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空的境界 (4)

我有一个老师,他真的是一个哲学家。他是一个非常疯狂的人——就像其它哲学家一样——很多年没有人选他的课。他是一个古怪的人,你不可能通过他的课,因为他不是给你100分就是给你0分。在他那里没有中间状态——要么是同意,要么就否定。他是十足的亚里士多德派。你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他经常说,没有中间的东西,所以学生都很害怕,但是我喜欢这个人。他的确值得注意,而且只有一种注意他的方式:选他的课。所以我成了他的唯一的学生。

这是他的方法——第一天他告诉我:“记住,我可以跟着学校的上课铃开始上课,但是我不能跟着它结束。除非我自己结束了,否则不管我在说什么,我都不能结束。所以上课的时间将跟着上课铃开始,但是它们从来不会跟着下课铃结束。有时候我可能只讲20分钟就结束了,有时候我可能要讲二三个小时。所以如果你感到腻了,或者乏味了,或者如果你想去洗手间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你都可以去,但是不要打扰我。而我是他唯一的学生,你可以去,你也可以来,但是不管来去都不要打扰我,我会继续讲课。”

第一天我就试了一次。我很好奇,想看看他是否真的会这么做。他真是这个意思吗?结果他是真的。当我离开教室的时候,他继续讲课,当我回来的时候,他仍然继续讲课。

我和他在一起有2年的时间。有时候我会离开几个小时,因为我有一个睡觉的习惯。11点半以后,我很难不睡觉,所以在11点半的时候我会到宿舍去睡上1个小时,然后我再回来,而他还在讲课。他完全病了,他真的是一个哲学家。

但是我不用这种方式对你们讲话。我根本不是一个哲学家。我在对你们讲话,这是一个相互依存。不管我说什么,你们对它都负有责任,就像我对它负有责任一样,因为是你们把它激发出来的。你们和我,正好是两极。某种东西在我们之间被创造了,那就是现在所发生的。当我对你们讲话的时候,那并不是我在对你们讲话、并不是你们在听我讲话;我们在对我们讲话。我们在对我们讲话——这就是相互依存。

你们通过我讲话,我通过你们听——这就是相互依存。

你已经放弃了独立,现在你也要放弃依赖——变成相互依存的。这正是你在这里可以学到的东西,让你的相互依存传遍整个存在——在每一个地方感受相互依存。而你就是相互依存!那是事实。依赖是虚假的,独立是虚假的;只有相互依存是真实的,只有上帝是真实的。上帝就是相互依存。

第四个问题:

按照你的说法,女人比男人更接近整体。那么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女人达到开悟呢?

并非那么少。女人达到开悟的人数刚好和男人一样多,但是她们并不像男人那样小题大作——如此而已。她们并不像男人那样到处宣扬。她们享受它。那就是女人、女性存在的方式。

相对于开悟本身来说,男人更喜欢谈论他们的开悟。他们的兴趣在于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开悟了。而女人并不担心这一点,她们根本不担心。如果它发生了,她们就享受它,她们在内心深处滋养它。它变成一种蕴涵。她们和它一起生活;她们不去谈论它。所以你不知道很多名字。只有几个人的名字为人所知,她们是女人当中具有某些男人品质的人,所以你知道。否则你不会知道她们。

在克什米尔有一个叫罗拉(Lalla)的女人。在克什米尔他们有一句谚语:我们只知道两个名字——安拉和罗拉。罗拉是一个少有的女人,是一个佛,但是她肯定不十分女性化;相对于一个女性的头脑来说,她肯定更多一点男性的头脑。她整个一生都是生活的。她是世界上唯一这么做的女人。有很多男人生活:马哈维亚、戴奥詹尼斯、所有耆那教的大师以及其它很多男人,但是只有一个女人。这看起来非常不女性化,因为女性头脑的本质就是隐藏、不暴露——隐藏在内部的洞穴里。罗拉是众所周知的开悟的女人;很少有其它开悟的女人为人所知。

