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鲁军三伐徐 周师两侵晋

书接上文,徐君赢衡自尊为王,鲁、宋、齐三君入徐规谏无果,遂怒而离去,唯留徐君独守空堂。

闻知四君会商谈崩,大夫赢罱即时请见徐君赢衡,谏日:“鲁、宋、齐者,当世之列强,若得与之达成盟好,于徐争世问强大有裨益!今其联而访徐,暨可一举盟交三邦,天赐之机也,何以失之耶?”

徐君赢衡恨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其众非为示好而,而是为欺责寡人而来,失则失矣!”

大夫赢罱急言道:“糊涂也!为君理事,贵在明辨是非,能察良莠利弊,古往今来,凭一己之力成事者,未尝有也!强如齐鲁者,亦需盟友帮衬,何况弱如徐耶?”

徐君赢衡不悦道“大胆!寡人秉持先君之政,国力蒸蒸日上,覆周兴徐我一人可也,何需他人帮衬?”

大夫赢罱适而炝言道:“悲乎!先君在上,哪个不比君上更念兴徐大业?君上不过是秉持先君政制,使徐稍有起色而已,此非君上之功,乃臣民百姓之功也!君上嗣位至今,可曾为徐阔增半寸领土?可曾为徐谋得平安盛世?两者皆无,不知君上何以能骄狂至此!”

徐君赢衡亦无好言道:“即是如此,寡人方才要称王自立,济得群雄相助,以增徐势!”

大夫赢罱诚言苦心谏道:“君上此想,不可谓之错,只是齐、鲁、宋因时访徐,若可结好之不是更兴徐势耶?孰不知职爵名望皆乃虚名耳,声强势壮方为王道,齐、鲁、宋世之列强,三者得其一,即可倍增徐势,胜抵十数弱邦庸徐,更何况三邦同至!奈何君上执着于一爵称,而断齐、鲁、宋和徐之念,臣实不知君上是何想法!”

徐君赢衡接言诤语道:“卿即不明,寡人便谓汝讲明,齐、鲁、宋虽强,却非真心待我,且不论其愿否盟我,即便屈膝与之盟交,亦只徒耗我邑资源,于徐别无实益,我又何必腆颜事之!还见弱邦,渺小如蚁,然万蚁可吞象,聚合则强,且其诚信待我,我又何惧世之列强!”

大夫曹罱还言道:“乱世当道,实以虚之,虚以实之,以其昏昏,独我昭昭,有何诚信可言,邦交之道亦是如此!臣亦并非要君上弃弱附强,乃是谏君无分强弱,从善益徐!”

徐君赢衡教言道:“人知金帛为贵,而不知更有远甚于金帛者。谋之不深,而行之不远,人取大,我取小;人视近,我视远。未雨绸缪,是为智者!”

大夫赢罱不道:“盟交齐、宋、鲁,亦为长远之见,何而不为?”

徐君赢衡正色回道:“宋、齐、鲁之辈,缔徐之心甚于助徐之心,争徐之心甚于盟徐之心,盟而害徐也!”

大夫赢罱虑道:“罢了!只是君今称王,自绝于天下,恐惹诸侯联军来伐,其时列强并至,徐室孤立无援,君将何以面对?”

徐君赢衡平静道:“来则来矣!出而图世,何能无争?我与诸侯终有一战,胜则席卷中原,王天下!败了无怨无悔,我亦无可输矣!”

大夫赢罱无语,拱手礼辞而退。

再说鲁、宋、齐三君怒而辞徐,出得彭城遂就近入宋萧城,商议伐徐大计。

三方座定,齐公姜小白当先怒道:“徐子目中无人,欺我太甚,且其逆天而行,罔顾纲常法纪,寡人势必伐之,汝等愿随否?”

宋公御说接言嗔语道:“徐子狂傲无礼,不知天高地厚,若不加以惩戒,恐将为祸天下,宋愿随君伐之!”

Wшw▲ ttκan▲ C〇

鲁公姬同亦应言道:“徐子欺周,予以惩教,无可厚非,鲁室自当与众同征!只是徐室势弱,我等三邦联军征讨,胜之不难,然在胜徐之后,其将如何处置,则为难办也!”

