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

孙叔敖

孙叔敖,约前630年—前593年,芈(念“米”)姓,蔿(念“伟”)氏,名敖,字艾猎,也称孙叔,又叫蒍猎,春秋楚国人(今湖北荆州)。

一天,小孙叔敖遇到一条两头蛇,他捡起块大石头就要砸。

蛇连忙摆摆手(好像没手),说:“等等。我跟你无冤无仇,干嘛要砸我?”

孙叔敖说:“看见你我就会死,不砸你砸谁!怎么说也要拉个垫背的。”

蛇说:“没搞错吧,我只是不太招人待见,顶多做两个噩梦而已,什么时候变成见了我就会死?我有那么大杀气吗!”

孙叔敖说:“村里的人都说,你们蛇类都是不祥之物。见到你们就要倒大霉,干啥啥不顺,打麻将老不胡(好吧,麻将的说法是明朝才出现的),在家都能被雷劈。尤其像你长着两个头,看到了更悲催,活不过第二天的。”

蛇说:“所以说你们小毛孩见识少,不懂事。其实我们有两个头,是因为一卵双胎,是基因突变而形成了畸形胎(!)。我们已经很苦了。对不对,兄弟!(另一个蛇头拼命点头)所以,人类应该给我们更多关爱和呵护才是呀——好了,不要再点头了,你一点头我也得跟着抖!”

孙叔敖说:“少打悲情牌,你骗不了我。等下我还要把你埋了,我死了就算了,不能让别人看到你再遭殃。而且你竟然还会说人话!受死吧,妖孽!”

(蛇正在上升的灵魂说:我不说人话,你听得懂吗?还有,你是做了好事,可我招谁惹谁了我。封建迷信害死人呀!哦,不是,是蛇呀!)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一》。古代有见到双头蛇会暴亡的迷信说法,不过这个故事肯定是编的。当然,它主要是想表达孙叔敖心地善良,小小年纪就懂得为他人着想。

所以不管这事是不是真的,但它告诉我们,做人还是要多点爱心。不是有句话:只要你有爱心,你就不是妖,而是人妖。

孙叔敖也是大有来头的人。他是楚厉王(楚庄王的爷爷的爷爷的哥哥)的后代,和当时的楚庄王,还是远房堂亲关系。

不过,这关系要看搁哪儿了。对普通百姓来说,亲戚是越走越亲,但对当时的王室成员,则是刀光剑影,相当要命。

因为是皇亲国戚,所以孙叔敖这一族人一直都在朝中当大官,他父亲的职位仅次于令尹(即相国)。不过也正因此,在孙叔敖年轻时,他父亲就因参与王室贵族的争权,而被另一个王室家族若敖氏(楚厉王的爷爷的另一支后代,也是远房堂亲关系!)所杀。

为了避难,孙叔敖和他母亲迁到期思县(今河南淮滨),并将原来的名字蔿敖,改为孙叔敖。

当时的期思县,是那种“蛤蟆挤股尿,庄稼水中泡”、粮食十种九不收的悲苦地带。那里不仅雨水充足,还紧靠河流,每年春季都要闹洪水,而且涝不能排,旱不能灌,老百姓深受其害。

孙叔敖原是大家族出身,受过良好教育,所以有学问。而且他还很有能力,更难得的是他真的很有爱心。看到老百姓饱受水灾之苦,他就带领百姓,自发去治水。

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他耗尽家财,竭尽心力,和民众一起修建了中国最早又最大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也是中国目前已知的第二座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雩(念“余”)娄灌区,也叫期思陂(念“碑”,水塘)。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是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念“主”〉古城外围水利系统。)

期思陂不仅消除了洪涝灾害,更灌溉了周边大片农田,为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的福利。当地老百姓世代感激孙叔敖,再加上他也在那儿呆了不少年头,所以后人也把他当做期思人。

因为这个巨大的成就,孙叔敖开始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在他30岁左右,在即将退休的老相国沈尹子桱(念“净”;也叫虞丘子)推荐下,楚庄王破格直接任命他为楚国相国。

这个提拔实在太快了。不过,没办法,因为当时楚国真正的大人才并不多,而且还不安定。

楚国最早叫荆国,在春秋初期才叫楚国,所以也有荆楚之称。

它比齐、鲁略晚些建立,不过它被封的地方实在不咋地。荒山野岭、路远地偏不说,那时的楚地到处是原始森林,荆棘遍布,人没多少个,野兽倒是撒欢地跑。而且一荒自然就穷,据说在立国时,它居然穷到去邻国偷了头小牛,来祭祀祖先(野牛不行,太野;要家养的,有人畜兴旺的意思)。

不过,之后经过几代先王的艰苦创业,楚国开始由弹丸之地,慢慢壮大,虽然期间也发生过叔侄、兄弟相砍的事件(楚庄王的爷爷的爷爷,就是靠砍了侄儿才当上国君,使孙叔敖后来没得当了),最终还是发展成雄踞南方的大国。只是国内大家族的争权夺势,依然不消停,轮番上演。

到了楚庄王时,轮到若敖氏和孙叔敖家的蔿氏家族斗得不可开交,结果以蔿氏家族惨败告终。然后,楚庄王突然暴起,“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最后把若敖氏收拾掉。

虽然若敖氏被灭,但社会民心仍然不稳,再加上楚地民风彪悍(现在还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说法;刚劲,敢玩命!),所以国内还很纷乱,时不时地有小叛乱发生。

