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滑釐

禽滑釐(念“古厘”)

(名字有点怪,最好别惹他)

禽滑釐,生卒年、出生地都不详,大约比墨子小十来岁,与李悝、列子同时代。字慎子,战国时墨家人物。

宋城的城墙上,披甲执枪、严阵以待的士兵们一个个怒目圆睁,杀气腾腾。其间有一群身穿黑衣的人特别显眼。他们脸色黝黑,表情静穆,就是衣服有点破,到处打着补丁,在风中飘舞着撩人的寒碜(念“尘”,第三声)。

“卒长,那些人是不是丐帮呀?”

“丐你个头呀丐!小声点,让人听见了,一掌打得你灰飞烟灭。”

小兵一缩脖子:“可他们是干嘛的?尤其带头那个,生人勿近的样子,每次看他,我心里总有股嘛凉嘛凉的感觉。”

“他们是来帮我们一起守城的墨家子弟。带头的是禽兄弟,虽然看着年轻,而且酷酷的,但其实心地很好,他教了我们许多防守的策略。”

“哦,您老受累给说点。”

“比如,对方来攻打时,我们就先到城外封掉水井,砍光树木,多放点芒刺、碎石、破碗破盘的,让敌人踩得爽歪歪。再挖些壕沟地牢,上面架设机关木板,下面插尖竹。这要是掉下去,那场面——算了,少儿不宜。城里的呢,就加固城墙,加大巡逻,严防奸细混进城。预备好士兵的干粮,每人二斗;你小子省点吃!多准备弓箭、滚木、礌石以及炭火、硫磺、松脂等易燃易爆的东西,家里的木头、砖瓦、洗衣板、擀面杖,凡是能砸得头上起包的都要上缴。对了,还有石灰粉,敌人在城下时,手一得闲就往下撒两把。”

“我觉得猪血狗粪烂番薯也不错。”

“小子,脑袋挺灵光的嘛,可以考虑。对了,你看那些士兵,猜猜他们为啥火气那么大?”

“可能昨晚被老婆打了吧。”

“——这也是一种策略,就是选那些祖宗父母的坟墓就在战场上、或对敌人有深仇大恨的人来守城。想想你妈埋在外面,有人在上面踩来踩去,你是什么感受?”

“哥,我刀在哪里!”

选自《墨子》中的《备城门》,介绍守城防备的方法,是古代非常精辟的防守战术。当然,现在都是导 弹、磁炮、核武器满天飞,不少方法已经用不上了,但也仍然很有参考价值。比如选用苦大仇深的人、到处埋地 雷什么的。

先解释一下名字吧。

禽滑釐,也写作滑黎、骨釐、屈釐等。这里的“滑”通“汩”,读音念“古”,古意是流利、滑顺的意思。“釐”现在简化为厘。

禽是一个很古老的姓,出自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就是建立鲁国的那位。他姬姓,名禽,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先祖的名为氏,称为禽氏。如今,在山东淄博等地还有少数禽姓的人。

虽然看起来有点别扭,但追溯起渊源,它可比很多姓氏要显贵得多呢。

禽滑釐也称禽子,据说是墨子的首席弟子,因为他的字为慎子,所以后人还把他和慎到混为一起。不过他也是慎姓的来源之一。

禽子早年也学过儒学,可能对儒学也没什么兴趣,于是就改学墨学,拜墨子为师。从此他紧随墨子,直到墨子去世。

据说他面色黝黑,手上长满了老茧硬皮,好像练了黑砂掌一样。当然,这其实是长年辛苦劳作才有的,不过还是少惹他。光这老茧,都能把人打得一愣一愣的。

在拜墨子为师后,禽子严守规矩,跟在墨子身边,随时听从召唤。估计墨子也挺开心的。有这么个硬功了得的高手,走到哪儿都可以抖两抖。

而且禽子沉默寡言,淳朴谨慎,整天只是埋头做事,整整三年都不怎么说话,更不敢向墨子请教问题。

不过墨子厉害着呢。能当一个派系的祖师爷,那都是人精。他看出小禽禽的心事,于是有一天,他带禽子去爬泰山。在泰山上,感念于小禽的真诚忠心,墨子就将守城之术全部传授给了他。

