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冶子

(名匠能人)

欧冶子

欧冶子,生卒年、出生地均不详,大约与孙武、文种同时代,春秋越国人。

几个极其无聊的人在争论天下第一剑。

“轩辕剑。此剑传说黄帝所铸,由众神采首山之铜淬(念‘翠’)炼而成。物理攻击十几万,最高暴击上百万,号称‘最强力量’的终极武器,十大名剑之首。”

“湛(念‘站’)卢剑。此剑乃中国铸剑鼻祖欧冶子第一把绝世名剑。厚重纯黑,仁道之剑,倍受古人追捧,历来被封为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历经千年,光亮如新,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当得天下第一剑。而且,我这还两‘剑’呢。”

“龙泉剑。如登高山望深渊,如升紫气卧盘龙。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流传最广,子孙最多,许多名人大咖都有收藏——你值得拥有!”

“倚天剑。倚天切,屠龙斩,盐焗(念‘局’) 鸡吃出了豆花味。哦,不是,是号令江湖,谁敢不从!”

“尚方宝剑。逮谁砍谁,问你怕不怕!”

“华山论剑——这个,好像不是剑。”

“你们都不对。天下第一剑,果断是西门吹雪的乌鞘(念‘窍’,装剑的套子)长剑。冷如冰,寒如雪,吹毛断发,无情绝义——因为接近神,所以我寂寞。因为我寂寞,所以我无情。因为我无情,所以见过我的剑的人都死了。因为见过我的剑的人都死了,所以没人知道我的剑。”

“我觉得,天下第一剑是你。”

“这位大哥抬爱了。小弟何德何能,能当得起这天下第一剑;虽然我心里挺开心的。”

“没错,就是你!你是人剑(贱)!对了,刚才那两剑的人呢?”

。。。。。。

老远老远的勾践:“为何今天我又心神不宁呢?”

好吧,这个还是我瞎编的。

欧冶子的家世往前扒一扒,那是非常了不得的。他的先祖是大禹的直系后裔,后来被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建立了越国。也就是说,他和勾践还是远房的堂亲关系呢。

当然,是非常远非常远,远到到欧冶子时,只能靠打铁为生了。

不过,当时并没有打铁匠一说。因为铁的熔点比铜高了近一半,达到1538度(铜是1083.4度,金是1064度),当时无论烧什么,都达不到那个温度,哪怕烧饼烧卖叉烧包。所以春秋及之前冶炼的材料,主要是铜。

也因此一直到春秋,铁器都非常罕见,并且十分珍贵。而到了战国,随着冶铁业迅速发展,掌握了脱碳(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其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就成了钢。之后再将钢中的二氧化碳脱离、使钢的含碳量减少的现象,称为脱碳)、热处理(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手段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等技术方法,然后铁器就烂大街了。

欧冶子的家庭是不是打铁的不知道,但他的娘舅(就是舅舅,江浙一带的叫法)是。为了讨生活,欧冶子小时候就跟着舅舅学冶炼技术。

他很聪明,又能吃苦耐劳,还很会琢磨,所以慢慢的,技术比舅舅还好。他做出来的生产农具、生活用品尤其是兵器,比别人都要坚硬耐用锐利,于是名声越来越大。

这一天,越王允常(勾践的老爹)请他去铸剑。

那时的剑,还都是青铜剑。剑最早在黄帝时就有了,不过当时一般都以纯铜铸造,而且比较粗糙,很短,像匕首,是插在腰间的。到商代时,才有了青铜剑。

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所以叫青铜。它比纯铜强度高,而且熔点低,更硬更好铸造,是制作兵器、杀人灭口的必备神物。

青铜剑虽然早在商代就有,但到春秋晚期时才达到鼎盛。而这主要归功于吴越。

当时中原军队的作战方式,是以车战为主。就是一辆战车往前冲,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哦,不是,是后面再跟着一些步兵(一辆战车的人员配置,就叫一乘兵力。共一百人,车上三人,车下步兵七十二人,还有专管后勤、不上阵的辎〈念“资”〉重兵二十五人。这是春秋时期的配置,再早期的人数有所减少。另外,车战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后,就渐渐淘汰了)。

