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

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大约与荀子、邹衍同时代,战国赵国人(今河北曲阳)。

下人说:“爷,前面有辆车挡着,跟我们杠上了。”

蔺相如大怒:“哪个混蛋敢挡我的道!”

“好像是廉颇廉将军的。我看他还故意开着窗,跷着二郎腿在哼哼小曲呢。”

“赶紧往旁边闪闪,让他先过。”

“凭什么!你的职位还在他之上,凭什么给他让!”

“你傻呀,一看就知道那家伙是来找事的。人家带过兵,打过仗,拳头有沙包那么大。虽然我职位比他高,但他要真的不管不顾,愣着给你来两锤,你不死也得挂点滴,哦,不是,是去层皮。”

“可这也太憋屈丢人了吧。”

“按正经的说法,他是将,我是相,将相不和只会让自己国家受损,便宜了别国。按不正经的说法,你觉得是让道丢人,还是按在地上被打得呱呱叫的丢人呢?”

“爷,(下人抹了一下眼泪和鼻涕)我终于明白你的苦心了!”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的祖上来自韩国。他是韩厥(韩国的奠基人,曾全力救过赵氏孤儿的赵武;在上册的《医和》篇中出现过)的后代,后来这一支族在赵国做官,因功被封在蔺地,从此改姓氏为蔺。

当然,还是那句老话,到了蔺相如,家族早已没落。小时候,不仅穷,还因为老家闹水灾,他不得不和母亲逃难到南边的磁县羌村,才定居下来。

长大后,他去了都城邯郸(磁县就在邯郸隔壁),在太监(当时叫宦官)头缪(念“妙”)贤家里,当了个门客。

这缪贤是个难得的好太监。他因为曾经犯了罪,想逃去燕国,但被蔺相如劝住。后来他听从蔺相如建议,主动去认罪,不仅被赦免还保住官职,为此很器重蔺相如。

这一天,当时赵国的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璧。这赵惠文王上册说过一些(在《公孙龙》篇中),他也算一个明君,手下有一票人马,像蔺相如、廉颇、赵奢、平原君等,可谓阵容豪华。

但是,隔壁秦国的秦昭王更猛。他可了不得,秦国有一半的土地都是在他时期打下来的,后面还会介绍;他还是本册的金牌配角,出镜率超高。当时他手下有司马错、白起、蒙骜(念“傲”;蒙恬的爷爷)、范雎、王龁(念“禾”)等,个个都文韬武略,能征善战;而且本身家底厚。

这就好比你有一千万,抬起傲娇的眼睛一看,隔壁的老秦竟然有一亿,顿时没了脾气。

一亿的秦昭王听说了和氏璧,心痒痒,就跟一千万的赵惠文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和氏璧。不换就扁你,有钱我就任性。

和氏璧的故事比较熟悉。是说楚国一个叫卞和的人,捡到一块玉,把它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没看出来,以为骗他,一火就砍了卞和一条腿(!)。到了他弟弟楚武王(楚庄王的爷爷的爷爷,杀侄夺位),也没看出来,又砍了卞和的另一条腿。直到楚武王儿子楚文王,终于确认是块绝世好玉,为纪念卞和,就把这块玉叫做和氏璧。

好吧,不得不说古代的刑罚真的很残忍,希望以后的人类世界中,不要再有这样的人身罚出现。

再说这边赵惠文王犯难了。他能赚到一千万,所以不傻,知道秦昭王这是空手套白狼。但不给又不行,人家就等着找机会开打。这时,缪贤就把蔺相如(此时可能都已四十来岁了)推荐出来。

终于盼到出头的蔺相如揣着和氏璧,去秦国见秦昭王。秦昭王拿着玉,乐得嘴都合不上。蔺相如凑上去:大王,玉上有点小毛病,我给你说说。秦昭王说,好呀,好呀。

蔺相如拿回玉后,噌噌噌退到朝堂的顶梁大柱边,破口大骂道:你丫的秦小子(秦昭王可能比蔺相如小一些些),你骗人。你说要换玉,结果连吭都不吭一声。当初送玉时,我赵王洗了五天澡(好吧,是斋戒。斋是指沐浴更衣,保持干净,不喝酒吃肉;戒是指戒玩乐,不搞娱乐活动,不碰女人),如今你手都不洗,就摸来摸去的,连口水都滴到上面。如果你想要,也先洗五天澡再说。你要是敢抢,我就把这玉砸了。老子不活了!