泰山大家都很熟悉,尤其对结过婚的男人,也代表着老丈人,那都是“压力山大”的存在。当然,你要是愚公或唯我独大、傲视宇宙之类的人物,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时的泰山是不能随便爬的。因为那是帝王封禅祭天的地方,严格控制,不是特殊人物或很有名望的人是上不去的。一般老百姓都只能在山脚下烧纸焚香,膜拜求神,叫“望祀山川”,表达仰望的敬畏之情。

现在当然不同了,平常人就多得跟米一样,节假日时更是脸贴着屁股往前挪。不过要收门票的,一百来块呢。

不久后,就发生了楚国请鲁班造云梯、要打宋国的事。墨子在前往楚国时,就派禽子率领训练有素的三百多名墨家子弟,去宋国的国都宋城帮忙,以防楚国变卦,做两手准备。

宋国就在鲁国西南方,紧挨着鲁国,比鲁国去楚国近,所以禽子他们先到了宋国。在取得国君宋后昭公的首肯后,禽子开始为宋城加固城墙,安排各种战术,准备迎战楚国。

这个宋城可以说一说。

宋城就是今天的商丘,是宋国国都。原来就叫商丘,孔子的先祖建立宋国后,改为宋城。

它自始至终都是宋国国都,跟鲁国国都曲阜(念“富”)一样,一直没变。不像其它较大诸侯国的国都,换来换去的,最少的也要换一次过过瘾(如魏、吴等),楚国更是换了六七次国都。当然,它那是有几次被人占了,不得不换的。

宋城(或说商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古代的人工取火、养蚕丝绸刺绣、中国商业贸易等,都是起源于这里。远古时期很多部落,如燧(念“岁”)人氏、炎帝、葛天氏等,都在这里建过都城,它更是商朝的最早首都。后来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念“印”),就是因为其治所在宋城,所以把国号定为“宋”。

另外,那个用红绳绑在男女脚上定姻缘的月下老人的传说,也是源自这里。他是专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叫媒神(不是媒婆),很忙很忙。他有着极其发达的脑神经,能记得天下所有人的姻缘关系,不过由于太忙,再加上近代人口暴涨,所以现在也常出错。比如老离婚的、女和女男和男的,或者臭虫配蟑螂之类的。

在墨子赢了鲁班后,楚惠王本来仍要进攻宋国,直到听说禽子他们在帮宋国守城,这才不得不放弃。

这件事后,就没有什么禽子的记载了。他应该是回到鲁国,继续侍奉墨子。同时,他也收徒和讲学,晚年墨子去世后,他也可能去过魏国和秦国。

禽子没有留下什么书传,可能他的思想著作都归并到恩师墨子的书中。不过,他的学说当时也很有名,庄子曾把他的学说和墨子的学说一起相提并论。

而且禽子的弟子也不少,墨家后来三派中的相里氏之墨,据说就是他弟子和学说的延续。这一派的代表人物相里勤,在秦惠王(就是杀死商鞅的那位)在位时,延续深化商鞅的变革,对秦国的强大发展,也有过不小的帮助。

这里说下和墨家没什么关系、但和科学息息相关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数学巨著,从战国甚至更早时期开始,经历代各家的增补和修订,最迟在东汉前期就已成书。

书中详细讲述了几何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分数的运算法则,比例分配问题,平方、立方的演算方法,盈亏问题的解决公式(即“盈不足”算法,后来也叫契丹算法或双设法;盈亏,就是分配后有可能多余或不足),线性方程的解法(即一次方程解法,其在坐标上的表示是一条直线),勾股定理的通解公式,正负数概念的引入和计算,等等。

《九章算术》总结了先秦至西汉时期的众多数学成就,是中国数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后世的数学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指引作用。即使在世界数学史上,它都应该有着不可磨灭的崇高地位。

它的分数运算、线性方程解法、比例运算、“盈不足”算法、正负数的概念、勾股定理的通解公式,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其中正负数的概念,比欧洲早了一千五百多年。盈亏问题的解法,则在传入西方后,被使用了一千七百多年呢。

另外,1984年初出土的《算数书》,是比《九章算术》还早近两百年的数学著作。只是因为它不完整,并且是抄本,所以只能算已知的最早中国数学著作。不过也由此可知,中国数学的巨大成就的历史,只怕要大大早于目前所知的年代。

所以,少年郎,不要低落和被人蛊惑了。你的国家不比别人差,反而更好,甚至好到你都不敢相信——敢相信,相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