亮相,希望这次东西方的交流,会给世界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郑和虽然率船队七下西洋,但并未到达过西欧各国,这与身处当代的人们的眼光和局限性是有直接关系的。

如果将来方以智和郑芝凤能够平安回返,不管他们的任务完成的如何,朱由检都会给与大大的赏赐。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洋,也不是每个人明知生死难料,还会慨然赴行,这份勇气担当就值得一份厚赏。

在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掉同时,朱由检准备在大明各地开办学堂,工匠子弟学堂就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在京师一带很快便会相继出现数所学堂。

嘉定伯在京畿地区的两处庄子被没收后,朱由检把这两处庄子分别赏赐给了田弘遇和袁也让,以此当做对二人恭谨守礼的奖赏。

而这两人倒也确实知情识趣,在获赐庄子的第二天,两人均是携带重礼联袂进宫拜谢圣恩,朱由检在与二人简短叙话之后并没有收下礼物,而是建议他们在新得庄子中开办学堂,拿出相应的钱粮雇请先生,让庄子中的适龄孩童免费上学,所有程序就按照工匠子弟学校的模式操办即可。

田弘遇和袁也让对朱由检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当场表示回去后立即照办,争取开春之时就办成此事,以此为天家脸上增光添彩。

两人倒是并未食言,在出宫后的第二天,两人便各自打发了府上的管事前来工匠子弟学校参观,并将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包括学堂的模式和器物、先生的月薪和餐食、每名就学孩童两顿免费饭食等等。

在得知详情后,田弘遇和袁也让不辞辛劳,亲自分赴顺义和良乡两地,在对庄子做了大致了解后,又从当地县衙中找了工房司吏,勘察地形、选定地址,并拿出银钱交给府中管事,交代下去,待查好良辰吉日之后,就雇请工匠民壮开始建造学堂,等到学堂差不多建成时,再按照工匠子弟学校的标准,从本地聘请先生任教,学堂名称就以庄子命名即可。

在得知田弘遇和袁也让这番雷厉风行的行举后,朱由检也是对此大加赞赏,并特意赏赐两府玉如意各一对、白玉挂件各一双,以示让二人安心做事之意。

这个消息很快便在后宫中传开,田妃和袁妃闻听自是喜不自胜,在对各自父亲办事如此得体的同时,也对娘家人的前程更加放心。

而周后在知道娘家的庄子被丈夫如此处置后,先是心头大感不悦,对朱由检也是爱答不理,说话也是捎着带着的,后在朱由检将历年来,三家勋戚各自所为一一详述一番后,这才知道,自己父兄与另两家比起来是多么的不堪,也难怪自己丈夫要这样处置周家。

周后在想明白过后,顿觉有愧于自家夫君,于是在连续忙活半天,先后与张嫣、田妃、袁妃商议过后,几人一致决议,各人分别拿出相应钱粮,在京师四座养济院中择地修建学堂,让养济院中的孩童们入学读书。

周后等四人将分别承办一所学堂,并将永久性承担学堂每年所需的相关费用。

这四座学堂中,其中专门设立一所女子学堂,先生也将从退休的识字宫女中聘用。

朱由检从周后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对几位身份高贵的女人有这样的心思和魄力赞叹不已。

尤其是开办女子学堂,这件明显是他疏忽之事,让他心里深感愧疚。

来到这个世界四年多了,自己的很多思想和行为不知不觉中有被同化的趋势,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自己最终彻底融入这个时代中,那改造大明将会成为一句空话,自己先前付出的种种努力将来也会回到原来的轨迹上,这是他绝不能容忍的。

要是如大明历代帝王那样,做事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这样的穿越还有何意义?

一切必须按照自己最初的设想去行进,所有挡路者,一脚踹倒,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勋戚在庄子里办学,周后等在皇庄办学,四海商行有选择的投资办学,海外写一下,天工开物只是总结性的,不是创新

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五章 皇庄1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八十章 困难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
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五章 皇庄1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八十章 困难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