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中文版序一

中文版序一

学习TPS,振兴CPS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主任齐二石

大野耐一先生的《丰田生产方式》可以说是世界制造业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本著作诞生以来,立即风靡全球,被奉为圭臬。作为丰田生产方式鼻祖,大野耐一被誉为“日本企业复活的教父”。该荣誉至今无人能及。

日本人缔造的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ProductionSystem),引起了美国制造业的震惊,震撼性地冲击了美国人塑造的“福特式生产方式”。即便是极为低调内敛的大野耐一,对于自己这本源于第一工作现场的生产管理作品,也极为自信,他说:“如果亨利?福特一世仍然在世的话,必定采用类似于丰田生产方式的管理模式。“本章节由藏家小说网首发””美国人在震惊之余,开始反思和学习。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把丰田生产方式总结为“精益生产理念”,说它“是一种不做无用功的精干型生产系统”。美国通用汽车利用加州与丰田的合资公司,间接地学习TPS真髓;福特汽车则采取把丰田(美国)公司的员工吸引过来的策略,打造成TPS的福特版;而克莱斯勒公司则向已经TPS化了福特取经学习;德尔福——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也实施了TPS,行业学习带来的效果是惊人的。

在日本也是一样,丰田生产方式正逐渐渗透到日本邮政公社、防卫厅等政府部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全球汽车业顶级赛事——F1大奖赛新赛季中,丰田车队也开始引进这一方式。

我本人是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丰田生产方式的,TPS的本质应是工业工程与日本丰田文化和管理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大野耐一先生的学生原丰田公司生产调查部部长中山清孝先生也曾和我谈到这样的观点。而大野耐一先生正是早期赴美学习到美国的IE,但他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将美国的IE与日本丰田的经营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与创新。他的TPS体系的每一个内容:改善;准时化(JIT——JustInTime);看板管理;(包括人因素的)自动化;标准作业等都体现了上述的特点并具有很好的实践性。丰田生产方式是提高企业生命力的一整套理念和方法的体系,《丰田生产方式》堪称是表达丰田核心竞争力之名著,也是生产管理的标杆。丰田生产方式不仅吸纳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多品种少量生产”的理念,还采纳了福特公司的“彻底的合理化和成本降低”思想。也可以说TPS是将通用和福特的优点进行了有效的吸收和本土化创新。自该书出版以来,《丰田生产方式》早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企业管理领域的教科书。

很多人,包括现在出的很多书,实际上都没有准确总结丰田生产方式的实质,或者说没有说透。现在,我很欣喜地看到,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丰田生产方式》出版了,这是丰田生产方式最原本的东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制造企业都一直在学习和推广丰田生产方式,但大多往往照猫画虎,效果不佳。现在,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走进大野耐一思想的很好机会。只有弄懂了大野耐一先生关于丰田生产方式最根本的东西,我国制造业才能够真正吸取精华,为己所用。大野耐一先生多次强调:“丰田生产方式是一次思想革命。”我认为TPS绝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

《丰田生产方式》的出版为中国企业和管理界零距离走近丰田,走近TPS,走近大野耐一提供了一个学习契机。我们虚心地研究TPS,最终极的愿望是将来超越丰田生产模式,创造、振兴自己的CPS(ChinaProductionSystem——中国生产模式)。正如今天的丰田在TPS的支撑下,用几十年的时间超越美国通用汽车一样。这不仅是我作为学者的愿望,也是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甚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愿景。

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4节 原版序言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5节 前言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4节 原版序言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5节 前言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5节 前言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
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4节 原版序言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5节 前言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4节 原版序言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5节 前言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5节 前言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