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绝对的道 (1)

译文: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会出现丑(的认知);当天下的人都知道好是好了,就会出现恶(的认知)。所以:

有和无在成长中相互依存;难和易在完成中相互依存;

长和短在对比中相互依存;高和低在位置上相互依存;

调和音在和声里相互依存;前和后在伴随中相互依存。

所以圣人处理事情没有行为;讲道不用语言;万物兴起,但他不回避它们;他给予它们生命,但不占有它们;他行动,但不自恃;完成了,但不居功。

因为也不居功,所以那个功无法从他身上拿走。

《道德经》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间,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我谈论马哈维亚,我把这当作我的责任的一部分——我的心从来不和他在一起。他太数学了。他不是一个神秘家,他没有存在的诗意。他是伟大的,开悟的,但是像一个巨大的沙漠;你在他的里面碰不到一个绿洲。然而因为我生下来就是一个耆那教教徒,所以我必须还一些债。我把谈论他作为我的责任,但是我的心不在那里;我只用头脑说话。当我谈论马哈维亚的时候,我像一个局外人。他不在我的里面,我也不在他的里面。

对于摩西和穆罕默德也是一样的。我不想谈论他们,我没有谈论过他们。如果我不是生为一个耆那教徒的话,我也不会谈论马哈维亚。有很多次,我的回教门徒和犹太教门徒到我这里来说:“你为什么不谈谈穆罕默德和摩西呢?”我很难跟他们解释。

有很多次,看着他们的脸,我决定谈一谈;有很多次,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阅摩西和穆罕默德的文字,然后我再次延缓了。我的心里没有钟响。那不会是活的——如果我去谈论他们,那肯定是一件死气沉沉的事情。我甚至不觉得我对他们负有责任,就像我对马哈维亚一样。

他们都属于同种类型:他们过于算计了,都是极端主义者;他们漏掉了对立面。他们是单一的音符,不是和声,也不是交响乐。单一的音符有它的美——一种简朴的美——但它是单调的。偶尔听一次还可以,时间长了你就会感到乏味,你会想去停止它。马哈维亚、摩西和穆罕默德的人格就像单一的音符简单,朴素,有时候很美。然而如果我在路上遇到马哈维亚、摩西或者穆罕默德的话,我会表示我的尊敬,然后逃跑。

我谈论克里虚纳。他是多重向度的,是超人,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相对于一个真实的人来说,他显得更像一个神话。他太不寻常了,以至于他不可能待在这个地球上,像那样非凡的人是无法存在的——他们只能作为梦幻存在,神话无非是集体的梦幻。整个人类一直都在梦想着他们……美丽,然而难以置信。我谈论克里虚那,我谈得很高兴,就像一个人在享受一个美丽的故事,以及享受谈论一个美丽的故事,但那不是很有意义,那是一个漫无边际的聊天。

我谈论耶稣基督,我对他有很深的同情。我愿意跟他一起受苦,我愿意在他身边帮他背一会儿十字架。然而我们是平行的,我们不会相遇。他是那么悲伤,那么沉重——他背负着整个人类的痛苦。他不能笑。如果你跟他一起待得太久了,你就会变得悲伤,你就会失去欢笑。有一种忧郁笼罩着他。我很同情他,但是我不打算像他那样。我可以跟他走一程,分享他的负担,但是以后我们就分开了。我们的路是不一样的。他是好的,但是太好了,几乎好得不像是人。

我谈论查拉图斯特拉——谈得很少,但是我爱他,就像一个朋友爱另一个朋友一样。你可以跟他一起笑。他不是一个道德家,也不是一个清教徒;他能享受生命所给予的一切。一个好朋友——你可以永远和他在一起——然而他只是一个朋友而已。友谊是好的,但还不够。

我谈论佛陀——我爱他。多少世纪以来,多少世以来,我一直爱他。他非常美,绝美,美极了,但是他不在地球上,他不在地球上行走。他在天上飞,没有留下脚印。你无法跟随他,你从来不知道他在哪里。他像一片云。有时候你会碰到他,但那是偶然的。他是那么精纯,以至于他不可能扎根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存在是为了某种更高的天堂。在这一点上,他是片面的。在他里面,世间和天堂不会相遇;他是天堂的,然而世间的部分失去了;他像一团火焰,美丽,但是没有灯油,没有容器,你可以看见那团火焰,然而它在越升越高,地上没有东西把他拉住。我爱他,我从我的心里谈论他,但是,仍然存在一个距离。这种距离永远保留在爱的现象里——你们走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可是再怎么近也有一个距离。那是所有爱人的痛苦。

我谈论老子就完全不同了。我和他没有关系,因为即使是关系也需要一个距离。我不爱他,因为你怎么可能爱你自己呢?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就像谈论我自己一样。我的存在跟他完全合而为一。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就像在照镜子一样——照出来的是我自己的脸。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完全跟他在一起。即使说“完全跟他在一起”也不真实——我就是他,他就是我。

历史学家怀疑他的存在。我不能怀疑他的存在,因为我怎么可能怀疑我自己的存在呢?我一成为可能的时候,他对我就成为真的了。哪怕历史证明他从来没有存在过,对我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差别;他肯定存在过,因为我存在着——我就是证据。接下来几天,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不是在谈论别人。我是在谈论自己——就像老子在说话一样,通过另一个名字,另一个namarupa,另一个化身。

