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

●两位杰出人物

我曾多次谈到支撑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

“自动化”是从丰田佐吉老先生的思想和实践中汲取过来的。佐吉老先生发明的丰田式自动纺织机,不仅速度快,还能在有一根经线断掉后,或者在纬线用完的时候,就会自动停止。

由于丰田生产方式是以彻底杜绝生产现场的浪费、不均衡生产和强行生产为绝对条件的,因此,当机器发生异常现象——哪怕是微小的异常现象和可能会出现次品时,就要立刻停机,这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了“丰田工自动纺织机”这本具体的教科书。我们能从佐吉老先生的业绩中学到这样一种思想,就是只有赋予机器人的智慧,机器才能真正变成为人服务的工具。

值得学习的是,佐吉老先生对待事物的认真态度。在原口晃写的《佐吉老人一席谈》一文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话:

那时的纺织业不像现在这样盛行,只是发展到在各家各户由老太婆们用手工织格子布的程度。我们村子里全是农户,每户都有手工织布机。可能是环境的影响,我渐渐对这种机器发生了兴趣。有时我整天站在那里观看附近的老太太织布。我逐渐懂得机器运转的道理。看着织成的棉布不断卷起,我越来越觉得有意思,并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藏家小说网,最好的小说网》

这段文字回顾了佐吉老先生20岁那年春天(1887年)的往事。佐吉老先生这种整天看老太太织布,渐渐懂得了织布机工作原理,以及越看越感兴趣的态度使我深为感动。

我反复强调丰田生产方式的思考原则,对待事物应该反复问5个“为什么”。其实,这也是和佐吉老先生的这种态度联系着的。

要改进作业,若不熟悉生产现场,是任何事情也搞不成功的。我多次讲过,只有整天身在生产现场,才会自然而然地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如果睁开双眼呆在生产现场,就能清楚地了解真正的浪费是什么,就能够找到我们经常提请注意的、使无益的东西变为“有益的作用”的具体办法。

“准时化”这句话是直接出于丰田喜一郎之口。然而,这个支持丰田生产方式的支柱,由于没有像启发我们搞“自动化”的丰田式自动纺织机那样的具体对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个难题。

佐吉老先生第一次去美国是在1910年,当时是汽车工业兴起的时期。汽车越来越吸引人,大家都争着制造汽车。佐吉老先生亲眼看到了福特T型汽车——在两年前开始出售——陆续出现在市场上。

即使是现在想起来,也还是非常刺激人的,何况被刺激的是发明大王佐吉老先生。他在美国逗留了四个月,毫无疑问,他看出汽车为何物了。恐怕他以认识事物的独特能力,在那一刻就预见了汽车将会成为大众交通工具,最明显的就是因为他老人家回国后常说:“今后是汽车的时代啦!”

毫无疑问,丰田喜一郎是清楚领会了佐吉老先生的想法后才开始从事汽车事业的。他对汽车工业的认识,尤其对美国汽车企业的看法是相当冷静的。他认识到汽车工业大有前途,同时也深深懂得汽车事业的艰巨性。例如,需要大量的汽车外围企业,还有企业的管理体系等等问题。

丰田喜一郎先生所讲的“准时化”这个词让我深受启发。自那以后,我对于这种设想的出发点,考虑了许多。

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5节 前言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5节 前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4节 原版序言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4节 原版序言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5节 前言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
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5节 前言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30节 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0节 让看板促进工作改善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9节 个人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乘积效果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5节 前言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4节 原版序言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0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1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8节 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第31节 逆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第12节 反复问5个为什么第32节 低速增长下提高生产效率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4节 挖掘一切潜力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6节 从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2节 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4节 原版序言第21节 看板的灵活性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15节 团队作业高于一切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1节 降低成本是目标2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19节 向均衡化挑战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28节 赚钱的工业工程第25节 需求决定一切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3节 中文版序二2第13节 彻底分析浪费第14节 我的现场主义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16节 从超市得来的启示第7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第29节 两位杰出人物第5节 前言第2节 中文版序二1第6节 因石油危机而觉醒第1节 中文版序一第17节 究竟何谓看板第18节 流水线生产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