齐公姜小白怒极而斥:“攻破徐城,踏平徐境!”

鲁公姬同不以为然道:“齐公气极而言,有失偏颇,寡人不敢苟同!如君所言,我等若是举兵扫荡徐地,直是亡徐社稷,淮西诸侯必当畏而拒我,似此得不偿失也!我等本为替天行道,到头来落得个人人喊打,齐公失仁之举不可为也!”

齐本强矣,若再并徐增其势,天下则就唯齐独尊也!宋公御说自是不愿见之此情发生,遂接鲁公话语说道:“安民为益,挟民为害,为徐而罪淮西一众诸侯,实是不值!鲁公之言无错,那便破徐城,擒徐君,迫其顺应天意,弃绝称王之念,若其冥顽不灵,我则夺其君位,另择贤者立立,惩徐树信,皆可得也!”

鲁公姬同转头言道:“宋公之言,倒是一法,只是徐人历来独力自主,恐不能为我等左右,待得联军退去,其必复燃,我等乃做无用功耳!”

闻得此言,宋齐两君面面相顾,进而同时转头望向鲁公姬同,齐公姜小白领言道:“左右不是,敢问鲁公意下何为?”

鲁公姬同抬臂提袖,指而言道:“以武屈人,不危徐,不亡徐,擒而纵之,纵而复擒,虐其心志,至其服我而止!”

宋公御说虑道:“兵者,凶也!即分胜负,也决生死,何以做到不危徐,不亡徐耶?”

鲁公姬同继而决计道:“呈请天子诏令,明告诸侯,徐君赢衡谋逆天下,罪在赢衡一人耳,我等奉诏讨贼,亦仅问罪徐君赢衡一人,势不危徐也!另待联军逼临徐城,不得破城而入,而迫徐军与我阵战,势不亡徐也!”

闻言,齐公姜小白由是应许道:“即如是,先试君谋,若不奏效,寡人亲领大军,荡平徐室!”

见得二公达成共识,宋公御说遂亦附言道:“宋室情愿跟随!”

伐徐大略谋定,不宜久留彭地,是以当日即起车架,各自还都料军起事。

日月更替,转入立秋时节,齐、鲁、宋三邦联军六万余众侵入徐境。

徐城告危,徐君赢衡即调全邑兵马还守徐城,欲与联军决一死战,随又举朝议事,问道群臣:“强敌入侵,众卿可有破敌之策!”

大夫赢罱上言道:“贼势汹汹,不宜急战,而当以逸待劳临城而守,进而察敌缺陷,伺机破敌!”

徐君赢衡环视群臣,见之众臣皆无上表之意,遂轻叹一声,复言道:“众卿如无异议,便依大夫之言行事!”说罢,拂袖起身而去。

任他铁壁防守,联军却是不急不躁,竟而择地落营,并未急于攻城。如此三日,两军相安无事,联军籍此休整完毕,进而起营兵临城下。

依着鲁公姬同不危徐、不亡徐之策,联军城前列阵,毫无攻城之意,随将战书缚于箭矢,着长射手射入城中,约期城下决战。

徐君赢衡拾而阅之,见书所言道:“兹有幸徐谋逆,吾等联军奉诏讨贼,尽早于我军前俯首认罪,如若执迷不悟,则与我军决战阵前,免伤无辜!”

徐君赢衡一气览毕,遂将战递与众臣传阅,大夫赢罱随即谏道:“此次敌人激将之法,切不可轻出与战,还当坚守徐城,以观后效!”

徐君赢衡面无表情,冷言命道:“三军戒备,尽依大夫之言,坚守徐城!”言讫自去。

如是僵持七日,两军相安无事,联军每日复临城下,箭发战书入城,见徐不出与战,及至日暮便又自行退,没有丝毫强取入城之像。徐君赢衡不耐道:“围而不攻,去而不退,众卿以为联军是为何意?”

大夫赢罱随言上奏道:“畏徐城坚防固,敌之难破,故见围而不攻;与战不得,退兵无颜,故见去而不退!臣敢断定,敌今陷落两难之境,需不多时,敌必凸显破绽,其时我军趁势而出,必可大破联军,徐自安矣!”

