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

●降低成本是目标

人们常常使用“效率”这个词,如生产效率、管理效率、经营效率等等。藏家小说网现代企业追求“效率”,就是为了达到企业的根本目的——“降低成本”。

不只是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所有制造企业的利润都是通过降低成本获得的。成本加利润决定着产品价格,这种“成本主义”将最后的价格又转嫁给了消费者,对现代汽车企业而言,是行不通的。

我们的产品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接受着消费者挑剔目光的审视。

消费者从不考虑产品的成本是多少,他们关心的是该产品对自己是否有价值。假设由于成本过高而定价昂贵,消费者就不会问津。

对社会性强的制造企业而言,为了在自由竞争市场中存活下来,降低成本才是上策。

在经济高速度增长时代,通过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并不困难。但是,在经济低速增长的今天,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降低成本则并非易事。-要降低成本已无妙计可言。

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提高劳动价值,熟练地使用设备和机械,彻底杜绝浪费,当前产业需要的就是这种理所当然的传统而综合的经营系统。

“彻底杜绝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上面我们已经谈了支撑这种思想的两个支柱。这种生产制度是在日本的土壤中自然产生出来的。而且,在当前全世界都面临着经济低速增长的时代,这种经营系统对任何行业都能够发挥显著功效。

生产流水线的建立

要打破这种在机械工厂车工管车床、焊工管焊接的保守模式,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在美国尽管办不到,但在日本只要想干就能办到。

实际上,丰田生产方式的建立,就是从我本人向这种旧体制挑战开始的。

以1950年6月发生的朝鲜战争为开端,日本产业界因特殊军需品订单带来的繁荣,恢复了生气,汽车工业也因此得到发展。

这一年对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来说是多事之年。四月到六月,因裁减员工发生了劳资纠纷,接着,朝鲜战争爆发前不久丰田喜一郎社长便引咎辞职了。

尽管出现了军需订货的繁荣,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大量生产的地步。总之,产品种类很多。多品种、少量生产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

当时,作为举母工厂的机械车间主任,我开始通过小规模的试验,改变了机器设备的排列次序。我将那种把许多工件集中起来加工然后送往下一道工序的作法,变成按照加工工序布置不同的机器设备,一件一件加工工件,也就是改成生产流水线。

1947年,我们把机器排成“二字型”或者“L字型”,试行一个操作者管两台机器;1949年到1950年,又改为“コ字型”和“口字型”,尝试着让一个人看管不同工序的三台机器、四台机器。

当然,这些革新遭到来自生产现场的抵触。这种抵触不是因为工作量的增加和作业时间增多,而是因为当时的一些熟练工人不管技术水平好坏,都有一种手艺人的倔强脾气。他们从过去一人看一台机器变为按工序顺序看管多台机器,而且还要做多种的工作,既要操纵车床,又要操纵铣床、钻床等等。自然,阻力是很大的。而且,实际做起来,又发现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机器加工完毕后仍不能停止,或者由于调整因素过多、技术不够熟练致使操作发生困难等等。这类问题逐渐得到明确,并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尽管我当时年轻气盛,但还是意识到急于求成并非上策,所以要从思想上注意去克服急躁情绪,做到稳扎稳打。

需求为王

前面依次谈了有关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及其基本结构。我想强调的是,这些都是有了各自的明确目的和需求才得以具体实现的。

今天,改进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现场工作,依然是根据需求进行的。对于没有需求的地方进行改进,不是改进的设想成为泡影,就是改进的效果达不到投资的预期目的。“需求是发明之母”,可以说,怎样才能发现现场所存在的需求,是大力推动整个企业改进工作的关键。

我自己一点一点地建立了上述丰田生产方式,也都是从要“三年赶上美国”就必须发明杜绝浪费的新操作方法这样一种强烈需求出发的。

例如,“后一道工序去前一道工序取工件”的构思就是这样产生的。过去的老办法是前一道工序不管后一道工序的生产情况如何,源源不断地把大量加工完毕的工件传递过去,造成下一道工序工件堆积成山。而后一工序忙着确保用于放置工件的场地和寻找物品,反而忽略了重要的生产。因此,若想排除这些浪费,则必须控制前面工序的生产。正是有了这种强烈的变革需求,才诞生了和以前完全相反的工序思想。

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5节 前言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4节 原版序言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5节 前言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4节 原版序言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
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5节 前言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4节 原版序言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5节 前言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4节 原版序言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