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绝对的道 (3)

当你没有体验过真理的时候,它怎么可能被表达呢?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一件没有体验的事情也是说不出的。只有文字才能被传达。容器可以到你手上,但是内容将失去。一个空洞的文字走向你;你会听到它,你会认为你理解它,因为你知道它的文字上的意义,但是你会错过。真正的、实在的意义来源于存在性的体验。你必须了解它,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快捷方式。真理不能被转交。你不能偷它,你不能借它,你不能买它,你不能抢它,你不能乞讨它——没有办法。除非你拥有它,否则你就无法拥有它。所以,怎么办呢?

唯一的办法——我强调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跟某个已经达到那个体验的人生活在一起。只要在某个已经达到那个体验的人的身边,一些神秘的东西就会被传递给你……不是借着文字——那是一次能量的跳跃。就像火焰可以从一盏点燃的灯跳上一盏未点燃的灯那样——你把未点燃的灯移近点燃的灯,火焰就可以跳跃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师父和门徒之间:一种超越经典的能量的传递,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一种生命的传递,而不是文字的传递。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记住这个条件。

现在我们进入经文: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会出现丑(的认知);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好是好了,就会出现恶(的认知)。

老子是绝对的混乱主义者。他说:你一开始想到秩序,无秩序就出现了。你一想到上帝,魔鬼就已经在那里了——因为思想只能是对立的,思想只能是二分的。思想里面有一个很深的二分法,思想是精神分裂的,它是一个分裂的现象。所以才要这样强调要达到无念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是一个。否则你还是两个,是二分的、分裂的,精神分裂的。

在西方,精神分裂症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因为所有的西方的宗教在深处都是精神分裂的;他们在分割,他们说上帝是好的。那么把所有的邪恶都放到什么地方去呢?上帝是好的,他不能是坏的,而生活中有那么多坏的东西。

把那些坏的东西都放到什么地方去呢?所以就创造一个魔鬼。你一创造上帝,你就立刻创造了一个魔鬼。我必须告诉你——

老子从来不谈论上帝,从来不。他一次也没有用过“上帝”这个词,因为一旦你使用“上帝”这个词,魔鬼马上就从同一扇门进来了。打开这扇门——他们两个一起进来。思想总是对立的。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会出现丑(的认知)。

当人们忘记美的时候,世界是美丽的,因为那个时候不会有丑。当人们忘记“道德”这个词的时候,世界将是道德的,因为那个时候不会有不道德。当没有人强迫、当没有人试图创造秩序的时候,世界将是有秩序的。所有那些试图创造秩序的人都是制造混乱的人——他们在创造无秩序。然而这是很难理解的。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的整个头脑都被训练过了,被这些精神分裂的思想家训练过了。他们说,选择上帝,拒绝魔鬼;要好,不要坏。

你越试图好,你就越感觉到自己内在的坏。你是否观察过,那些试图变得绝对道德的圣人,他们总是过于敏感自己的罪恶?你去读一读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他的整个一生都试图成为一个圣人,于是出现了对于罪恶的认知。你越试图成为一个圣人,你就越会感到自己被罪恶包围着。试图好,你就会觉得自己有多么坏。试图爱,你就会碰到恨、愤怒、嫉妒、占有。试图美,你就会越来越觉知自己有多么丑。

放弃二分法。放弃精神分裂的态度。要简单一些。当你简单的时候,你不知道你是谁——美的还是丑的。

这里有一个苏菲的故事:

有一个师父去旅行,他和门徒们来到一家客店过夜。客店的老板告诉他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很美,另一个很丑。

“不过问题是,”客店老板说,“我爱那个丑的,而恨那个美的。”

师父问:“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个人说:“那个美的意识到她的美,这使她变得很丑……”当你过于意识美的时候,你当然会变丑,“而另一个太意识她的丑了。这使她变得很美。”那个美的一直在想她是美的——她变得骄傲了。当你骄傲的时候,你怎么可能美丽呢?骄傲就是丑。她变得十分自我。你碰到过任何美丽的自我吗?自我怎么可能美丽呢?另一个,另一个丑的、意识自己丑的,变得谦逊了,而谦逊有它自己的美。谦逊,没有任何骄傲、没有任何自我的谦逊会产生美。

所以那个人说,“我很困惑,我爱那个丑的,而我恨那个美的。请你解决我的困惑。”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父叫来所有的门徒,他说:“你们也来,因为这是一件应该理解的事情。”

他正好说了老子说的话。他对他的门徒说:“不要骄傲你是知道的。如果你知道你是知道的,你就是无知的。如果你知道你是不知道的,你就是聪明的。一个绝对简单的人两方面都不知道,既不知道他是知道的,也不知道他是不知道的。他完全无自我意识地(unselfconsciously)生活。”

现在,我想把这个故事拉长一点。本来它已经结束了。按照苏菲们所说的,它已经结束了,但是我想给它一个更深的转变。我想告诉你们,在这个师父访问以后,我也访问了那家客店,当然是在很多年以后。那个人,那个客店的老板过来对我说:“有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从前有一个苏菲师父来过,我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把它解决了,但是从此以后,一切都改变了。那个丑女人变得以她的谦逊为骄傲,现在我不爱她了。不仅她的身体是丑的,现在她的本质,她的整个本质都变丑了。而那个美丽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对于美丽的意识破坏了自己的美丽,所以就放下了这个意识。现在我爱她。不仅她的身体是美丽的,她的本质也变得很美丽了。”所以他对我说,“现在请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我告诉他,“请你保持沉默。如果我说了什么,那么这个故事又会发生一次转变。所以,保持沉默!”自我意识就是疾病。实际上,无自我意识就是开悟。开悟就是:无自我意识,但是在二分之间,在两者之间,在两难之间,你怎么可能无自我意识呢?

