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空的境界 (2)

如果你接受每一样东西,突然间,爱开花了,恨消失了。所以当我说接受恨的时候,我并不是说要恨;事实上,我正在砍断恨的根。当我说接受的时候,在那个接受中我正在砍断恨的根;如果你不接受,你就会保持恨,你的爱将缺少一些东西。这一点必须深深地理解,因为它不是一个玄学的问题,它是存在性的。每一个人的里面都有这个问题。

你恨某一个人。当你恨的时候,你的里面发生什么了?恨是什么?你想对另一个人做什么?你想杀死他、毁灭他。你想把他扔得远远的,能扔多远就扔多远。你不想看见他,你不想让他靠近你。你希望他消失、再也不存在——所以你想杀死他、毁灭他。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想对他做什么呢?你希望他永永远远活着,永远不死,永远在你身边。你希望保护他、关心他,你无法相信你的爱会被任何东西毁灭。你希望你的爱人是不朽的。

你看看这两种现象。它们是对立的。然而你感觉不到吗?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爱是创造的,恨是毁灭的,但是你观察过吗?没有毁灭就不可能有创造;除非毁灭是为了创造的,否则它就没有意义。所以现在,如果你打算创造,你可以毁灭,没有问题。如果你打算建造一所更好的房子,你可以拆掉一所房子——没有人会说你在破坏。如果有可能形成一个更好的社会,你可以毁灭一个社会,你可以为了一种更好的道德毁灭一种道德——没有人会说你在破坏,因为你是为了创造而破坏的,没有毁灭就不可能有创造。毁灭被创造吸收了;那么它就是美丽的,那么它就是创造进程的一部分。然而你只是破坏。你破坏一个社会,但是你不知道下一步打算做什么,你的脑子里面没有创造的想法。你只是在享受破坏。

你拆掉一所房子,你破坏一样东西,如果有人问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破坏。——那么你就是疯子,你的内里不正常。毁灭在它本身已经变成整体了,它在试着宣称它是整体。当毁灭宣称它是整体的时候,它就是魔鬼;当毁灭是一个更大的整体——创造的一部分的时候,它就是神。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在很多很多情况下你也必然会恨他,但那是爱的一部分。一个父亲爱他的孩子。在很多情况下他也必然会生气,他会打孩子。而孩子从来不会被愤怒冒犯,从来不会。当你只是生气而没有任何原因的时候,当你破坏而没有任何原因的时候,孩子就被冒犯了。当一个孩子不理解为什么的时候,他就无法原谅你。如果他能够理解为什么——他摔坏了一只钟,现在他知道父亲肯定要打他,而他接受它。事实上,如果父亲不打他的话,他就会怀着罪恶感,那是很有破坏性的。他将不断地害怕,某一天别人会知道他摔坏了一只珍贵的手表、钟或者其它什么东西,罪恶感在那,一个伤口在那里。他希望清洗它,他希望了结它,而唯一能够了结它的方法就是父亲发火——现在每样东西都平衡了。他做错事情,父亲发火了,他受到惩罚;事情了结了。他是干净的。现在他可以没有负担地活动了。

——在西方,由于本世纪的心理学家,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发生很多荒唐的事情。他们所教导的荒唐的事情之一就是;永远不要对你的孩子发火,永远不要打他,永远不要恨他。因为这个教导,父母变得害怕了。这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过去孩子总是害怕父母,但是现在美国的父母害怕孩子。孩子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他们的孩子可能发疯、发狂或者精神分裂——神经病,心理变态,将来可能发生一些事情,而他们对此负有责任。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一个父亲,如果他爱孩子,又感到生气——那么他会怎么样呢?他会压制那个愤怒。而孩子永远无法原谅,因为当一个父亲压制愤怒的时候,他的愤怒就变冷了。

试着理解这一点。每当愤怒是冷的,它就是魔鬼的;每当愤怒是热的,它就是上帝的。热的愤怒是美的、活的;冷的愤怒是死的、毒的。

当一个父亲真的浑身冒汗、面红耳赤地打孩子,孩子知道父亲是爱他的,否则何必要生这么大的气呢?但是当父亲是冷的,嘲讽的,而不是生气的,却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显示他的生气以一种冷的方式,他行动的方式、他走进房间的方式、他对孩子视而不见的方式……这种冷淡显示父亲并不爱他,至少还没有爱到足以愤怒的地步。

这种情况在西方除了造成代沟以外,没有别的。孩子我行我素;父母保持一种冷的、死的情感。他们之间出现很大的距离。没有交流。父亲不能和孩子交谈,因为他害怕如果他交谈了——真的交流了,变热了——他就会生气。所以最好不要交谈,避免这种境遇,不要交流。

在西方,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丈夫和妻子之间,现在它也发生在东方——因为事实上,东方正在消失。到本世纪末,整个世界都将成为西方。没有东方了,它将只存在于历史书籍和博物馆里;它将成为一种怀旧。东方正在消失——它在地理上还会存在,但是在人的意识里面,它将没有立足之地了。