他们所配备的武器,以戈、矛、戟为主,都是长家伙,好用,隔着好几米就开捅。而青铜剑太短,砍了半天连衣角边都没沾到,很吃亏,所以它只是用来自卫或贴身肉搏,以及贵族彰显身份等。除了吴、越。

吴、越地处南方地区,河流众多,水乡密布,树木茂盛,战车跑不开,长枪大戟的作用也大大降低。而剑短小轻便,可以带着在密林水路中穿梭,又能刺又能砍,还能切水果刮脚毛(好吧,刮脚毛我瞎猜的),于是就成了南方步兵的主打武器。

这就大大带动了青铜剑的繁荣,以及铸造技术。所以当时吴、越的青铜冶炼术,要远远超过中原地区。

据说当时越国遍地都是打铁铺,家家都有或大或小火炉,几乎每个人都能上来捶两手。而能在这么多高手中,找到欧冶子,说明他的技术是超群绝伦的,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但这对欧冶子来说,并不好玩。平时给乡里乡亲打点工具,可以不用太讲究。但是给君王铸剑,那就必须是最好的,不然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有必要说说青铜剑的制作。

做一把青铜剑,一般要五道工序。一是制范,就是做模具。二是调剂,调节铜、锡的比例。三是熔炼,将原料溶成液体。四是浇铸,把青铜液体倒入模具再淬火(用水快速降温)。五是修治加工,将成形的剑坯打磨、开刃、装饰等。一把剑就出来了(绝不绝世再说)。

当然,说得跟吃饼一样简单,真正做起来就难了。其中最关键的是调剂,就是铜、锡的比例。因为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断;而锡少了,剑太软,又砍不动人。

而且,当时的铸剑是个非常神圣的事业,要求很严的。除了材料纯度高,水质还要好,环境要安静,犯冲的人别来,还要做到美女在眼前晃来晃去,仍然眼不斜,心不跳,这样才能铸出一把好剑。

光最后这一点,就没多少人能做到(本人算一个!)。

于是欧冶子开始四处找场子,最后选定湛卢山(今福建松溪内)。他带着老婆、女儿(莫邪)和女婿(干将),经过三年的辛苦,终于铸就了五把三长两短的名剑,分别是湛卢、巨阙、纯钧(又作纯钩)、胜邪、鱼肠(也称鱼藏剑;后两把是短剑)。

允常得到这五把剑后,乐得不行。但没乐多久,在之后和吴国的战斗中,湛卢、胜邪、鱼肠不知怎么就被公子光(就是阖闾)给捞走了。后来那把鱼肠剑,还被阖闾送给专诸,用来刺杀他的堂兄弟吴王僚(欧冶子:这真不关我的事!)。

当时越国和楚国是同盟国,共同对抗吴国和晋国,两国关系很铁。所以宝剑铸出来后,楚昭王(可能刚上位没多久)听说了,眼馋了也要。允常二话不说,就把欧冶子送过去(宝剑还是舍不得呀;结果后来丢了一大半)。

于是,欧冶子又带着一家子,来到楚国,开始为楚昭王铸剑。不过这次他要铸的是铁剑,并选在了茨山(茨念“磁”;一说浙江丽水龙泉,一说安徽庐江龙泉,还有一说是河南西平的棠溪〈这个地方春秋归楚,战国属韩。战国时,韩国的冶铁术反而超越吴、越,成为最强,就是因为这里是当时最大的冶铁兵器基地〉)。

青铜冶炼术是我们中国自己琢磨出来的,不过冶铁术则是从西亚、中亚流传进来的,大约也在商代时期。虽然铁比青铜更坚硬,柔韧性更好,但之前说过,由于铁的熔点高,当时的条件达不到那个温度,所以一直到春秋都没什么进展。

但欧冶子有想法。他取含铁较多的铁矿石,装在坩埚(念“甘锅”;类似砂锅,不过个头要大得多,深得多,一般用耐火的黏〈念“年”〉土等做成)里,用上好的木炭燃烧,并配上风箱(当时叫橐龠〈念“驼月”〉,用皮做的鼓风袋),最后熔炼出铁,即块炼铁。

