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衍

(阴阳家)

邹衍

邹衍,约前324年—前250年,战国齐国人(今山东章丘),阴阳五行家创始人。

“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师傅,你看我这姿势销魂吗?”

邹衍一脚踹过去:“我是阴阳家,你在这儿念毛的法咒?以为是道家吗!”

“要不,我们跳大神吧——我马上消失!”

徒弟连滚带爬地跑开了。

邹衍打了个哈哈:“那人我不认识的,不知哪里蹦出来的兔崽子;估计是隔壁那牛鼻子老道派来捣乱的。这位老哥,你是算命还是看风水?对了,你到我后院干什么呢?”

“我就是隔壁那老道的师傅!刚刚串错门了。”

“——哎呀,大水冲了龙王庙,真是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其实我和道家也有很深的渊源哦。等等,不要走——你额有朝天骨,头有灵光束,神仙下凡,天人转世,我终于等到你了。无论如何,就算泄露天机,天打雷劈,我也给你看个全相——不要走嘛,大家都混饭吃的,便宜点,打八折。。。。。。”

以上我瞎编的,后半部来自电影《食神》的台词。不过,阴阳家其实就源自于道家的。

邹衍出生在齐国。当时稷下学宫已是声名远播,在他5岁时,齐宣王上位,学宫更是达到鼎盛。

因为就在本国,又离老家不远,所以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这个光吵架、不干事的地方心驰神往,于是在十几岁时他就跑去了稷下学宫。

在这里,他遇到比他大一岁的荀子,两人可能一起在伞下做过旁听生。不过和荀子不同,荀子钻研的是儒学兼法、兵、杂等学说,邹衍也学儒学,但更偏重黄老道学、阴阳、占星等。

学宫中无岁月,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齐宣王跟大家说拜拜,到了齐湣王的时代。这时邹衍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阴阳学说,还创建了五行论与五德终始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行论,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同时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其实五行的概念,早在尧舜年代时就有了。早期还加了一个谷,叫“六府”,春秋时期去掉谷,最终确定下五行的叫法。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却是从邹衍才开始的。

五德,是指这五种物质的属性。五德终始说,就是说自然、世事、王朝等,都按这五种物质的属性相生相克、周而复始循环运行的。

比如说,夏属火(夏天嘛),商属水(商的第一位君主商汤,带水),水克火,所以商灭夏。而周属土(字里有土),土克水,所以灭商。邹衍就以此,做为之前夏商周更替的依据。

这就了不得了。想想谁不想当下一位的大哥大佬,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有个盼头不是。另外,谁又都希望能永世流传,不想被人克死。怎么解,就得找邹衍了。

所以他的学说一下高大上起来,受到了齐湣王以及其他国君的追捧。之后的秦始皇也中招,因为秦朝属木,水能生木,所以他拼命积水德,想千秋万代,结果十四年就玩完了。

不过在当时,邹衍是很吃香的,这学说让他声名鹊起,也让他后来无论到哪里,都能混得有滋有味。

因为这学说,邹衍得到了齐湣王的重用。不过之前说过,齐湣王嚣张跋扈,稷下学宫的人像慎到、田骈等,早几年前就离开了。

邹衍也常劝齐湣王,但没什么用。最后忍无可忍,不想再忍,听说燕昭王在广招人才,于是他就前往燕国。

据说燕昭王亲自拿扫把,为他扫地引路,接风洗尘,用超高的规格接待他,并拜他为师。

在燕国,邹衍除了给燕昭王讲讲阴阳五行的道理,也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他教百姓耕种方法,识别种子,并用使地气变暖的未知手段,让因为太寒冷而无法种庄稼的许多燕地,也种上谷物,大大增强了燕国的物质基础。

在邹衍41岁时,因为齐湣王太过无道,燕国联合几个国家一起攻打齐国。邹衍虽然也恨齐湣王,但齐国毕竟是自己的祖国,所以他没有参加。

齐湣王死后五年,燕昭王也去世。愣头青燕惠王即位,他不仅赶走乐毅,又听信谗言,把邹衍抓了起来,不过不久又放了。

因为是被冤枉的,所以据说邹衍很悲愤,仰天长哭,结果那年六月下起了飞霜。后来就用“六月飞霜”或“六月飞雪”来表示冤情,最出名的是元代关汉卿写的《窦娥冤》。

当然,只是据说。

不过,六月飞雪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它是因为夏季高空出现冷暖强对流而产生的,是一种奇特而罕见的自然现象。所以哪天你摔倒掉沟里,正好碰到六月飞雪,千万不要以为老天爷都在为你鸣不平,拍拍屁股走人吧。

那之后邹衍就离开了燕国,回到齐国。当时是齐襄王在位,邹衍又被重新重用。这期间,如上文所说,他还出使过赵国,和名家的公孙龙争辩了一番,把人家的饭碗给砸了,还害得人家最后郁闷而死。

