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四)

1649年4月30日,阿劳坎自由市。大群穿着浅蓝色牛仔服的移民正心有余悸地从隔离区内走出,装载他们前来的船只在行经合恩角海域时,船员报告船舱内的移民出现了传染病,船长当机立断将患病的人隔离,直到大家在阿劳坎港靠港停泊。

到港后,阿劳坎港唯一一名医生立刻在南铁公司民政部卫生科一名副科长的陪同下,上船对所有移民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船上很多人得了麻疹,还有一些小孩患上了白喉,此时已在弥留之际。

据调查,这艘船来自吕贝克,出发时满载了213名立窝尼亚移民,目的地是位于太平洋一侧的阿劳坎自由市。从46年开始,东岸政府便开始出台各项政策吸引主动移民,毕竟现在的东岸共和国非常缺人,能省下东岸运输船吨位主动自费来的人,对于执委会来说是越多越好。

而自费移民来东岸的,一般来说都来自立窝尼亚。目前东岸国内立窝尼亚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很多人在安顿下来后便起了将老家的亲戚朋友也弄过来的心思。毕竟这个地方迭经战乱,如今又在瑞典异族的横征暴敛之下,大家的日子过得都很艰难。因此,从多年前开始,东岸本土就有人陆陆续续通过东岸自己的网络将钱汇到里加,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大家推举出来的代表亲自跟船重返立窝尼亚组织移民。

此次这艘来自吕贝克的移民船就是专门做移民生意的(返程时再拉上一船东岸特产),300多名立窝尼亚人将船只挤得满满当当,结果抵达东方港时只有200多人活着了。这艘船在途中时就已经发生过一次传染病了,当时水手们往海里足足扔了四五十具移民尸体。到了东方港后,东岸港务局的人又对其进行了例行消毒,再然后又往船上塞了一百多个新到的明国移民,令其继续向南行驶抵达太平洋侧的阿劳坎自由市。而为了补偿这段运费,东岸移民部额外给了这艘移民船两万元的费用。

岂料船只途中竟然再次爆发了麻疹和白喉,导致一批身体抵抗力弱的儿童死掉,也不知道是在东方港时消毒不彻底呢,还是人群中仍然潜伏着病人,总之在阿劳坎自由市下船时,这船人再次成功减员四分之一,人数已经不足三百了。

所有人闷在船上渡过了十五天隔离期后,所有未表现出症状的水手和移民才被允许下岸。他们将在阿劳坎自由市略略休整个把月,期间做一些轻体力劳动,如帮南铁公司梳理羊毛、种菜割草之类的活计。等到休整完毕后,那些明人移民就将在南铁公司民政部科员的带领下,前往附近划定好的村庄定居。

至于那些主动来的新移民(单指立窝尼亚人),他们则可以不住在政府规划的村庄内。依照东岸政府出台的针对自费移民的鼓励性政策,这些人可以在空闲的公地中自由挑选,当然数量不得超过三十亩。这些土地二十年内不用向南铁公司交纳任何赋税,但如果他们没钱永久买断自己挑选的土地(每亩地五元),他们可以暂时选择租赁,前三年免租金,三年以后南铁公司才问他们收取廉价的地租,可以说条件是非常优厚的。

同那些被强迫在指定地点定居的移民来说,按照自己意愿和习惯选择定居点的新移民,更能忍受可能出现的挫折——这一点在土地贫瘠、环境不佳的南巴塔哥尼亚地区犹为重要——他们也更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土地上的一些缺陷。

相反,对于那些强制在指定地点定居的移民们来说,即便因为自己过错而造成的歉收,他们也会归罪于上级,并无穷无尽地申请救济或干脆要求外出打工,往往令当地乡政府的官员们焦头烂额。

政府永远无法了解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即便很多时候政府挑选的定居点很好,但未被移民们看中,那么为了开拓事业着想,也应该更认可移民们自行挑选的屯垦地点,因为也许这些地点移民们自己更熟悉,更符合他们的劳作习惯,其产出也会更高一些。因此,在南铁公司这种更注重产出效益的康采恩企业看来,让移民们自己挑选合适的定居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除了一些公司从战略角度考虑认为应该设置定居点的地区外,其他地方基本都放开了,让这些自费移民们自由挑选(公费移民则安置到战略要点集中定居)。

当然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南铁公司仍然要求自费移民们尽量在自己选择的土地上聚居。每个村落原则上不得少于十五户(本土每个村一百户),对于这些聚居的村民,南铁公司除授予他们耕地外,还允许他们到政府划定的国营牧场(一般是水草丰美之处)内放牧,同时还减少了徭役的时间——就如同本土的农民要参与修路、给军队充当军夫一样,南铁公司治下的农民也将参与公路、铁路和港口的修建工作。

至于没和人聚居形成村落、独自占有土地定居的移民,则无法将自己的羊群送到国营牧场内去放牧,同时他们的徭役时间也无法得到削减。事实上由于聚居村民们减少了徭役工作时间,这些单独定居者的实际工作量还增加了。因此,从现实状况来说,目前选择独自定居的人很少,基本上所有人都选择了挑选一个大家认为合适的地点进行聚居。

南铁公司对于推进两洋铁路以及两端两个现代化港口的建设是执着的,因为这条铁路一天不完工,南铁公司就一天不能盈利。而不盈利,又如何能吸引后续资金进入南巴塔哥尼亚地区进行开发建设?而要推进铁路建设,首要之事便是获取足够多的劳动力——不光是奴工,还有大量正式定居的自由民,毕竟他们才是构成东岸本地社会的基础。