你总是在选择:你选择美,丑变成了你的阴影;你选择虔诚,不虔诚变成了你的阴影;你选择做圣人,罪恶变成了你的阴影。

选择——你就会有困难,因为正是选择分裂了生命。不要选择,成为无选择的,让生命流动。有时候它看起来像上帝,有时候它看起来像魔鬼。两者都很美。你不要选择。不要试图做一个圣人,否则你的神圣将不是真正的神圣。

它里面的一种骄傲会使每样东西都变得丑陋。所以我说,有很多次,罪人已经达到了神,而圣人错过了。因为罪人总是谦逊的;认为自己是罪人,所以他们不能要求。

我要告诉你们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个圣人敲天堂的门,与此同时,就在他的旁边,一个罪人也在敲。圣人很了解那个罪人。他是他的邻居,他们在同一个镇上,他们也在同一天过世。

门开了。守门人圣彼德看也不看圣人一眼。他欢迎那个罪人。圣人的感情被伤害了。一个罪人受到欢迎,这是出乎意料的。

他问圣彼德:“这是怎么回事?你伤害了我。你侮辱了我。为什么罪人受到那样的欢迎,而我却不被接受呢?”

圣彼德说:“这就是为什么。因为你在期望。而他没有期望。他只是觉得感激,因为他来到了天堂。你觉得那是你挣来的。他认为那是上帝的恩典,你认为你之所以达到它,是因为你的努力。对你来说,那是一种成就,而所有的成就都是自我的。他是谦卑的。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已经来到天堂了。”

罪人能够达到,圣人却会错过,那是很可能的。如果圣人过于充满他的神圣,他就会错过。

老子说: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会出现丑(的认知);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好是好了,就会出现恶(的认知)。

有和无在成长中相互依存……

两者都要使用。

不要选择。生命是一种相互依存。罪恶也要使用,它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了。愤怒也要使用,它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了。在生命中,没有任何东西的存在是没有目的的。没有目的它怎么可能存在呢?生命并非一个混乱,它是一个有意义的宇宙。

有和无在成长中相互依存;

所以,有和无是一起的;

难和易在完成中相互依存;

长和短在对比中相互依存;

高和低在位置上相互依存;

调和音在和声里相互依存;

前和后在伴随中相互依存;

老子在说,对立的东西并非真的是对立的东西,而是互补的东西。不要分割它们,分割是假的;它们是一体的,它们互相依存。爱没有恨怎么能够存在呢?慈悲没有愤怒怎么能够存在呢?

生命没有死亡怎么能够存在呢?幸福没有不幸怎么能够存在呢?

天堂没有地狱怎么能够存在呢?

地狱并不反对天堂,它们是互补的,它们一起存在;事实上,它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要选择,两者都要享受。让两者都存在。在两者之间创造一种和谐;不要选择,这样你的生命就会变成一首对立面的交响乐,而那是所有可能中最伟大的生命。从一方面来说,它是最平凡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它是最非凡的。

所以我说佛陀飘浮在天上,他的里面没有地的成分。老子是两者,天和地一起。佛陀,即使在他的完美里面也似乎是不完全的;老子,即使在他的不完全里面也是完全的、完美的。

你听懂了吗?试着去挖掘它!

佛陀在他的完美里面也是不完全的,地的部分漏掉了。他是精神的,像一个灵魂,的部分漏掉了;他没有身体,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你们是根,但仅仅是根;它还没有发芽,树还没有开花。佛陀只是花,你们只是根——老子是两者。他看起来也许并不像佛陀那样完美,他无法完美,因为另一部分永远在那里——他怎么可能完美呢?但他是完全的。他是全然的。他也许不是完美的,但他是全然的。这两个词必须永远记住:不要设法完美,要设法全然。如果你设法完美,你就会跟随佛陀,你就会跟随马哈维亚,你就会跟随耶稣。如果你设法全然,只有这样,你才能感觉到,接近老子意味着什么、跟随“道”意味着什么。

道就是全然。全然不完美,它总是不完美的——因为它总是活的。完美总是死的——任何变得完美的东西都是死的。它怎么可能生活呢?当它已经变得完美的时候,它怎么可能生活呢?——它不需要生活了。它已经拒绝了另一部分。

生命通过对立面的张力、对立面的会合而存在。如果你拒绝了对立面,你可以变得完美,但是你不会全然,你会错过某些东西。不管佛陀多么美丽,他都错过了一些东西。老子不那么美、不那么完美。

如果佛陀和老子都站在你的面前,老子看起来将是平凡的,而佛陀看起来则是非凡的、卓越的,但是我要告诉你,老子里面有千千万万个佛陀。他深深地扎根在大地上——他扎根在大地上,他又高高地站在天上;他是两者,是天和地,是对立面的会入口。

有3个词应该记住:一个是依赖,另一个是独立,第三个是相互依存。

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
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