在邹衍71岁时,齐国的末代国君齐废王即位。这家伙昏庸无能,不思进取,还重用贪官。百般无奈下,邹衍只好又去燕国任职(燕王喜在位,燕国最后一位国君),最后终老于燕国。

邹衍的阴阳五行思想对后代影响巨大。尤其汉代时,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更是成了“君权神授”的依据。当然,也把本来就被歪曲的儒学,更是改得面目全非了。

其实,邹衍最早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通过天灾地变,物体造反,来吓唬吓唬那些胡作非为、喜欢乱搞的国君,希望他们多为民着想,与民办事。结果这一学说,反倒成了后来帝王扩兵备战、为自己合理统治找到的绝佳借口。

并且这一理论,一直被做为王朝改朝换代、盛衰更替的解释,在后世非常流行。什么奉天承运,气数已尽,天意如此,如之奈何,等等等等。总之不管输赢,都是老天爷在作怪,跟我没半毛钱关系。

如前面的夏火商水周土,秦则是木,木克土,所以秦代周。后来唐为土,宋为木,元为金,明为火,清为水,这样一直往下编。

编不下去时,比如汉是水,而秦是木,没得克呀。怎么办?好办。就说汉朝强大,秦朝弱小,因为水生木,所以水太多把木给淹死了!总之,都能找到理由的。

除了阴阳五行学说,邹衍还有大小九州说。这个倒可以谈谈。

邹衍认为,世界共有九大州,大州内还有九小州,中国只是九小州之一。另外,在州外面都有海包围着。这个和现在的世界地理,已经很接近了。

其实,九州这种说法早在大禹时就有了,邹衍只是将这些地理知识再加上他的推测,总结而成的。当然,现在我们知道,邹衍的大小九州说是不太准确的。但对于战国时期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地理观念。

只是这一学说,后来也被用于寻找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论依据。让我说什么好呢!

邹衍著有《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不过都已失传。

阴阳家,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借用自然现象、对时势进行解说阐释的学派。

阴阳的说法,也是早在尧舜时就有,不过阴阳学说最早是出现在《易经》,后来被道家所引用。到了战国时期,又被邹衍加入五行学说,就成了阴阳家,他也成了这一派的祖师爷。

阴阳学说对中国的后世影响很深,被广泛运用到中医、天文、哲学、历法、建筑等领域,因此这些领域也深受其害。

比如,关于五行的相生相克,按科学说法,就是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联系,互相制约、克制,又互相促进、发展。有道理吗?有。但太虚太虚,虚到后面就玄了。

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的一大弊病。讲着讲着,卡住不动了,又不去继续深入研究,却胡编乱造起来。不仅是周易、道家、阴阳、五行等思想,甚至是中医中的很多理论也是这样。因此,一旦西方的微观学一出,这些文化就都被淘汰。

另外,阴阳家和数术家、方技家在早期时,是分别独立的。到了战国后期,它们开始常被混淆,而它们之间确也有不少相通的地方。而再到了后世,这些家则基本上都用来看相算命了。

邹衍惠施百里奚公孙衍李悝左丘明商鞅管仲韩非子司马穰苴禽滑釐郭偃列子公孙衍张仪商鞅老子范蠡信陵君魏无忌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春申君黄歇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欧冶子惠施申不害司马穰苴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欧冶子孙子司马穰苴范雎医和韩非子范蠡蔺相如白起申不害孟胜伍子胥董狐白圭孙叔敖老子西施老子鲁班范蠡伯乐董狐范雎作者简介及目录、序范蠡李牧韩非子墨子白起李悝白起廉颇左丘明郑国李悝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西施许穆夫人吕不韦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鲁班甘德张仪韩非子吴起管仲西门豹董狐宋钘百里奚鲁班伯乐甘德文种孟胜白圭公孙龙李冰庄子春申君黄歇左丘明吴起李悝伯乐管仲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公孙龙申不害春申君黄歇苏秦伍子胥管仲
邹衍惠施百里奚公孙衍李悝左丘明商鞅管仲韩非子司马穰苴禽滑釐郭偃列子公孙衍张仪商鞅老子范蠡信陵君魏无忌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春申君黄歇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欧冶子惠施申不害司马穰苴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欧冶子孙子司马穰苴范雎医和韩非子范蠡蔺相如白起申不害孟胜伍子胥董狐白圭孙叔敖老子西施老子鲁班范蠡伯乐董狐范雎作者简介及目录、序范蠡李牧韩非子墨子白起李悝白起廉颇左丘明郑国李悝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西施许穆夫人吕不韦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鲁班甘德张仪韩非子吴起管仲西门豹董狐宋钘百里奚鲁班伯乐甘德文种孟胜白圭公孙龙李冰庄子春申君黄歇左丘明吴起李悝伯乐管仲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公孙龙申不害春申君黄歇苏秦伍子胥管仲