待其说罢,徐君赢衡一阵大笑,末了淡言道:“非也!”

大夫赢罱不解问道:“君上以为何故?”

徐君赢衡振声谓对众臣言道:“素观联军进退有序,决不似大夫所言,陷入两难之像!围而不攻,是为惰我徐士锐气;去而不退,是为却我徐人勇志!”

大夫赢罱忧虑问道:“君欲何为?”

徐君赢衡旋即正色回道:“待今日暮,联军后退之时,我即举兵出击,攻其不备,依此大破敌军,勿得使敌奸计得逞!”

闻其此言,大夫赢罱冷汗沁背,拱手而出方欲上言谏阻,则闻徐君赢衡拦言道:“我意已决,但有抗命阻我出兵者,视为祸乱军心,即按军法从事!”

见君有命,大夫赢罱无法,只得受命而行,而于心底祈祷此战得胜。

日将西下,联军照旧应时而退,徐君赢衡瞅准时机,领得万余轻骑兵突出徐城,

联军养精蓄锐休整多日,谓此岂能无备,眼见徐军举兵追出,鲁公姬同当即下令三军疾走,免与锋锐徐军接线。

离城五里,联军故意放慢步伐,眼加得徐军堪将追将追上,竟而转身列阵待敌。

徐君赢衡未经多想,只道是联军自知无法走脱而做殊死之争,由是下令三军加快步伐,袭向联军大阵而去。

还观联军将士,面无战意,亦无退意,尽皆严阵以待,徐君赢衡见此虽有迟疑,然见胜利就在眼前,亦顾不得许多,遂一个劲催军急进。

而鲁公姬同等的便是徐君赢衡此举,但闻阵中声号角响起,事先预伏于密林中之伏兵,闻迅杀出于后燃起一道火墙,切断徐军退路。余部联军则摆现一出钳形阵,但见士卒分散走位,或聚而成垒,形似山岳,或纵而成虬,形似沟壑,将之徐军切割分裂,使其首尾不能呼应。

骑兵作战最忌行途坎坷,疆场虽见旷野无边,然遭联军以身阻碍,不是山川,胜似山川,徐军骑甲冲击之势顿无,不多时尽为联军攻克,徐君赢衡亦被联军擒拿。

战毕,鲁公姬同阵中行出,近身上上前,轻言问道:“服是不服?”

徐君赢衡侧首怒日:“胜之不武,至死不服!”

鲁公姬同随即笑日:“不服再战!”言讫,即命释其缚,尽还其兵卒,进而退兵还营。

徐君赢衡默然,随即亦引军还城。

回归庙堂,文武众臣拥将上前,问日:“战况如何?”

回想当日场景,徐君赢衡不知如何作答,只得拂袖不耐道:“鏖战半日,不分胜负,暂且休战,来日再战!”

见其如是说,众臣亦不敢追问,随即纷纷应命下堂,各自备战去了。

众人行去,偌大庙堂仅剩得徐君赢衡一人,满堂寂静,其自掩面自思来日战略。

来日,联军复临城下,西风紧奏,袭扯椽旗猎猎作响,两军将士甲胄鲜明煜煜生辉,鲁徐两君肃立阵前,对视良久无人置言,尽欲使敌先起,进而后手破敌。

如是僵持半个时辰,终是徐君赢衡棋输先手,但闻号角声起,徐军战车后撤,骑兵分列左右,万数步卒徐徐开出阵前。

念到前番骑战失利,徐君赢衡于心求稳,乃期步战稳扎稳打,疲敌驱之。然其忽略道,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兵法之途,亦是如此。

步战之法,需以丘陵、险阻、林木为掩,如是战则见胜。若遇平易之道,须用拒马枪为方阵,步兵在内。马军、步兵中分为驻队、战队。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出战。敌攻我一面,则我两哨出兵,从旁以掩之;敌攻我两面,我则分兵从后以捣之;敌攻我四面,我为圆阵,分兵四出以奋击之。敌若败走,以骑兵追之,步兵随其后,乃必胜之法。

然而徐君赢衡用兵,全然不合此法,疆场坦途之地,不见丘陵、险阻、林木之掩,步战险而易败,且其仓促接战,更无拒马枪等物扎阵。再见徐军所摆阵法,步卒突出向前,车骑遴置在后,战时难以协调呼应,由是观之徐君必败也!