在《奥义书》的时代,有一个叫弥里(Maitreyi)的女人是为人所知的,但是她肯定属于一种非常男性的类型。

据说杰那克国王曾经举办过一次大型的辩论会,全国所有有学问的人都来参加决定那个终极的问题;什么是真实?那是一场盛大的讨论,全国所有有学问的人、所有的学者都聚集在一起。胜利者将获得一份大奖——1000头奶牛,全国最好的奶牛,角上包着黄金,颈上挂着珠宝。它们站在王宫的外面——

亚格那瓦克亚(Yagnawalkya)来了——他是那个年代最有学问的人之一——当时他肯定还没有开悟,后来他成为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和门徒一起来了——他是一个伟大的老师——他非常骄傲,就像那些学者一样,他对门徒说你们把这些牛牵走,以后的问题我来解决,但是你们先把这些牛牵走,因为这里太热了,牛受不了。他肯定非常骄傲——这么肯定。

只有无知才会这么确定。智慧总是踌躇的,因为它十分广阔——你怎么决定真实的终极本性呢?谁能决定呢?

其它所有的学者都被激怒了,但是他们不好说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辩论中打败这个人。在辩论中他是出色的。后来他参加辩论,他打败了所有的人。

但是有一个女人坐在那里;她是唯一的女人,她什么话也没有说过。她就是弥里。然后,当辩论接近尾声、他就要被宣布为胜利者的时候,最后她站起来了。她说等一等,我必须问几个问题。她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然而事实上,简单的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她问:“这个地球被什么东西支撑着?谁在支撑这个地球?”

古老的印度传统说:地球由八只大象支撑着,八只大白象。所以亚格那瓦克亚就按照这个古老的传统回答了她的问题,地球由八只大象支撑着,你是不是一个文盲,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吗?

女人问:“那么谁在支撑这些大象呢?”

现在亚格那瓦克亚发觉有麻烦了。所以他说:是梵天,是上帝。他想这下她应该停止了。

但是她说:“我想问一问,是谁、是什么在支撑你的上帝呢?”

亚格那瓦克亚发火了,他说:“女人!闭嘴!否则你的脑袋就会掉下来,你要被杀死!”

后来这个女人开悟了,但是她肯定属于一种非常男性的类型。她参加辩论,甚至让亚格那瓦克亚陷入了困境。她保持沉默,但事实上她并没有被打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实际上是亚格那瓦克亚被打败了。如果我是裁判的话,她就赢了,奶牛就给她了。因为这不是辩论,说你的脑袋就会掉下来,这不是辩论。生气不是辩论,暴力不是辩论;你可以用这种方法使人保持沉默,但是你没有赢得辩论。

这个女人开悟了,但是她肯定属于一种男性的类型。否则没有女人会费心去辩论这些问题。

有一次,我问木拉纳斯鲁丁:“你和你妻子的关系怎么样?我从来没有见过你们吵架。”

他说:“我们结婚第一天就做了一个决定,我们一直遵守它,所以一切都非常非常顺利。”

我说:“你告诉我,因为有很多人来找我,要我告诉他们怎么解决他们的难题,这样我就可以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他们了。”

他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法则。我们决定在终极的问题、最后的问题、重大的难题,以我的建议为标准。在小事情、次要的事情上,以她的建议为标准。

我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那么你说什么样的问题叫做次要的、什么样的问题叫做重大的呢?”

他说:“比如,我们应该看什么电影,我们应该吃什么东西,我们应该去哪家餐馆,我们应该把孩子送到什么地方去、送到哪所学院或者哪所大学去,他们应该接受哪种类型的教育,应该买什么式样的衣服、房子和汽车——这些都是次要的事情。都由她来决定。”

我问:“那么什么是重大的问题呢?,”

他说:“上帝是否存在。重大的问题由我来决定!”

