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

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卫国人(今山东菏泽),兵家人物。

镜头一:

洛水东岸,魏国营帐,朔(念“烁”)风萧萧,旌(念“京”)旗猎猎。

吴起正半跪着,帮一个新兵蛋子一口一口吸吮毒疮的脓液。

新兵蛋子眼泪哗哗哗地流。

镜头二:

乡下,土屋门口,一个老婆子也在哗哗地放声大哭。旁边几个乡邻在劝慰她。

一个乡人说:“你儿子只是个无名小兵,人家将军亲自给他吸毒疮,还不够你臭屁的。你哭什么呀!你哭什么呀!”

那位母亲说:“以前,我老公也在吴将军手下当兵,也生了个脓疮(也够巧的。看来脓疮会遗传,大家要提防),就是吴将军替他吸的。他为了报恩,打仗时不要命地往前冲,结果战死了。现在,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脓汁,我估计我的孩子也活不长了。我那苦命的儿呀!”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先不说真伪,这一段看似荒诞可笑,但其实是很让人感慨的。一边是母亲的慈爱,一边是将军的关怀,一边则是士兵的忠诚和奉献。

战争是残忍和血腥的。我们学习兵法,并不是为了制造战争,而是为了有制止战争的能力。

这个故事,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记录爱兵如子的故事。而做为故事的主角吴起,却是一个千古悲情英雄。

吴起和李悝一样,也是卫国人,小十五岁。他原来家境不错,他爹很会赚钱,不过早逝,但留给吴起很多家产。

因为早年父亲希望他能去当官,所以吴起年轻时,到处花钱托关系,但都是肉包子打狗,结果花光积蓄仍然一无所获。

27岁时,吴起只好离开家乡前往鲁国,拜孔子弟子曾参的儿子曾申门下。第二年,他母亲去世,他没回去守灵,被曾申认为不孝,就断绝师生关系。于是他弃儒学兵。

一年后,齐国发大军来打鲁国,当时的鲁穆公顿时满头冒白汗。

鲁国在齐国下方,以泰山为界,跟齐国同一时间建立。因为都在山东境内,所以有时傻傻分不清。

它是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的儿子建立的,早期也挺牛,而且没有像齐国的公子哥那样,频繁地砍来砍去(只砍过三次,还都是伯侄之争)。但是四百多年后,它也和齐国一样,被卿大夫掌控了政权,史称“三桓”。孔子当年就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但没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

好吧,说好听点,是失望而去。

直到这位鲁穆公上位后,才最终解决了三桓专政。但国家的势力已经是江河日下了,国土也被齐、楚、越等侵占得差不多,彻底沦为二等国家。一百五十多年后,它被楚国所灭。

不过,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难怪内斗比较少。所以,讲文明、懂礼貌还是必须提倡的)。它一直保留着周朝的礼仪制度,很多人都来这里学习,也因此出了像孔子这样崇尚礼仪的人。

但也因为崇尚礼仪,自始至终都用礼制来管理国家,所以它也一直无法成为强国。春秋时还好点,到了战国它就基本是混吃等死的节奏了。

当然,不是说礼制不好,只是在那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烽火年代,还傻愣愣地跟人家说礼乎仪乎的,不扁你扁谁!

所以,如果真要用儒学来做为国家的治国国策,至少也要等全世界都统一了再说。

大家可以遐想一下,最后一统世界的会是哪个国家!嘿嘿。

因为念书、鞠躬的本事不错,但拿刀冲锋就差了点,再加上这次齐军倾国而来,所以鲁穆公白毛汗一层一层地冒。

这时,吴起自告奋勇,随后被任为主将,开始展示他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是的,没看错,是无与伦比),三下两下就打败了齐国的强大进攻。鲁穆公乐得嘴都合不拢。但是三年后,他又莫名其妙听信别人对吴起的猜忌,把他辞了。吴起只好前往魏国。

此时,李悝正在魏国进行变法改革,并且卓有成效。在他的肯定下,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大将,专门攻打秦国的河西之地。

秦国开始悲催了,被吴起打得满地找牙,一年多点的时间,就被占领了整个河西之地。之后,吴起还帮乐羊灭掉了中山国,然后一直担任西河(就是河西之地)郡守。期间,他多次打败秦国的进攻,曾率领五万兵马,就打败秦国五十万大军。后来他还被借调到东边,又把齐国吊打了一顿。

另外,在郡守任上,他勤政廉洁,爱民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得兵心,于是才有了开篇的那些事。

不过在54岁时,他又被人猜忌(当时是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在位,李悝也死了十来年),最后只好辛酸地离开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河西之地,逃往楚国。