鲁公姬同数历大战,兵法造诣自是屈指可数,而见徐军摆下此阵,亦知敌必败也,由是当机立断,命使车骑大军出击,无分方位,无分阵次,全军自由冲击敌军。

数阵冲击下来,徐军业已溃不成军,争相逃入城中,徐君赢衡喝止不住,而见败局已定,亦只得随军退去城中。

唯恐鲁军趁势抢城,徐君赢衡当即上城查看。举目望下,却见鲁军肃然列阵城下,自上而下尽无丝毫攻城之意,续闻鲁公姬同谓上喊道:“淮西徐子,服是不服?”

众人当前,徐君赢衡自是不甘示弱,随言道:“怀私弄巧,难令我服!”

鲁公姬同亦不予多辩,乃如前时回日:“不服再战!”言讫,即又携军还营,徒留徐室君臣于城,感叹鲁军之坚强,感慰鲁君之德盛!

两番兵败,徐室君臣无人再敢轻敌,进而汇聚庙堂,连夜商讨应敌之策。

连战败北,徐君赢衡心绪烦闷,由是独坐君位不发一言,大夫赢罱适时进言道:“与敌两战,侥幸存得社稷,望君莫要再启战端,臣见联军并无覆我之志,臣祈与敌言和!”

一语落地,群臣纷纷附言,徐君赢衡要强之人,实不愿意就此臣服于人,乃言道:“寡人非做人臣之主,亦知敌非轻易可胜,冀求全名独力之志,乃想与敌最后一争,胜则不负先族之愿,败则寡人弃却君位,徐室未来由众卿操持!”言讫,命退众臣,进而独自思索退敌之策。

既是最后一战,自要倾力一战,期日对阵,徐君赢衡遣出全数战车,计约三百乘。鲁公姬同亦想利此一战折服徐君赢衡,进而称霸淮西诸侯,是以亦调三百战车迎战,无伏无谋一决胜负。

阵势摆下,两君几乎同时下达出击指令,霎时间锣鼓齐鸣响彻云霄,两军甲胄嘶吼助威,随之战车雷动碾压大地,直如两座大山快速移动,回首一刹间怦然撞向一处。

虽说两军兵力对等,然则两军士气天差地别,鲁军连胜,愈战愈勇,徐军数败,斗志全无,是以可知徐军败局已定矣!

数番冲突下来,鲁军游走于外围,将之徐军困于一处,战车失去机动之能,犹如栏木砣铁,谓敌毫无威慑,只得是坐以待毙。

胜负已分,双方亦无拼死之意,鲁军围而不攻,徐军御而不抗,随之一声钲响,徐君赢衡独自撤马回入城中,鲁公姬同随之亦举旗松围,号令三军摆下防御阵型,放纵徐军退去。

争斗终止,鲁公姬同纵马还至阵前,赫然伫立不怒而威,双目极视前方,谨待徐军动向。不多时,徐大夫赢罱携十数朝臣步行而来,拖举绢书齐跪鲁军阵前,并谓鲁公姬同言道:“徐室不自量力,冒犯联军天威,吾君业已知错,更觉无颜面君,遂遗下投诚书,著我等呈交鲁公,还盼鲁公秉持仁义之本,受我投诚之意!”说罢,伏地待言。

鲁公姬同随即命人接过绢书,更谓众人言道:“上天有好生之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寡人不信绢薄之言,体察汝等求和之诚,今且稍退大军,若淮西诸侯再敢作乱天下,联军复至之时,即是汝等末日,盼汝等好生侍君,治邦理民,安守本分,莫再为敌天下!”言讫,即领大军还营,随将徐室投诚书制成布告,张贴于淮西诸侯各城。

时过数日,既见淮西诸侯并无异样,鲁公姬同遂又颁下安抚文书,檄告各处。淮西诸侯亦皆会意,纷纷著使携礼,入联军大营劳军,如此又过数日,鲁公姬同方才安心,乃敢敕令联军退兵。