块炼铁不需要太高的温度,就能成形。不过,它含有较多的杂质,要反复加热,并不断锻打,才能制成上好的铁器。

欧冶子就在这样的叮叮当当中,和干将他们一起,终于铸出了第一把真正意义的、实用又锋利的铁剑——龙渊剑(也叫七星龙渊剑,后来叫龙泉剑),开启了中国铁兵器的时代。

之后,欧冶子又铸了泰阿(又名太阿)和工布。至此,欧冶子的八把绝世名剑全部出炉。

现在关于中国十大名剑,常见的说法是,轩辕(传说黄帝时所铸,但只是传说)、湛卢、赤霄(刘邦所得,也叫斩蛇剑)、泰阿、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上古三剑之一,另两剑是含光、宵练)。其中湛卢、泰阿、龙渊、鱼肠、纯钧,都是欧冶子铸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湛卢、巨阙、纯钧、胜邪、鱼肠、龙渊、泰阿、工布、干将、莫邪。除了干将、莫邪(这两把是雌雄双剑;就是刘备舞呀舞的那种),其它全是欧冶子铸就的。真够牛的。欧冶子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

不过,这些剑今天都没见过。不用看我,我也不知道,总之都在地下埋着,哪天挖到了就是。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剑绝对存在过。从今天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两千多年了仍然锋利无比,就可看出当时的铸剑水平,再加上大量的史书文献记载,都证实了那些剑的存在。

之后就没有欧冶子的消息了。不过他的女儿莫邪和女婿干将,继续着剑的故事。其实,他们也是当时著名的铸剑师(当然不如欧冶子)。

ωωω ●тtkan ●¢ o

干将据说是吴国人,也跟着欧冶子的娘舅学打铁,是欧冶子的小师弟。后来他把师侄女莫邪给泡到手,两夫妻很恩爱。

在欧冶子去世后,两人为阖闾铸剑。但是连着三个月,都没能打出一把好剑。最后莫邪牺牲自己,偷偷跳进炉子中,于是铸出绝世名剑干将和莫邪(可能人体所含的元素,刚好调剂了宝剑中的矿物比例;不过强烈不建议用这种方式!)。

还有一个版本,同样悲壮。

这版本干将和莫邪是为楚王铸宝剑,不过用了三年才铸成。干将知道楚王自私残暴,怕自己再给别的君王铸好剑,一定会杀他,就留下雄剑,希望以后儿子为他报仇(此时莫邪待产中)。

干将和莫邪的儿子名赤,因为眉毛之间距离很宽(据说有一尺!),所以也叫眉间尺。长大后,他为了报父仇,不惜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终于杀掉楚王。由于很有故事性和神异性,后来鲁迅先生还以它为素材,写了一篇小说《铸剑》(原名《眉间尺》)。

两个版本都是传说,不过相对而言,第一个版本更属实些(除了投炉一事)。但不管是哪个,其实它们都是中国剑文化的一种表现。所以也简单说下剑文化。

中国的剑文化也是由来已久。由于剑形直且正,精美修长,所以被称作“百刃之君”、“百兵之秀”,代表了智慧、正义、浪漫、文雅、风流,是身份的体现。

它从最早的防身作用,到佩剑的高调炫耀,再到文人的歌颂热衷,以及武术、舞蹈、戏曲甚至书法等的融合运用,赋予了它神圣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的剑文化灼灼放光,并历传不衰。

不过,早期铸剑比较难,所以只有王公帝候才有得佩带。而到了后来,除了文臣武将、文人雅士,但凡有点骚气的人,都喜欢挂把剑吸睛耍酷。它尤其受侠客们的喜爱,所谓“仗剑天涯”呀,“御剑而行”呀,“负剑行侠”呀,那是怎样的快意拉风!

当然,现在是不行了。背着剑上街的(当然指开过刃的;公园里老大爷老大娘背的那种不算),不是走天涯,而是被关押。另外,由于剑代表了刚正,有身份,所以古代打劫偷盗的,大都是提着钢刀,少有拿剑的;掉价丢份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