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

林语堂

中国人曾被称为实事求是的人民,但也有他的特性的罗曼斯的一面;这一面或许比现实的一面还要深刻,且随处流露于他们的热烈的个性,他们的爱好自由,以及他们的随遇而安的生活。这一点常使外国旁观者为之迷惑而不解。照我想来,这是中国人民之不可限量的重要特性。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感情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

要知道道教之创造中华民族精神倒是先于孔子,再看他怎样经由民族心理的响应而与解释鬼神世界者结合同盟。老子本身与“长生不老”之药毫无关系,也不涉于后世道教的种种符箓巫术。他的学识是政治的放任主义与论理的自然主义的哲学。他的理想政府是清静无为的政府,因为人民所需要的乃自由自在而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老子把人类文明看作退化的起源,而孔子式的圣贤被视为人民之最坏的腐化分子。宛似尼采把苏格拉底看作欧洲最大的坏蛋,故老子俏皮地讥讽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从彻头彻尾的怀疑主义出发,真知与浪漫的逃世而重返自然相距一步之差。据史传说:老子本为周守藏室史,一日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一去不复返。又据《庄子》上的记载: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从此以后,道家哲学常与遁世绝俗,幽隐山林,陶性养生之思想不可分离。从这点上,吾们摄取了中国文化上最迷人的特性即田野风的生活、艺术、与文学。

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据我的估计,这一本著作是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灿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它不啻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极抵抗。抑且教人以守愚之为智,处弱之为强,其言曰:“……不敢为天下先。”它的理由至为简单,盖如是则不受人之注目,故不受人之攻击,因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又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尽我所知,老子是以浑浑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惟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

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由于这一个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它的流风所被,染遍了全部东文化色彩。

中国人心目中之幸福,所以非为施展各人之所长,像希腊人之思想,而为享乐此简朴田野的生活而能和谐地与世无忤。

当一个人扮演过尽责的好父亲后,我们能够感觉到,在奥妙的知识领域里,对宇宙的神秘和美丽、生与死的意义、内在灵魂的震撼,以及不知足的悲感,究竟能体会多少?或许没有人能说出他确切的感受;但在《道德经》里,却把这些领受都泄露出来了。

看过《道德经》的人,第一个反应,便是大笑;接着就开始自嘲似的笑;最后才大悟到这才是人们最需要的教训。

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
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章 绝对的道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6章 甘于平凡 (1)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20章 自负的危险 (3)第19章 自负的危险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31章 聪明的老人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4章 没有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