还都曲阜,鲁公姬同大排宴席,犒劳三军不再话下,就此济身方伯之列,淮西诸侯唯其马首是瞻,齐、宋之名亦更盛于诸侯。

见之此景,洛邑处周王姬阆大为窝火,名为天下共主,却无制世之实,诸侯之名更盛天子之名,使得周王姬阆颜面扫地,而窥此枉礼欺上之举,王室却又无力加以惩处,是以只德与朝怨诉众卿,日:“回想周初,文武治世,德批世人,仁载亲疏,适见天下归心,何其盛哉!还观今世,戎狄犯镐,被迫东迁,愈见衰颓,直见政由方伯,天子不鸣,悲乎哀哉!天下非属我矣,众卿去罢!”说罢,唉叹连连。

闻王训言,众卿虽是感同身受,然众亦知时势使然,诸侯崛起,周室谙弱,想要复周之声,回天乏术力矣!是以,众皆默然垂首,无言以对!

时虢公姬丑在朝述职,其与周公姬年纪相当,是为王室嫡亲族系,与之周王姬阆脾性相合,由是私交甚好,更兼年轻气盛,不畏强权,乃出而上谏道:“王室衰败,非一日而成。复周胜势,亦无能一蹴而就,还得缓步图之!”

梼杌闻得此言,周王姬阆骤然举眉,大悦道:“虢公可有兴王大计!”

虢公姬丑见问献言道:“臣确有言,供王参佐!时下,齐鲁声势滔天,我难与争,卫宋之流稍弱,然其与之齐鲁盟交甚深,亦不可轻动,但有北疆晋室,数代内争,与之中原邦交甚少,几无盟邦,我可利此使晋臣周,而后再图天下!”

周王姬阆忧心道:“晋亦不弱,何以胜晋?”

虢公姬丑恳首道:“王言甚是,晋雄西北,以周之力实难与争,然合周虢二邦之力,却可与之一战!”

周王姬阆仍有顾虑道:“如此确要陪上全部身家性命,稳妥与否?”

虢公姬丑嗤笑道:“便看君做何想也!若想安生度日,恬颜为之即可,放任天下,自此不问政事!若想拥天子之名,掌天下权柄,则当与世而争,争胜而兴,争败无憾,君又何患之?”

闻此一言,周王姬阆方才宽心问道:“虢公意将如何行事?”

虢公姬丑当即拱手直言道:“适闻庶支姬诡诸窃居晋侯之位,更无故诛杀嫡支桓装二族,我便以次为名出兵除叛,继而扶立嫡亲子嗣即位晋君,如是新任晋君必当念王之恩,及后定当忠心事王也!而就天下大势,此消彼长,臣晋得利而增势,齐鲁失政而减势,如此数合,周必复兴也!”

闻其述罢,仿佛盛周之势便在眼前,周王姬阆当即下诏道:“虢公兴周长策,寡人全力支持,周室六师任凭虢公差遣,待到功成之日,寡人必当亲授虢公相职,以佐寡人治国!”

虢公姬丑当即俯身跪拜:“谢王上!”言讫,抽身而出,

其出而整军备战不在话下,周室王臣则是不遗余力为其提供后勤保障。

秋末九月,虢公姬丑帅师四万开赴晋地,人拥马蹴声势浩大,其行迹轻松为晋哨探查知,随将战报传至翼城。

虽说晋侯姬诡诸久经沙场,谓此见怪不怪,然则王师四万大军临境,毕竟不是小事,由是举朝商议对策。

众臣早到,议论纷纷,战和意见不一,唯有大夫士蒍僻居一侧,不发一言。过不多时,晋侯姬诡诸从后转出,直入君座坐定,其在帷后听闻多时,众臣之意业已知晓,然则皆不合意,故而叹言问道:“王师临境,众皆知了,于寡人言,战则无惧,和无不可,只是不知何则更好,敢问众卿高见!”

待其音落,众臣随之纷纷上言,主战倡和众说纷纭,晋侯姬诡诸置若罔闻,进而望向大夫士蒍,敛颜问日:“士大夫可有高论!”

见君责问,大夫士蒍接言上奏道:“人为君,我为臣,周天子仍为天下共主,为免落人口舌,眼下不宜与其轻动干戈!”

闻此,晋侯姬诡诸蔑言道:“如是说,大夫倡和也!”