楚国在一百二十多年前被孙武打得元气大伤后,经过四代君主的不懈努力,到了楚悼王时,国势才恢复了一些些。但魏国在李悝的变革和吴起的帮助下,此时异常强大,它联合韩、赵西打秦,东打齐,还向南打得楚国毫无招架之力。再加上楚国自己内部各大家族势力纷争,因此国家一片纷乱。

所以,当吴起来到楚国,当时的楚悼王终于相信,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吴起先被任为宛城太守,第二年就直接提升为令尹(楚国最大官职)。他开始对楚国进行变法改革,并积极向外扩张,使楚国迅速强大起来。

然后轮到魏国悲催了。吴起先向南平定百越,打下广阔领土。接着他又北上攻打魏国,打得魏国不要不要的,并一直打到黄河边,实现了楚国两百多年后,再次“饮马黄河”的夙愿(上次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然而再次“饮马黄河”后不久,楚悼王就去世了。因变法得罪楚国贵族,在楚悼王刚死,吴起就被楚国贵族乱箭射死在葬礼上,尸身还被处以车裂之刑。

吴起是历史上少有的集军事、政治和思想为一身的人。他文武全才,用兵如神,战功赫赫,一生从无败绩,在军事和内政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军事上,他首建职业军人的“武卒制”,开创后代募兵制的先河,让其它国家后来纷纷效仿;并实行治者立信、严刑明赏及赏罚必行等条令,商鞅的徙木立信都是跟他学的。政治上,他主张军政结合,强调以法治国,强军强国;同时认为要谨慎用兵,反对穷兵黩(念“独”)武。另外,虽然身为兵家,但是他的法学思想对后代影响巨大,其中就包括商鞅等人。

而他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治国方略,即使是今天,仍然是国策的精髓。

吴起写有《吴子兵法》,原有48篇,现仅存6篇。它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吴起也因此被封为兵家亚圣,位居孙武之后。

该说说他的悲情了。

做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吴起的影响和贡献长期被低估。他一生到处被人排挤,被人陷害,不但惨死,历史上还一直名声不好。

在老家被骗光家财,在鲁国被师傅赶走,被人诬陷,在魏国被人排挤无法任相,又被人诬陷,在楚国也被人嫉恨,最后被乱箭射死,还被分尸。这还不够惨,死后还被骂得体无完肤。如杀邻人,不守孝,杀妻封将,贪名逐利,虚荣好色,刻暴少恩等等。

其实在司马迁之前,上面这些事一个都没人说,反而对他的褒奖比比皆是。如“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提七万之众天下莫当者,吴起也”等等。战国后期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就是崇拜吴起,而起名为“起”。

而在司马迁之后,就什么污水都泼过来了。这个很可能起源于曾申对他的不爽,以至之后儒家正统一再对他诋毁和贬低,这才让吴起饱受如此恶名之苦。

所以,是时候给这位千古英雄人物正名了。

西施李冰信陵君魏无忌慎到石申尸子邹衍左丘明宋钘董狐石申禽滑釐张仪韩非子许穆夫人宋钘宋钘蔺相如列子邹衍欧冶子孙子作者简介及目录、序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石申伍子胥鲁班蔺相如伍子胥百里奚扁鹊公孙衍屈原列子白圭王翦邹衍白起申不害孙膑欧冶子王翦庄子郑国韩非子禽滑釐范蠡苏秦郭偃孙子张仪老莱子鬼谷子张仪西门豹白圭郑国吕不韦荀子公孙龙老子文种孙膑孔子禽滑釐文种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邹忌郭偃医竘春申君黄歇管仲李牧范蠡左丘明李牧郑国列子甘德伍子胥西施鲁班孙叔敖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扁鹊范雎邓析孙叔敖甘德平原君赵胜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百里奚宋钘惠施邓析鲁班许穆夫人文种
西施李冰信陵君魏无忌慎到石申尸子邹衍左丘明宋钘董狐石申禽滑釐张仪韩非子许穆夫人宋钘宋钘蔺相如列子邹衍欧冶子孙子作者简介及目录、序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石申伍子胥鲁班蔺相如伍子胥百里奚扁鹊公孙衍屈原列子白圭王翦邹衍白起申不害孙膑欧冶子王翦庄子郑国韩非子禽滑釐范蠡苏秦郭偃孙子张仪老莱子鬼谷子张仪西门豹白圭郑国吕不韦荀子公孙龙老子文种孙膑孔子禽滑釐文种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邹忌郭偃医竘春申君黄歇管仲李牧范蠡左丘明李牧郑国列子甘德伍子胥西施鲁班孙叔敖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扁鹊范雎邓析孙叔敖甘德平原君赵胜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百里奚宋钘惠施邓析鲁班许穆夫人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