所以孙叔敖一当上相国,就对楚国进行大力改革,开始展示他非凡的名相能力。

政治上,他整顿法典,严明法度,亲自编修法律,建立民间基层组织,专门用于应对叛乱;同时,他也施教于民,改善民生,并以身作则,严格执法,很快就使国内稳定,百姓安定。

军事上,他改革军队行军制度,分成五队,各司其职,使军队运作更加规范有效率,并多次亲自参与对外战争的策划和指挥。

经济上,他则以民为本,体恤百姓,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并倡导老百姓开发山林资源和渔业经营等,促进工农商相结合。同时,他继续进行水利建设,又修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芍(这里念“却”)陂。

芍陂,又叫安丰塘(隋唐后的称呼),在今安徽寿县。它在古时候被称为“天下第一塘”,和西门豹的漳河渠、李冰的都江堰、郑国的郑国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并且还比它们早了两三百年。

它的修建,不仅防洪除涝,更用于灌溉、屯田、水运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起过重大作用,每年都产出大量粮食,可以说为楚庄王的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

而且两千多年来,它还一直在发挥着灌溉和防洪的作用,造福周边世代的百姓。因为它的巨大作用和价值,2015年还当选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除了芍陂,孙叔敖还修建了安徽霍邱(念“丘”)县的水门塘,治理了湖北的沮水和云梦泽,开凿了中国最早的运河云梦通渠,等等。

在修建这些水利设施时,他亲自察看旱涝情况,翻山越岭勘测水源,再带领百姓修堤建坝,开沟通渠,筑堰造陂,把年年患涝的湖泽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为楚国的经济繁荣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以及楚庄王中原称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古代,因为以农业为本,所以水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以前多河多水,大中型防洪设施几乎没有,洪涝灾害极其频繁,百姓苦不堪言(即使现在,每年春末夏初,仍然有大量洪灾报道)。所以孙叔敖的这些治水业绩,造福千秋,功德无量。

另外,孙叔敖自己本身也清正廉洁,生活极为节俭,多次拒绝楚庄王的赏赐,还把个人的俸禄全用在了水利建设中。他死的时候,家徒四壁,连棺材板的钱都没有。他妻儿也穿得破破烂烂,在他死后更只能靠打柴度日,直到后来被楚庄王知道了,生活才有所改善。

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他列为古代“循吏第一人”。循,指循法,即依照原则办事。循吏就是奉公守法、清正廉明的官吏,讲白了就是好官。

这个称号,孙叔敖当之无愧。

孙叔敖后来积劳成疾,因病在楚国去世,年仅三十八岁。

孙叔敖去世后两年,楚庄王也死了。他是个实实在在的雄主。他一生宽仁待人,战功卓著,并善于纳谏,重用孙叔敖、伍举(伍子胥的爷爷)、申叔时(也是楚国有名的大臣)等人,最终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不过他的几个后任就没劲了,不是昏庸残暴,就是任用奸臣,要不就时运不佳、上代冤仇下代报(楚昭王,被孙武占领国都的那位)或被人绑票(楚昭王儿子楚惠王)。直到楚悼王捡到吴起,国势才开始全面恢复。而其之后的几代更是威猛,使楚国达到了最鼎盛,一直到楚怀王前期。

然后在张仪的大忽悠下,从楚怀王后期开始,楚国国力大衰。再加上秦国的开始强大,终于在楚怀王之后的七十六年,被秦国所灭。

张仪石申作者简介及目录、序后记墨子慎到宋玉伍子胥管仲西施息妫作者简介及目录、序邹衍西门豹伍子胥西施苏秦伍子胥尸子孟胜孟尝君田文公孙衍鬼谷子韩非子西施白圭孟子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伯乐惠施伯牙息妫白起孙叔敖孙叔敖鬼谷子石申孟子孟子申不害专诸孙膑鲁班公孙龙商鞅邓析春申君黄歇西施庄子信陵君魏无忌伯乐禽滑釐禽滑釐范雎后记慎到猗顿乐毅禽滑釐作者简介及目录、序春申君黄歇宋玉专诸墨子后记张仪李牧甘德王翦邹衍平原君赵胜孟子猗顿甘德百里奚师旷石申师旷后记平原君赵胜邓析李冰邹忌惠施郭偃息妫张仪医和孟子列子欧冶子李悝许穆夫人李牧李牧乐毅尸子孙膑百里奚蔺相如
张仪石申作者简介及目录、序后记墨子慎到宋玉伍子胥管仲西施息妫作者简介及目录、序邹衍西门豹伍子胥西施苏秦伍子胥尸子孟胜孟尝君田文公孙衍鬼谷子韩非子西施白圭孟子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伯乐惠施伯牙息妫白起孙叔敖孙叔敖鬼谷子石申孟子孟子申不害专诸孙膑鲁班公孙龙商鞅邓析春申君黄歇西施庄子信陵君魏无忌伯乐禽滑釐禽滑釐范雎后记慎到猗顿乐毅禽滑釐作者简介及目录、序春申君黄歇宋玉专诸墨子后记张仪李牧甘德王翦邹衍平原君赵胜孟子猗顿甘德百里奚师旷石申师旷后记平原君赵胜邓析李冰邹忌惠施郭偃息妫张仪医和孟子列子欧冶子李悝许穆夫人李牧李牧乐毅尸子孙膑百里奚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