大夫士蒍续言道:“和者,贵诚!心志不诚,堪得和平?”

晋侯姬诡诸轻点其头,随之恳言道:“如是,战不宜,和不适,大夫可有良策教我?”

大夫士蒍躬身呈言道:“以战促和!”

晋侯姬诡诸不解道:“战则有伤,伤则不合,怎见以战促和?”

大夫士蒍解言道:“柔以怀钢,假弱屈尊骄其心,持衡想拒堕其志,敌不动,我不动,务必使敌战而不得,则事可成也!”

晋侯姬诡诸闻言大悦,赞日:“妙哉,战争还可如此文艺,士卿大才!”言讫,当堂拜授大夫士蒍大将军职,着其领军三万御敌。

大夫士蒍叩首领命,众臣齐贺晋公英明。

次日黎明,大夫士蒍领得三万晋军踏上征程,上卿俞庚副之为属。

行军半日,晋虢两师会于翼城三十里外郊野,突遇晋军来敌,虢师一时茫然无措毫,是以不敢轻举妄动,晋师则本着劝退敌师之志,亦无先战之意,两军由是不约而同,下令就地落营杂寨,以图后计。

是夜,两军营中尽皆灯火通明,各自聚众商议谋敌方略。先观晋营,中军大帐中,昏黄烛火下,大夫士蒍端坐将案前,余部大小将领分列两侧,但闻大夫士蒍先语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鼓噪而乘之,迫敌溃走,应当何为?”

上卿俞庚谏上道:“如此者,可发兵潜行至敌营两侧伺伏,再遣车骑绕行至敌营后侧待命,另外多置旌旗,益添金鼓。及至交战之时,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必走也!”

闻其此语,大夫士蒍摇首回道:“上卿之谋,合乎战法,却不合时宜!吾已差使哨骑探过,敌营所处地势,两侧乃是一马平川,绵延近十里,无有设伏之地;且两营相距不过数里,我营车骑调动尽为敌营将士收在眼底,难掩敌耳目,则无谈越其前后;勉力为之,则敌知我虑,先施其备,合战之时,亟当是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犹如不战也!”

闻其一番解说,众将语塞。

大夫士蒍随之谦言道:“我有一谋,众将试听可行否?”

众将静默待言。

大夫士蒍续言道:“此战首要,旨在退敌,而非杀敌,当多发哨探往视其动静,敌不动,我不动,待其粮草耗尽自退,是为最善者!如是察其有意发兵攻我,可审候其来,择死地设伏而待之,另外我接敌之师,应当远置旌旗,疏列行陈,佯我全军尽出,勿使敌军察我暗设伏兵。待战之时,接敌即走,不得见有损伤,退之一段,敌必生疑欲还,适可击金无止,令敌释疑还追,直至牵敌入我伏击之地,彼时三军止而回击,伏兵趁势突出,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将其阵形冲散,敌必惧而畏战,溃逃四方!”

闻罢此谋,众将纷纷称赞,末了齐言颂道:“大夫高谋,吾等谨遵将令!”

大夫士蒍随言起身,谓众颁下将令,着上卿俞庚领兵一万,密出大营择地设伏,余部将士则紧守营区整军备战,枕戈待旦以防敌军突袭。

众将闻声受命,出而各自行事。

再看虢军大营,亦是人马横行紧张备战中,中军大帐内人声鼎沸争论不休,有言占先偷袭者,有言以静制动者,更有言还师傅待变者,众说不一。

虢公姬丑一时亦乱了心意,更无良策制敌,衡量再三后声言道:“我等身负兴周大业,与晋一战,势在必行,退守绝无可能!而以静制动之法,表面看似稳妥,实则是亡师之途,我师远征作战,所携粮草有限,难以与敌持久对峙!再有占先偷袭之法,亦非善策,我师行军至此,已是疲惫不堪,还观晋军,以逸待劳兵峰正盛,强行催军作战,定是败多胜少!”

众将闻言皆是满面茫然,纷纷请将示下。

虢公姬丑稍加思索后回言道:“此一战,不可退却,不可急战,不可缓战,折中之法唯有寻敌行阵决战,光天化日之下,一战定乾坤!”

