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原版序言

原版序言

日本早稻田大学理教授村松林太郎

世界各国正在对生产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在日本也诞生了非常优秀的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这一革新的生产方式是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现任副社长(译注:相当于副总经理)大野先生,在大约三十年前开始研究的;今天,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极具发展前途。

一般来说,在由数目很多的生产工序构成的多工段生产方式中,有“推动方式”和“拉动方式”两种。前者是根据某个时期的需求预测和在制品的库存量,计算出计划生产量,根据各个工段某个时期标准资料,确定先行生产时间,并从前面的工序开始一步一步地设计出产品的生产方式,这也是一般普遍推行的生产方式;后者是最终工序在某个时间只让前面的工序送来需要数量的物品,并使这种作法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一种生产方式。“本章节由藏家小说网首发”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采用何种方式,并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我想这要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在经营责任方面的观念和实践上的创造与努力。

丰田生产方式在形式上属于后者,如果想知道为何今天它能有优异的成果,就不能拘泥于形式的“看板”或个别的一些现象,理解其基本的想法和创意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一点,不能忽略丰田公司具有的基础,即为了将这种观念付诸实践,通过采用丰田生产方式,力争在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高综合性的效率,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扎扎实实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全公司性的创造性业绩。

如果没有这种基本性的理解,而单纯从形式上导入“看板”,恐怕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田生产方式的最高负责人大野先生,此次把他自己的理想和创新的构思合盘托出写成这本书,对产业界是有极大意义的。

我在长时期内观察着丰田生产方式,从大野先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支持这种思想和观念的丰富的创造性成果中,学到了很多生产体系方面的理论和形式。

大野先生的秉性,虽然看来固执,但却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常常敢于打破固有概念,建立新的、符合实际的生产体制和制造技术;而且,还能以长期的多方面经验中积累的科学观点来检验生产部门,并促进准确而又迅速的改革。可以说,他的这种技术是不可多得的。

通过阅读本书,仅取其中一个事例应用于现场,恐怕难以取得有效的改善。如果真正想改善企业的素质并谋求提高生产效率,那就需要正视自己的生产现场,开动脑筋仔细琢磨本书的真正含义。倘若如此,我想,即使企业的种类和形态与丰田有所不同,也能够判断哪些内容对自己公司的发展是重要的,并知道应当如何进行改进。

到目前为止,尽管大野先生做过很多演讲和现场指导,但是历史性系统地论述大野先生的经营观念、思想根源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丰田生产方式的著作还未出现。从这种意义上讲,我想不仅要向指挥生产的人,而且还要向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推荐此书。

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5节 前言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4节 原版序言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5节 前言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5节 前言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5节 前言
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5节 前言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4节 原版序言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5节 前言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5节 前言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5节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