说着他的头发还“嗖”的竖起来,把帽子都顶掉(成语“怒发冲冠”!突然想起有本武侠小说里,有个什么人把头发当武器,甩来甩去打得很开心——很怀疑蔺相如是个练家子)。

秦昭王没办法。先哄住这愣老小子吧,那鸡冠头看着有点瘆,于是他答应五天后再来。

蔺相如知道这笔生意要黄。于是回到宾馆,他就让一个下人,带了和氏璧偷偷回赵国,自己留了下来。你先撤,我垫后。

五天后,秦昭王洗涮干净,再次召见蔺相如。蔺相如两手一摊:我已经把玉送回赵国了,你要真有诚心做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一交城,我立马让人把玉送过来。

秦昭王气得脸发白,但没什么用,最后不得不把蔺相如送回去。然后,当然没有然后了。而蔺相如完璧归赵,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上大夫(比卿低一级,并分为上、中、下三等;卿则各国有不同的分法)的新手村超大奖励。

之后,秦昭王怀着白洗几天澡的怨念,接连攻打赵国。但是有蔺相如和廉颇在,秦国虽然也得到一些地盘,但损失也不小。不得已,它只好转战楚国。

为了安心全力打楚国,在完璧归赵的四年后,秦昭王就约赵惠文王到渑池(渑念“免”;今河南渑池西)喝茶品酒,商量和谈。

当时渑池虽然在韩国境内,但赵惠文王还是心慌,不敢去,蔺相如和廉颇就给他打气。最后由蔺相如陪赵惠文王去,廉颇则带兵在边界等。

在渑池之会上,秦昭王又开始耍心眼。他让赵惠文王弹瑟,自己在旁边乐呵呵地听,还让人记下,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为我弹瑟呢。好开心。

这时,蔺相如拿了个缻(同“缶”,都念“否”,瓦制的打击乐器,大肚小口;秦国人特喜欢敲着唱歌跳舞。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有一首“击缶而歌”,不过那造型不是古代真正的缶),走上前去。

秦小子,还记得我吗?(秦昭王:又是你个鸡冠头!)听说你会敲缻,也给我来一曲吧。别看别人,说的就是你;他们也救不了你!你要不敲,小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我告诉你。老子今天再陪你死一次!

秦昭王不得已,也敲了下缻。蔺相如也让人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缻。好好玩!

秦昭王那个气,奶奶的,今天的红酒大红袍都糟蹋了。不过,他也心有余悸;这小子是穷光蛋,我有一个亿,实在不值得跟他较劲拼命。

所以那之后的近十年,秦国都很少打赵国,而楚国却惨了。秦昭王又带着好酒好茶被糟蹋的怨念,死命打楚国,楚国不仅失去大片地盘,连国都都再一次被白起攻占了。

而蔺相如则因不使赵国受辱,这次直接跨级得到终极BOSS的奖品——上卿(右上卿,文职;廉颇是左上卿,将职。秦汉以前,职位以右为尊)。也就是说,蔺相如还位列廉颇之上。

廉颇当时就暴走了。此时廉颇才三十出头(所以书上画的白发苍苍的老头,那是不对的!),因为前些年大败过齐国,所以被封为上卿。

他正意气风发,年轻气盛,听说蔺相如也被封为上卿,还位于他之上,顿时也破口大骂道:老子风里来,雨里去,出生入死才捞到这个卿位。这老小子就凭着一张烂嘴和几句吓唬人的话,就坐上这个位置,还爬到我的头上干啥干啥的。不给你点颜色,我就不姓廉,我姓穷去(记得有部电影,里面写的廉字好像好像穷!)。

于是,廉颇就时刻要找蔺相如的茬,但蔺相如一直躲着他,没遇着。这天,他终于被廉颇堵在了街上,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据说这次让道后,连蔺相如的门客(他也有自己的门客了!)都看不下去,纷纷要离开。蔺相如就说,我这是为了国家利益,才一再避让,如果我们两个窝里斗,结果遭殃的只会是国家和百姓;连亿万家产的秦昭王我都不怕,还怕那个小穷!

廉颇其实是个豪爽直率、也很忠心爱国的人,一听说后,马上脱光衣服(好吧,只是上半身),把自己五花大绑,背上还孔雀开屏似的插满荆条,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冰释前嫌,又和好如初,结成了刎颈之交(生死之交;就是同年同月同日死、一起抹脖子的那种。当然,只是个说法,人家刘关张都没有掐着时间一起死呢!)。

就这样,蔺相如和平原君在家打理,廉颇和赵奢在外打架,打败了秦国的好几次进攻。期间还发生了“触龙说赵太后”的事。

但是秦国越打越强,赵国则越来越弱。在内外交困和忧虑中,蔺相如渐渐病重,最后可能在“长平之战”前后,病逝于邯郸,死后葬在当初逃难的落脚之地羌村。

蔺相如是个贯穿古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治国才能比前面几位可能差了些,但是他智勇双全,不惧强暴,并且识大体,顾大局,以国为重,为维护国家尊严不惜以死相拼。

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这个国家绝对坚挺。他的这种坚毅无畏的勇气与骨气,和为国为民的魄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另外说明下。平原君在完璧归赵之前,就已经是赵国相国,所以蔺相如的上卿,也是相位,但可能是副相,文职的。而廉颇的上卿,则是将位,叫假相或守相,是武职的副相。

而在古代,同职位的,基本上是文比武大那么一些些。所以廉颇才会气得不行,闹着要改名(好吧,改名是我瞎编的)。

还有一个赵奢,他也是战国名将。他还有个揪心的儿子,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他后来也被封为上卿,职位和蔺相如、廉颇一样,不过名次是居他俩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