如此便简明了,众将齐目望向将台,谨待军令。

虢公姬丑随即会意诏令道:“着参军葛涅著写战表文书呈交敌营,约期三日后疆场决战,彼时,还望众将用命,奋力死战!”

阵战唯勇,众将呼喝道:“愿尊号令!”

战略拟定,众将退下,虢公姬丑睡意全无,遂随手抄起一卷兵书,静静品读。

战书传至晋营,大夫士蒍阅后窃喜,当即召令上卿俞庚领军出营,择险要处埋下伏兵,更着余部将士做好接敌准备。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两军如约出营对垒疆场,双方主将阵前会话,虢公姬丑当先言道:“姬诡诸残暴无德,戮杀宗亲,难为人君!今奉天子诏,师出拨乱反正,其若识相,还位晋室嫡亲,免动刀兵!”

大夫士蒍轻笑道:“周室承天之望,晋人无不敬仰,他事或可商量,然要除我晋君之职,动我晋室根基,却是不可!还请天子以情度人,消战弭兵以安天下!”

虢公姬丑急而怒道:“即是无法妥协也,便请出战!”

大夫士蒍浅言道:“公若执意如此,愚夫自当奉陪,谨嘱一言,此战乃公迫战,非我不敬王也!”

如此说罢,两帅各自回归阵中,皆依前者所谋而动,虢军摔先发起冲锋,欲求与敌一战定胜负,但见晋军阵中一阵骚动,不待接战旋即倒旗拖戈而走。

见之胜利来得如此容易,虢公姬丑一时冲动失智,随即使军追击。

而见虢军上当追击,大夫士蒍暗自庆幸,命军一路且停且走,引诱惑虢军去往伏击之地。

追出一段,虢公姬丑心绪还归冷静,回过神来转念一想,晋军兵强马壮,当不似如此不堪一击,其今不战而走,必有所谋,由是下令驻军查看。

见敌生疑或退,大夫士蒍旋即下令鸣金止军,而三军将士依越鸣金不止,对之金音置若罔闻,仍就退走不止。

见之此景,虢公姬丑似如吃下定心丸,断定必是敌主帅无能统御三军,见得王师威武惧而怯战,由是复命三军疾追。

见敌又起,大夫士蒍回首会心一笑,竟而宽心奔走。

不多时,大夫士蒍引敌入就伏击之地,但闻一声炮响,两翼伏兵杀出,引敌之师亦就转身杀回。

至此,虢公姬丑方知上当中计,然遇战场情势突变,一时茫然无措,更无谈应对之策,只得下令三军速退。

晋军后退乃是有预谋而退之,虢军后退乃是不敌而败走,随之虢公姬丑一声令下,三万大军旋即作鸟兽散,四向奔走令而不止。

大夫士蒍亦就回师追击,直将其全部驱离晋地为止,并明告虢公姬丑,莫再作难晋室,以免伤了姬姓王族和气。

退离晋地,虢军所带粮草辎重尽失,好在收拢溃兵,得众两万八千余众,兵力几无损。此一战,虢公姬丑甚感憋屈,自觉无颜还朝觐王,念及两师兵力尚在,还可与晋一战,遂自解钱囊,下令于邦中调拨五千石粮草,运抵前线再战晋军,期求不辱王命。

再说大夫士蒍,携得胜之师凯旋,受上犒赏,自不必说,劳军宴毕,继又谓上谏言道:“此一战,本着驱敌为上,杀敌为下之方略,我军几无歼敌,其兵力无损,势必卷土重来,君当早做防范!”

晋公姬诡诸闻声会意,频频点头,问日:“大夫可有良策应对!”

大夫士蒍拜道:“聊有数言,供君参佐!”

晋公姬诡诸拂臂请道,大夫士蒍续言道:“不可交恶过深,免落口舌于诸侯,又要一劳永逸,免虢绝除祸晋之念,由是臣定间战之法解厄!”

晋公姬诡诸惑而问道:“此话何解!”

大夫士蒍释言道:“圣人用兵以决胜,不可以不用间,敌有谋臣,则潜行赂敌亲信,构谗于内,外以实事应谗者言,使其君臣相疑,自相残害,以此绝晋之患也!”