女人确实从来对重大的难题不感兴趣,因为她们深深地知道她们是愚蠢的。你可以决定上帝是否存在、或者在一个针尖上面能有多少个天使跳舞——你可以决定。

纳斯鲁丁告诉我:“这个安排一直非常好,我们从来不吵架——我总是决定重大的问题,她总是决定小问题。一切都很顺利。”

渐渐地,每一个丈夫都知道,他只能自由地决定形而上学的问题——另一个世界的问题。没有女人有兴趣撰写经典。她们从来没有写过任何经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人没有开悟过——女人开悟的人数和男人一样多。生命遵循一个比例。它应该是这样的,否则就会失去平衡。生命完全遵循个比例。

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情,也许它会向你展示某些东西。每诞生100个女孩,就会诞生115个男孩。对于生物学家来说,这一直是一个难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总是每诞生100个女孩,就会诞生115个男孩,直到结婚的年龄,共有15个男孩死掉。所以这个比例还是相同的,因为男该比女孩脆弱,女孩更容易存活。所以自然有一个平衡;从开始就有15个男孩是额外的、备用的,因为他们将会死掉。到了结婚的时候,会有100个女孩,而如果只生100个男孩的话,那么只有85个或者80个男孩留下来,20个女孩将没有丈夫。那不是一个好的安排。

诞生115个男孩,这样到了结婚的年龄,男孩、女孩的数目就相等了。这是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自然是怎么安排的,用什么方法,这个比例是怎么出来的。

然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因为在战争当中这个比例严重失调。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每一次战争以后,出生的孩子比任何时候都要多。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事情。在战争当中死了很多人;自然马上做了安排。某种未知力量、某种无意识的力量一直在工作着。战争以后生出很多孩子,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它也可以这么解释——或许回家的军人对性十分饥渴,所以他们的次数更多。那或许就是它的原因。如果那是唯一的情况,它就可以被解释了——但是出生的男孩比任何时候都要多,而女孩比从前少,因为在战争中男人死了,女人留下来了。在战争中,男人死得比女人多,因为所有的军人都是男人,所以平时100对115的比例会改变。每诞生l00个女孩,几乎要诞生300个男孩。

在什么地方有一个微妙的平衡。事实上,每一个男人都有个女人为他而存在;每一个女人都有一个男人为她而存在他们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每当一个男人开悟了,也必须有一个女人开悟。因为一个男人从存在中解脱出来,现在他不会再来了;他不会再进入子宫了、不会再进入这个世界了。在什么地方必须有一个女人解脱束缚。这是我的看法;有多少男人开悟,就有多少女人开悟,数量是相等的,只是女人不为人所知,因为她们不去宣扬它。她们享受它。

最后一个问题:

你总是说等一等、看一看。等一等,我能理解,但是怎么看呢?

你不需要担心这一点。你只要等着,看(seeing)就会来到你的身上。不需要担心它。等待给你洞察力。当我说等一等、看一看的时候,我并不是说你两者都要做到。我只是说等待,然后你会看见。事实上,你只要等着,看就会来到你的身上。

耐心创造看的可能。在紧张、烦躁的头脑中,眼睛被遮蔽了,充满烟雾——它们看不见。当你静静地等着,渐渐地,云雾从眼前消失,因为它们是烦躁所创造的。当你耐心等待的时候,它们就消失了。视觉清晰了,你达到一种明澈。你可以看了。等一等、看一看——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我并不是说你两者都要做到,我说的是等待,然后你就会看见。看将自动地、自愿地来临。你只要等待。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如果你能等待,那说明你已经放下达到的头脑、成就的头脑了;你已经放下的头脑了。只有这样,你才能等待。等待意味着你处在此时此地,当下是足够的,当下是全部——突然,眼睛清晰了,没有云在眼睛里飘浮——没有烟雾,火焰燃烧而没有烟雾,于是你在看。

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
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