老子不像马哈维亚,他根本不是数学的,但是在他的疯狂里面,他还是非常非常逻辑的。他有一个疯狂的逻辑!当我们透过他的那些话时,你就会感觉到它;它并不那么明显、那么清楚。他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荒谬的逻辑,悖反的逻辑,一个疯子的逻辑。他会当头棒喝。

即使瞎子也能理解马哈维亚的逻辑,但是要理解老子的逻辑,你必须开慧眼。它是非常微妙的,它不是逻辑学家的普通逻辑——它是一个隐藏的、一个非常微妙的生命逻辑。无论他说什么,在表面上都是荒谬的;然而在深处却活着一个非常伟大的一致性。一个人必须穿透它;一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头脑去理解老子。你可以理解马哈维亚,根本不需要改变你的头脑;就像现在这样,你就可以理解马哈维亚。他还在同一条在线。不管在你前面多远,他或许已经达到目标了,他也在同一条在线、同一条轨道上。

当你试着理解老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在左弯右拐。有时候你看见他朝东走,有时候朝西走,因为他说东就是西,西就是东,它们是一起的,它们是一体的。他相信对立的统一。生命就是这样。

所以,老子正是一个生命的发言人。如果生命是荒谬的,老子就是荒谬的;如果生命具有一种荒谬的逻辑,老子对它也有同样的逻辑。老子只是反映生命。他不给它增加任何东西,他不在里面选择;不管它是什么,他都只是接受。

一个佛的灵性很容易看见,非常容易,你不可能错过它,他是那么非凡。然而要看到老子的灵性就困难了。他是那么平凡,就跟你一样。你的悟性必须成长。一个佛从你身边经过——你马上就会认出那是一个超人在经过你。他浑身散发着一种超人的魅力。你很难错过他,几乎不可能错过他。然而老子……他也许是你的邻居。你也许一直都在错过他,因为他太平凡了,他太不平凡地平凡了。那就是它的美。

要变得非凡是很容易的:只要努力,只要提炼,只要培养。那是一种很深的内在训练。你可以变得非常非常地精纯,变成某种完全不属于尘世的东西,然而变得平凡才是真正最不平凡的事情。努力是没有用的——需要不努力。训练是没有用的,方法、手段没有任何用处,只要悟性。要成为一个佛,静心是有用的。要成为一个老子,甚至静心也没有用——只要悟性。只要按照生命本来的样子去领悟它,勇敢地去经验它;不要逃避,不要隐藏,勇敢地面对它,不管它是什么,好的还是坏的,神圣的还是邪恶的,天堂还是地狱。

成为一个老子或者认出一个老子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如果你能认出一个老子的话,你已经是一个老子了。要认出一个佛,你不必成为一个佛,但是要认出老子,你就必须成为一个老子——否则是不可能的。

据说孔子去看过老子。老子是一个老人,孔子比较年轻。老子几乎没有名声,孔子则几乎名满天下。皇帝君王经常传他进宫,有智慧的人也经常向他请教。他是当时中国最有智慧的人,但是渐渐地,他肯定感到他的智慧对别人也许有用,但是他自己并不快乐,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他已经成为一个专家了,对别人也许有用,但是对他自己没有用。

所以他开始秘密寻找一个能够帮助他的人。一般的聪明人不行,因为他们以前都来向他请教;大学者也不行,他们经常问他关于他们的问题,但是肯定在某一个地方有某一个人可以帮助他生命是浩翰的。他开始试着秘密地寻找。

他派他的门徒出去寻找能够帮助他的人,他们带回一个消息说;有一个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家伙。老子意味着“老家伙”。这个词不是他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是那么默默无闻的一个人,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生的——他的父亲是谁,或者他的母亲是谁。他活了90岁,但是很少有人见过他,很少,只有那些别具慧眼的人才了解他。他只为极少数的人而存在——这么平凡的一个人,但是他只为极少数人的心智而存在。

听说有一个叫做老家伙的人,孔子就去看他。当他遇到老子的时候,他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具有伟大的悟性、伟大的理智完整性、伟大的逻辑锐力的人,是一个天才。他可以感觉得出那里有某种东西,但是他抓不住它。模糊地,神秘地,有某种东西;这个人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尽管他看上去绝对地普通。有某种东西被隐藏着,他带着一个宝藏。

孔子问:“你怎么看待道德?你认为怎么样才能培养出好的品质?因为他是一个道德家,他认为如果你培养出一个好品质来,那就是最高的成就了。”

老子大笑起来,说:“只有在你不道德的时候,才会出现道德的问题。只有在你没有一点品质的时候,你才会想到品质。有品质的人完全忘了品质存在的事实。有道德的人不知道‘道德’这个词的意思。所以,不要那么愚蠢!不要试图去培养,只要自然。”

那个人具有那么大的能量,以至于孔子开始发抖了。他无法忍受他,他逃跑了。他变得害怕——就像临近深渊一样地害怕。当他回到门徒那里的时候,他们在外面的树底下等着他,门徒们无法相信。这个人去过皇帝那里,去过最大的皇帝那里,他们从来没有看见他紧张过。他在发抖,全身上下冷汗直流。他们无法相信——怎么回事?老子到底对他们的老师做了什么了?他们问他,他说,“等一等,让我镇定一下,这个人很危险。”

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
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