新来的移民们一般来说第一年将居住在自己的简易窝棚或土坯房内,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经济状况好的移民有钱购买一些木料来盖房。这些木料全部产自火地岛山毛榉堡的国营林场,当然不是山毛榉,这种木料太宝贵,只能用来造船,拿来盖房的一半来说就只是一些杉木之类的二三流木材,不过对于长途旅行来到此地、堪称赤贫如洗的大多数移民们来说,这仍然是他们所消费不起的。

这两三百名新移民安顿下来后,就要开始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了。牛羊等牲畜,就只能向本地少许老居民购买,或者向那些赶着羊群的阿劳坎土人们购买,或者向南铁公司赊购(最近刚刚准备从智利撤军的东岸太平洋特遣舰队移交了一大批牛羊马等牲畜给南铁公司);而有了牲畜后,他们就得去准备干草了,然后还将在自己选定的住所周围开辟小菜园子,种植一些自己从旧大陆带来的蔬菜种子。

在如今的阿劳坎自由市,种植蔬菜差不多是最来钱的路子了,因为商品化程度相当高。而除了菜园子外,有钱购买农具或牛马的富裕新移民们,还来得及清理一下土地、沟渠,准备等开春后第一时间种植荞麦、黑麦或燕麦等耐寒谷物。他们尽可以有偿帮邻居也开垦一些土地,只要和他们说好粮食收获时的分成比例就可以了,这种互利互惠的事情,大家一般都不会拒绝。

按照南铁公司民政科的估计,第一年不谈,移民们基本属于赤贫阶层;从第二年、第三年开始,随着土地的陆续开发,他们将开始有余力购买木料或砖瓦整修自己的房屋;而到了四年后,由于土地产量的稳定以及免交赋税的优势,他们将开始有一部分剩余农产品出售,然后购买牛羊农具或以前消费不起的日用商品,算是正式定居了下来,成了能自己创造财富而不是需要接受救济的人员。

有人才有一切,南铁公司现在缺的就是人!特别是在两洋简易公路已经全面开工的当下,对人力的渴求几乎被放大到了无穷大的地步。工程部的队长、工头们整天扯着嗓子向上级要人,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甚至还以工期可能受到延误来做威胁。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如今90%的移民是被分配到了东岸本土,移民部手指缝里能漏一些下来分配到南巴塔哥尼亚地区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这还是看着莫茗的面子大,换了别人你一根毛也别想见到。

不过也许明年情况就会好很多,因为届时澳洲方向将会开一些试验性质的移民船,顺着西风带边缘向东直航阿劳坎港,这些移民船显而易见将会给南铁公司带来大量的新鲜血液,使得两洋铁路及港口的建设迈入实质性的加速通道。

第八章 安齐拉纳纳(八)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四十五章 贸易与殖民(四)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区(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乱的巴黎第八章 安齐拉纳纳(八)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一百十三章 物资准备第五十九章 东岸主义(三)第五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二十三章 百万法郎战争(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经济学(一)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二百六十七章 网(五)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场(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鲸(二)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三百一十章 贸易往返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乱局(十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响(二)第五十一章 波尔多风云(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四百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网(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乡行动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会变迁(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七章 鸭子湖(三)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识形态第二十五章 贸易摩擦(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弃的土地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二百十七章 热带沃土(三)第八十五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国人(一)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场(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六章 鸭子湖(二)第一百零四章 南非新境况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太平洋(五)第十七章 深固根本(三)第四十七章 恢复性发展(一)第五十八章 “破浪”号的首航(三)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岛,新生活(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四十七章 波尔多风云(四)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四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八章 狼群(三)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三十四章 燧发枪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五十六章 “破浪”号的首航(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一百零九章 烟台(四)第六十四章 困难与希望(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发展第二百七十七章 将军的报告第三百九十二章 来自荷兰的坏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网(一)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二百七十七章 将军的报告第二十二章 百万法郎战争(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五十四章 战备之物资(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筚路蓝缕(四)第七十一章 换血计划第一百三十七章 创业与发展(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二)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九十五章 山间的战斗(一)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一)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铁路(三)
第八章 安齐拉纳纳(八)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四十五章 贸易与殖民(四)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七十七章 决战:尾声(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区(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乱的巴黎第八章 安齐拉纳纳(八)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一百十三章 物资准备第五十九章 东岸主义(三)第五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二十三章 百万法郎战争(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经济学(一)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二百六十七章 网(五)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场(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鲸(二)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三百一十章 贸易往返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乱局(十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响(二)第五十一章 波尔多风云(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四百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网(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乡行动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会变迁(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七章 鸭子湖(三)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识形态第二十五章 贸易摩擦(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弃的土地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二百十七章 热带沃土(三)第八十五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国人(一)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场(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六章 鸭子湖(二)第一百零四章 南非新境况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太平洋(五)第十七章 深固根本(三)第四十七章 恢复性发展(一)第五十八章 “破浪”号的首航(三)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岛,新生活(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四十七章 波尔多风云(四)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四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八章 狼群(三)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三十四章 燧发枪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五十六章 “破浪”号的首航(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一百零九章 烟台(四)第六十四章 困难与希望(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发展第二百七十七章 将军的报告第三百九十二章 来自荷兰的坏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网(一)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二百七十七章 将军的报告第二十二章 百万法郎战争(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五十四章 战备之物资(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筚路蓝缕(四)第七十一章 换血计划第一百三十七章 创业与发展(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二)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九十五章 山间的战斗(一)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一)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铁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