晋公姬诡诸悦急问道:“大夫良谋,如何施行?”

大夫士蒍从容回道:“如臣无料错,虢公姬丑势必引军复犯晋地,使军御之,必不可少,只需紧守城隘关卡,使得敌军战而不得,另外将前者所获虢军粮草辎重悉数归还,做出虢公姬丑受贿之像,臣再出使洛邑,构谗陷之,王必疑而却用,晋患可解也!”

晋公姬诡诸虑道:“其若不收,则当如何?”

大夫士蒍慰道:“无妨!我所求者,乃虢公姬丑受贿之像,其有无受贿之实,于我不重要!其若一次不受,那便运送二次,直至虢军撤离晋地!”

晋侯姬诡诸兴而言道:“大夫万全之策,众卿依法行事!”

大计议定,只等虢军来犯。

还说虢公姬丑,拢聚溃兵重整旗鼓,五千石粮草也已运抵前线大营,亦谓是万事俱备,随之虢公姬丑一声令下,数万大军复又侵入晋地,浩浩荡荡奔翼而去。

旋即战报传至晋室,晋侯姬诡诸当即遣军三万前往抵御,依计坚守,不出与战,更以劳军之名,奉送前者所获虢军粮草,大夫士蒍亦是应时而动,当即起行出访洛邑。

两军交战之际,敌方遣使而至,周王姬阆颇感意外,旋即依礼召见。

庙堂之上,大夫士蒍行过大计,进而直言问道:“晋有何错,王要出兵伐我?”

突遇其问,周王姬姬阆不知如何论辩,随实言相告道:“屠戮宗族,天理不容,堪能不伐!”

大夫士蒍随言驳道:“宗戚士族,血脉至亲,本该同舟共济,奈何却要犯上作乱,遇此反徒,王不除焉?”

遇其反问,周王姬阆语塞。

大夫士蒍随之续言道:“晋自立诸侯,君主更替数十世,忠职事王不敢懈怠,我主诡诸更是以兴周为己任,奈何却换来王上兴兵讨伐,王上莫不要寒透诸侯之心耶?”

周王姬阆急而辩道:“寡人从未有此想法,只是……”

大夫士蒍打断道:“只是小人之言难辩!”

周王姬阆惊道:“此话何意?”

大夫士蒍拱手敬道:“我王乃仁德之主,臣料想此番周晋之争,必是他人撺掇而就,由是方敢冒死前来谏奏!”

周王姬阆故作镇定道:“汝有何言?”

大夫士蒍接言道:“伐晋之举,必是虢公姬丑献策铸就,托言屈晋兴周,然我王可曾想过,今以武力迫晋,晋人可会真心服周?再有,王上今日可以出兵伐晋,他日便可伐秦、伐楚、伐天下,如此暨让天下诸侯又作何想?失之诸侯,天下遑属周否?”

周王姬阆自觉理亏,支吾道:“这……”

见事将成,大夫士蒍果断打断其言,声声铿锵献谗道:“依臣所知,虢公姬丑乃好名逐利之徒,伐晋以成名,掠晋而逐利,可谓名利双收!我主亦心成其所念,只为免伤无辜!奈何虢公姬丑贪欲不足,数千石粮草尽纳囊中,却丝毫不见其有退兵之念!无奈之下,这才使臣入洛,敬请王上下诏退兵!”

闻罢其说,周王姬阆汗颜,面色蜡黄道:“晋使且回,此事寡人定会查实,若果此事,寡人自会还晋公道!”

大夫士蒍闻言躬身礼退,周王姬阆随即派遣数十密探前王虢营查探。

不数日,哨探回报,虢军入晋数十日,不曾与晋交战,且粮草进出大营,络绎不绝!

周王姬阆闻报大怒,当即下诏命虢公姬丑退兵还朝,另立诏书,著大夫士蒍带回,赐天子胙,册立姬诡诸为晋君为其正名,并檄文天下,以告周晋之好。

回说虢军大营,虢公姬丑阅罢诏书,一行热泪夺眶而出,仰天叹道:“天要亡周也!”

隔日,虢军尽起,还师洛邑,虢公姬丑自此心灰意冷,无心事王,自回属邑理事。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
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