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

天珠变中文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

“彻底杜绝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贯穿其中的两大支柱就是:

(1)准时化(JUSTINTIME,简称JIT);

(2)自働化

所谓“准时化”,就是在通过流水作业装配一辆汽车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刻,以需要的数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如果公司上下都能做到这一点,起码在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内部,就能把在物资和财务上给经营管理造成负担的“库存”问题几乎给解决掉。

从生产管理方面来看,这也是理想的状态。但是,像汽车这样由几千个零部件组成的产品,把它的全部工序加起来,就会得到一个庞大的数字。要使这一切工序的生产计划都保持一丝不乱的“准时性”的状态,那是极其困难的工作。

生产现场的计划好像是为了改变才制定的。造成生产计划出现变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估计上的错误、业务管理上的差错、出次品、返工、设备故障和出勤变化,等等。

因此,一旦前面的工序发生问题,后面的工序就必定出现停工待料的状况。不管你是否愿意,仍不得不让生产线停止或变更计划。

如果对这种状况置之不理,仍把生产计划按各道工序去执行,前一道工序所生产的零部件就会同后一道工序脱节;另一方面,还会发生某些零部件短缺,而仓库里却有一大堆用不上或不急需的零部件。这样,生产效率就会降低,最后导致企业效率下降。

更糟的是,在生产现场的各条生产线上,无法区分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或者对异常状态处理迟缓,或者实际上由于人多而零部件制造过多,却无从下手改进。

因此,如果要满足“准时化”——将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供给每一道工序——的条件,采用过去那套管理方法,即把生产计划下达到每一道工序,由前一道工序把零部件送到后一道工序的老办法,那就绝对无法很好完成工作。

●打破常规,产生“看板”

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准时化”——在需要的时间供应需要数量的、需要的东西呢?我喜欢逆向思考问题,生产的流程就是物的移动,于是,我试着逆向考虑物的传送问题了。

传统思考方法是“前一道工序向后一道工序供应工件”。在汽车的生产线上,材料经过加工成为零件,然后再将零件组装成一个部件,在朝最后的组装线移动的过程中,就是说,随着前一道工序向后一道工序前进的过程中,汽车主体就逐渐成形了。

我倒过来观察了生产流程。我想:如果“由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刻去向前一道工序领取需要数量的、需要的东西”,行不行?那样做的话,不就是“前一道工序只要生产后一道工序所需求的数量就行了”吗?不是只要明确提出“某种东西需要多少”,就可以把许多道工序联系起来了吗?

于是,我就设想: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在各道工序之间轮流传递的“看板”来控制生产量,即需求量呢?

我们进行了种种试验,最后确定出以下做法:以生产工序的最后一道“总装配线”为起点,开始给装配线提出生产计划;而装配线上用的零部件的运送方法,也从过去由前一道工序向后一道工序运送的方式,改为“由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刻到前一道工序去领取需要数量的、需要的东西,而前一道工序则只生产所需领取的数量”。

根据上述情况,把生产计划下达给最后的组装线,指示什么时间、生产多少什么类型的车,这样组装线便依次向前一道工序领取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用这种倒过来运送的管理方法一步一步逆着生产工序向上推进,一直上溯到原材料供应部门,并给以连锁性的同步化衔接,这样就可以满足“准时化”条件,管理工作量便可减到最低限度。在这一过程中,用于领取工件或传达生产指令的就是我们所讲的“看板”。

关于“看板”,后面将详细描述。这里,我想让读者了解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状况。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核心是前面讲过的“准时化”和后面要讲的“自动化”;“看板”方式则是顺利推行丰田方式的手段。

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5节 前言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4节 原版序言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27节 忍术式经营
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3节 正视浪费的危害性第27节 忍术式经营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5节 前言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4节 原版序言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27节 忍术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