西方到底发生什么了?同样的情况——如果你爱你的妻子,你怎么能恨她呢?如果你爱你的妻子,你怎么能打她呢?如果她爱你,她就一天24小时地爱你、一直爱你。你在要求不可能的事情。

在生命中,每样东西都是一个韵律。只有在死亡里,事物才是绝对的,没有韵律。在生命中有一个韵律——白天来了,然后是黑夜。赫拉克利特说:上帝是夏天和冬天、白天和黑夜、饥饿和满足、生命和死亡。生命是一个韵律,一个在两极之间不断颤动的现象。你不能一天24小时地爱一个人,如果你试着这么做,你的爱就会变成死的。你可以对一个人强烈地爱上几个片刻,然后你必须移开,因为你必须放松。否则爱就会变成那么一种狂热——而那么一种狂热的状态,你怎么可能在里面保持24个小时呢?白天必须有黑夜伴随着,必须有休息、有放松。爱是兴奋。

你无法永远保持兴奋。你必须爱,你必须恨同一个人,如果你爱他,就没有什么不好。记住,这是必须记住的要点:如果你爱他,那么没有什么不好。爱认可每一件事情,即使是恨。爱净化每一样东西,即使是恨。爱使每一样东西都变得神圣,即使是恨。你爱你的妻子,然后你恨她,她爱你,她又恨你。这使生命成为一个韵律。它不是一种死的单调。它有情绪的变化、季节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好的,因为变化是一种活的现象;否则,如果有人爱你、爱你、爱你,即使爱也会变得乏味。没有人能够这么去爱,一天24个小时的爱只能是装出来的。

试着理解这一点:如果你假装爱,那么你就能假装24个小时,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是虚伪的。只有塑料花才不会凋谢,只有塑料花才不会死。如果你真是活的,你就会死;那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你就会生气,那是它的一部分。而且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有当它变成整体的时候,它才变成一种罪恶。如果它被爱包围着……被爱的海洋包围的,恨的小岛是美丽的。它是美丽的;它给予爱张力,它给予爱放松。它给予爱一个韵律,它使生命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只要设想一个世界;太阳从来不下山,而你一天24个小时都必须醒着——3个星期之内你们都会发疯。这正是爱发生的情形——你们都病了,假装,虚伪的脸,面具,伪善,显示并不存在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你生气的时候,你不表现它,渐渐地,这种压制的心理机制变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每一件事情都变成虚假的。你没有感觉到爱,但是你要表现它,你没有感觉到慈悲,但是你要表现它——这样你的生活就是不真实、不诚实的。诚实的生活像河流一样,它是变化的,它是运动的。有时候在夏天,河流完全消失了,只剩下干枯的河床。有时候在雨季,洪水决堤泛滥,形成一片汪洋。

只要试着看清:在生命中,两极之间有一个韵律,而人类却掉在一个陷构里,因为我们决定要保持在一极上。你不可能保持在那里;你会向内移动,只有在表面上,你才试着装腔作势。然后整个生活都变成有毒的。然后每一样东西都进入每一样别的东西。在你的爱里面藏着恨,因为当你恨的时候,你试着微笑和伪装;现在它在你的血液里面,当你爱的时候,它就混合在其中。现在的人是一个掺杂的现象,是不纯的。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你们所谓的宗教和道德的错误教育。他们都试着让你活在一极上。那一极他们称之为上帝、慈悲、爱——所有好的东西,所有正面的东西。另一极他们称之为魔鬼,所有坏的东西。

老子或者我——我们不赞成这种分别、这种二分、这种精神分裂。我们赞成两者。这样的话,就会发生一个突然的转变:毁灭变成了创造的一部分——它是的!——恨变成了爱的一部分。爱比恨大,创造比毁灭大。生命比死亡大,死亡应该是它的一部分。如果死亡是它的一部分,它就是美丽的。记住这一点,那么渐渐地,你就会看见即使你的恨也带着爱的色彩;你的毁灭带着建设、创造、创造力的品质;你的愤怒里面有一种慈悲。

耶稣是愤怒的。直到现在,基督教徒仍然没有解决这个困惑,因为他们在想耶稣怎么可能生气呢?他必须永远像一个政客似的微笑。他怎么能生气呢?但是他确实愤怒过;他曾经非常愤怒。在他进入耶路撤冷神庙的时候,他愤怒极了,他袭击了、用身体袭击了那些换钱的人。他肯定真的气极了,因为他只有一个人,而他扰乱了很多换钱的人。他把他们扔出去,桌子和所有的东西,他一个个把他们赶出了神庙。当一个人真的生气的时候,他会有几百个人的力量。

你可能对此也有感觉。当你生气的时候,你能轻而易举地扔出一块大石头,当你不生气的时候,你动也动不了它。愤怒是能量、集中的能量。愤怒是存在的一次深深的集中;只有一个点,整个存在都被遗忘了,所有的能量都被压缩到一点上。

耶稣在那一瞬间肯定很美。基督教徒隐藏这个事实,他们试图避开这个故事。耶稣,愤怒?——一个说:“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给他打”的人会愤怒?这看起来自相矛盾。一个说:“如果有人抢你的外套,把你的衬衫也给他”的人——会愤怒?这是说不过去的。

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
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